叶搭饼,雷州人记忆里最甜美的味道,看得流口水了

雷州人做的叶搭饼分甜、咸两种口味,而口味的区别主要在馅,甜的馅一般以花生、黑芝麻粉、椰丝、木瓜等为主,咸的则是在花生的基础上加入虾米等。小时候家里做的叶搭饼一般是甜的口味,后来应我们的需求又增加了咸口味。我们不知道,实际上准备两种馅有些麻烦,但是父母还是心甘情愿顺应我们的口味。不过现在我们吃叶搭饼少了,家里做的量也不多。

叶搭饼,雷州人记忆里最甜美的味道,看得流口水了


做叶搭饼的过程以准备饼馅环节最耗费时间精力,需要剥花生、炒花生、去皮、洗黑芝麻、筛沙子、去壳、炒黑芝麻,再把去好皮的花生和炒好的黑芝麻捣碎。这些工序中最辛苦的是剥花生,一粒一粒地剥到手痛,回家时听母亲说父亲剥花生很辛苦,手痛了好几天。我以前很喜欢去花生皮和磨花生,因为可以边做工边抓几粒放嘴里嚼,香脆的感觉至今回味无穷。

捣花生是门技术活,也是门体力活,如果太用力会把花生捣飞出来,如果力度不够又达不到效果,而且锤起锤落间很耗费体力,平常人捣不到十分钟双手就酸痛了,有时需要两个人轮流来才把花生捣好。有时我为道德不够碎而忧虑时,旁边的邻居家叔叔却和我说花生不用砸太碎,不然饼馅吃起来不香,我明白他说的意思,要留少许颗粒状的花生做饼馅,这样吃饼咬馅时花生就十分香脆。实践出真理,这看似简单的捣花生实际上也有讲究。

在准备饼馅之前要提前备好糯米粉。一般是把糯米放在清水泡一两天后晾干,然后拿到镇上的磨粉机磨成粉,到做饼当天称好定量的米粉,对着开水揉成饼团。开水可以先放一些艾叶,这样和着饼团一起用力揉合,因为加入艾叶,饼吃起来不仅滑口,也不易发霉。野艾在农村的田野都有,不过它要提前采摘并洗干净剁碎。这种材料取之方便又健康,不知道是哪个天才的劳动人民想出来的。

叶搭饼,雷州人记忆里最甜美的味道,看得流口水了

叶搭饼用的叶片一般是海麻树叶,这种树叶在村里经常见到,如果没有也可以用木菠萝树叶来替代,如果村里都没有也可以到镇上购买。不管什么树叶都要洗得干干净净,通常要洗两三遍才行。等树叶、饼皮、饼馅等备好就可以开工了,一家人围在圆桌旁捏饼皮,再把馅塞到里面包好,这个时候最考手艺。如果饼皮捏得太小,包的馅就少,如果饼皮捏得不好,又包不住馅容易破掉,所以没有一点功力还真的做不好这种活。捏好的饼团之后就可以用两片树叶夹住,小的叶子可以一边用两片,大的还可以剪成两片来夹。夹好的饼放到锅里用大火蒸煮一个小时左右即可。以前我很好奇为什么家里蒸叶搭饼时会在灶上点一炷香,以为是为了敬灶神,后来问了才知道是用来计时,连续点完一柱半的香就说明该起锅了。

蒸煮好的叶搭饼在打开锅盖的瞬间飘香四溢,飘满整个厨房,让人忍不住想尝一个。趁热把树叶揭开,哈着热气咬一口,花生、芝麻、椰子丝的浓郁交融在一起,润滑柔嫩,美味可口。虽说现在工作在外后,但偶尔在市场上看到叶搭饼也会买来吃,但它的味道和家里刚出锅的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可惜时代在变迁,农村一些家庭为了省事现在已懒得做叶搭饼了,如何有需要就直接到镇上订做或现买。很多年轻人不像他们的长辈那么热衷去学去做。其实,过年的年味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家家户户做叶搭饼的热闹,没了这个过程,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母亲常说:现在叶搭饼做得少,但多少还是要做点,过年怎能没有叶搭饼呢。

叶搭饼,雷州人记忆里最甜美的味道,看得流口水了

在以前缺衣少吃的年代,能经常吃叶搭饼算得上富裕人家。一般人家平时吃不起,他们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那时的叶搭饼显得珍贵,所以逐渐成为走亲访友时必带的礼物,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家里虽然吃得少,但过年走亲戚或“行年”时都要准备点叶搭饼,这礼物虽然不再贵重,却代表着了一样的美好祝愿。

在雷州乡下还有这样的习俗:新郎新娘结婚的第一年,新郎家要准备一些叶搭饼挑去娘家,这样的年糕叫“新郎饼”,雷州话叫“尼官饼”。新郎拿过来的“尼官饼”,亲家要挨家挨户分到全村的每家每户,以沾喜气。因此,对“尼官饼”的要求比较高:饼要做得比正常的大点,馅料要足够分量,贴饼的树叶一定是木菠萝叶,捏饼的手艺要高,两边的饼皮要均匀,不能一边厚一边薄。“尼官饼”做的怎样直接影响着整条村的村民对新郎家的印象,所以这个不能马虎。不过时代在发展,“尼官饼”的样式也在变化,从开始的小年糕(叶搭饼)变成到镇上订做大年糕,最后连订做大年糕都觉得麻烦,干脆在市场买几箱饼干糖果对付了。你说这样的变化好还是不好,我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