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大郎如果買過保險怎麼賠"說起,談快速確認賠款的5個關鍵點

寫在前面:以下內容是基於死亡為條件的賠付假設,因此,醫療險和不含身故責任的保險不在本篇文章的討論範圍。

從

水滸傳中武大郎從小父母雙亡,靠買炊餅含辛茹苦地將武松撫養成人。武大郎心地善良,為人樸實,但缺點也很明顯,只是不知什麼原故居然娶到嬌妻潘金蓮。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善良的武大郎並沒有過上童話般的生活,卻被嬌妻夥同姦夫毒害致死。武松得知後怒殺二人,並投案自首。那麼,如果武大郎買過保險,能不能得到賠償?

下面通過從武大郎故事的各個細節說起,談確認賠付責任的5個關鍵點,分析武大郎的保險究竟能不能得到賠款。


一、誰給武大郎買的保險

武大郎的保險要獲得賠款,首要條件是合同有效。按照保險法規定,我們只能給自己的東西買保險,比如,我們不能給隔壁老王家的車子買保險,也不能給樓下張姨家的傻兒子買保險。夫妻、女子、父母,包括養子女、養父母,存在撫養、扶養和贍養關係的人,相互會產生財務上的聯繫,在保險中稱為【保險利益】,所以可以相互購買保險。除此之外的人不存在保險利益,則相互之間不能購買保險。


從

在武大郎的故事裡,存在四個關係人物。其中,潘金蓮與武大郎之間屬於扶養關係,符合保險利益的規定,可以為對方購買保險。而武松和西門慶雖然正歪不同,親疏有別,但不能與武大郎構成法律上認可的投保利益,因此都不能為武大郎購買保險。總結來說,武大郎的保險只能是本人或其妻潘金蓮購買才能有效。在保險中,將做出購買行為的人稱為【投保人】,將保險約定的標的物稱為【被保險人】。有了一份有效的合同,才談得上合同能不能履行,當然合同的履行還要考慮當事人是否知情。



二、武大郎是否知情

與給車子、房子買保險不同,給武大郎買保險必須讓本人知情,知道買了什麼保險、保了多少、保些什麼。如果潘金蓮突然為武大郎購買以死亡為條件的保險,卻並未告知武大郎,並且自己代武大郎簽字確認,合同同樣無效。保險法規定,給本人以外的人買保險就必須讓本人知情並簽字確認。

擴展信息:如果被保險人是未成年人,本人沒有行為能力,監護人可以代為確定。只是出於保護未成年人安全的理由,也同時規定給未成年人購買以死亡為條件的保險,保險金額不能太高。10歲以下只能買20萬,10以上只能買50萬,超過保額限制就不能在國內購買。


從

同時,必須本人知情的另一個原因,是確定當事人的健康情況。保險公司只會承保身體健康和部分身體有些小毛病,但不會造成重大影響的人,如果身體已經出現賠款風險的跡象,保險公司就會拒保。從水滸傳來看,武大郎在被毒殺前已經受傷咳血。那麼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投保時還沒有生病,二是生病以後再投保。兩種情況下的如實告知不同,承保結果也會不同。如果在受傷後投保,又故意未告知保險公司實情,造成保險公司承擔了超過預期的風險,那保險公司就有權利撤銷合同,並不退保費。當然,如實告知了受傷情況,保險公司測評風險後也可能做出延後承保的意見,也就不會有下面能不能領到賠付款的討論。所以這裡,我們假設武大郎在受傷前購買的保險。


從

在本人知情,且已履行相關的投保義務後,就可以要求合同按約定執行。而以死亡為賠付條件的保險執行的第一要素就是時間。



三、保險買了有多久

時間對於每份保險來說都非常重要,保險並不是簽約後就達到賠付條件。

從簽約到達到賠付條件一般存在幾個月的間隔期,特別是以身體健康為責任範圍的保險合同。這段間隔期在保險中稱為【等待期或觀察期】。觀察期是以秒做為計時單位,即使只相差1秒,最終也會造成賠或不賠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從

但武大郎的故事不同,大郎並非病死,而是他人突然起意毒殺致死。滿足了法律上對意外的定義,即非疾病、突然發的、非本意的、外來的四個關鍵條件,所以可以按意外死亡申請賠付。但是,並不是時間對上,就萬事俱備,只等賠付,還需要注意合同裡對不賠付的解釋。



四、保險對不賠的約定

保險合同中會有很多對於不賠的約定,其中第一條就是投保人對被保險人的故意殺害、故意傷害。事件中潘金蓮對武大郎的故意殺害正屬於合同中不賠的約定。所以如果潘金蓮是武大郎這份保險合同的投保人,那不僅得不到賠付,還不能退保費,只能返還保單的現金價值。

何為現金價值?現金價值是買保險時,我們多支付的、存放在保險公司裡的錢。為什麼會多支付保費呢?那是因為隨著年齡變大,發生理賠的概率會變高,所以老了以後需要支付的費用更高,慢慢地部分人會覺得無力承擔。所以保險公司就想出一個辦法,那你就在開始的時候多交一點兒,我拿這部分錢去投資賺取收益,當然不論盈利與否我都會按約定繼續履行責任。年輕時多交的錢,就是現金價值。


從


當然,如果這份合同是武大郎自己購買,就不構成免責,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死亡賠付。解決了整張保單有效性的問題,也得到了可以賠付的結果,接下來是賠付的具體執行。問題又來了,錢應該由誰領?



五、賠償由誰來領

保險的賠付金具有排他性,只能由指定的人申請,在保險中稱為【受益人】。按照國內保險公司的慣例,受益人只能指定為直屬親屬,具體和投保人的範圍相同。所以武大郎如果自己買了一份保險,有且只有可能指定潘金蓮為死亡賠付的受益人。故事中,潘金蓮已經被武松取下頭顱,受益人已經死亡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合同中也能找到答案,當受益人無法確定時,賠付款將按照遺產進行處理,那麼按照武大郎的家庭情況,唯一可能拿到賠款的就只有武松。


從

在小說中,武松為兄報仇,取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頭顱,而獲罪流放孟州,並不會影響他繼承遺產。但是保險金的性質發生了改變,已不再具有排他性,所以按照繼承法,武松要繼承武大郎的遺產,就必須先履行為兄償還債務的義務。比如被西門慶打傷後欠下的醫藥費、做炊餅買賣的原料進貨費、租住房屋的租金等等。

如果小說中是另外的結局,武松並沒有殺死潘金蓮,賠償款又如何處理?合同中同樣能夠找到答案。當受益人故意造成保險人死亡,該受益人將喪失受益權,可按前法處理保險賠款。那麼依然是也是武松可能申請賠款。

所以,如果武大郎買了保險,被潘金蓮合同姦夫毒殺後,唯有武松能夠最終獲得賠款。就此,從事件的開始,到中間的變化,我們看到一份保險理賠確定的全過程,也解釋了保險賠付的複雜性,希望對各位看客正確看待保險拒賠報道有所幫助。



結束語

由武大郎如果買過保險怎麼理賠的故事可見,保險的賠付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僅要遵守合同條款,還要遵守保險法、合同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所以買了保險卻得不到賠付,往往並不是表面看到的信息量就可以解釋。某些媒體為吸引眼球,樂於報道拒賠糾紛,卻不能做到公正全面,實際非常不利於保險行業的發展,大眾也應引起注意,學會辯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