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都說咱北京話和普通話是孿生兄弟一般,但北京話作為一種方言也有著它自己特有的魅力。老北京人說著動聽,外地友人可就聽不明白了。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北京老話兒的魅力

其實北京話很早以前就是河北方言的一部分。但隨著後來朝代的變遷,北京話裡也就融入了蒙古語、回族語...甚至有人說:“北京話裡夾著希伯來語”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希伯來語可是猶太人的語言

偶爾能聽到外地友人說北京人太貧了,但這北京老話從北京人嘴裡一出來,甭管多貧聽著就是舒坦。您要是細細品,更藏著幽默和大道理。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尤其是北京人這張嘴,說話就跟演講似的講究個抑揚頓挫,語調更叫一個順耳,說得比唱得都好聽。得了,咱也別幹說,北京老話還是得聊!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聽不懂的北京老話

今兒個就給您找幾個老北京大雜院裡的對話給您聽聽。這每句話後邊恨不得都得加上備註,不然除了北京人還真聽不明白!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衚衕裡孩子們的對話:

甲:“倍兒頭,走咱倆掐蛐蛐兒去啊。”

倍兒頭:是北京最常見的一種外號,就是額頭。

掐:就是鬥,掐蛐蛐就是鬥蛐蛐兒。

乙:“行,等我墊補點吃的就來。”

墊補:就是稍微吃點東西充充飢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甲:“那你快點啊,別一個屁勻十六悠放,咱倆還得逮去呢!”

一個屁勻十六悠放:指動作十分緩慢,不著急。

逮:就是抓。

乙:“上哪逮去啊?太遠了咱倆不是找剋呢嗎?”

剋:就是打。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甲:“去城牆根兒,一杵兩來回。也就一鐘頭,擦黑就回來了。”

一杵:就是去

擦黑:就是傍晚。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已:“歇菜吧你,一鐘頭你自個兒去吧。還不抵咱倆cei丁殼呢!得了你去吧,我先顛兒了。”

歇菜吧:就是拉倒吧。

自個兒:就是自己。

不抵:就是不如。

Cei丁克:現在的猜拳,也就是石頭剪子布。

顛兒了:就是我先回去了。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您看看,就連大雜院裡孩子們的對話都跟“加密”了似的,更別說大人之間的對話了。衚衕里老北京人說話,外人真別插嘴。因為真聽不明白!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衚衕裡倆大人的對話:

甲:“兄弟怎麼剛回來啊?這作磨什麼呢?”

作磨就是琢磨。

乙:“呦呵,大哥啊!這不淨想事兒了,沒瞧見您。剛發餉了,正好咱倆喝口,您幫我參謀參謀。”

淨:就是全。

發餉:就是咱現在的發工資。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甲:“呦,這是怎麼了兄弟?出了多大的事兒啊?”

乙:“甭提了,一擔挑不是練家,繞世界生事。整天界打油飛,小姨子拿他也沒轍。這不,前兩天跟人家掉腰子,頭兒本來就不待見他,節骨眼兒上又來一行家,把他給梃了。”...

一擔挑:就是連襟,姐夫和妹夫的關係。

繞世界:就是到處。

生事:就是惹是生非。

打油飛:就是四處閒逛。

沒轍:就是沒辦法。

掉腰子:就是使花招,對立。

不待見:就是不喜歡。

挺:就是頂,代替的意思。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您看看,這兩段對話是不是都已經浮現在您耳邊了?要不是老北京人,這些話肯定聽不明白什麼意思。如今北京老話不常聽到了,但北京人還是忘不了。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北京老話兒

雖然現在北京人也不常說那些北京老話了,但幽默還是藏在北京人的話裡。甭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邊,一句話就能聽出來這是北京人。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走道看著點,著急回家搶孝帽子去?”

甭問,準是哪位猜了他腳沒道歉。

“甭跟我玩這裡格楞”這要是某位家長,準是孩子又想幹嘛去沒好意思說實話。

“吃鐵絲拉笊籬”準是又有人跟那胡說八道呢,這句歇後語原話是“吃鐵絲拉笊籬——真能編”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現在網上也總是能出一些流行詞:“小奶狗、小狼狗、小鮮肉...”確實乍一聽挺有意思,但不像北京老話兒一般幽默有味道。

北京這些“老話兒”,外人還真聽不懂

北京老話就是這麼有意思,外地友人聽不明白,北京人還忘不了。話裡話外藏著北京人的幽默、風趣和北京城的文化。別人不明白,可咱得保護好老北京人智慧的結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