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1、年例“初七”與“廿七”

仙村民俗文化節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七與十一月廿七日例行。該節現歷經500多年。節慶康班神出遊,大約歷時258年。敬神同時,既認識康皇班帥功績,又弘揚秦代康立安和唐朝雷萬春二大戰將的報國精神。從嘉慶4年(1798年)立《康皇班帥廟碑文》看出:乾隆庚辰(1760年),遊神從此年開始。遊神列隊道具有:頭鑼、舉旗、飄色、刺船、扛轎抬神像、樂隊、穿令、五士等,以及”迴避肅靜”二牌列隊。隊形似一長龍。開道頭鑼一對,似龍二眼。彎長嗩吶一對,似龍鬚。頭旗帥旗首尾列成長隊,似龍身。一舉雄武之威,二展勇士之氣。其中:一有齊楚燕韓趙魏方旗,稱六國旗;二有五色旗;三有八寶花;四有鑼鼓棚八音;五有一帆風順模式刺船;六有扛轎抬神;七有穿令,既是最精彩的動人環節,又是巫術。穿令者將令尖一穿過雙臉頰,急切上轎,二腳站又立在轎槓,一路隨遊搖動。遊神整個隊伍始終浩浩蕩蕩,伴隨嗩吶、鑼鼓、八音並進齊行,其樂無窮。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2、下塘山古道絲路文化

(1)禱神。昔時泊於仙村古埠的帆船出海前,先供奉“康班”廟和“天后”宮內的三神。祈禱航程一帆風順。故三神被敬奉為“恩周海運,光照航程”的護海神。

(2)奉神。每年遊神隊列二架刺船。慶賀踏荊斬刺,順風破浪,安全返航。從仙村古埠、帆船、道教信仰來看,明清時期,仙村絲綢之路文化早就發展並傳承至今。今朝“一帶一路”,更加地值得觀古鑑今。更好地丕揚這些中華文化,使文明之花繼續盛開。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