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難做,做人難。

好人難做,做人難。

司馬遷《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個社會時代上沒有利益關係人就聚集不到一起,沒有利益關係,也沒有傷害。當我們是既得利益者的時候,利益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的道德品質人品在世間萬物之間呈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一件事反應的人的善於惡,心的善於惡。當我們碰到利益時,我們的良知良心就明白了,一件事情符不符合天道,符不符合自然因果規律,至於良知良心上每個人都有一個最低限度與標準,否則就是天下……黑了,道德修養都是慢慢修來的,道理理論都知道,用在事情上就叫功夫。

好人難做,做人難。
好人難做,做人難。

做人是一個大學問,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永遠學不完,什麼時候把人研究透徹,做好,很不容易,這些都需要人生經歷和經驗的,圓滑也不對,太方也不對,太圓了則沒有真誠,太方了又太機械、迂腐,即效法儒家的精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道家的精神——“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佛家《金剛經》雲——“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不可執著、執相。人非修學不可,把別人的智慧集中為你自己的智慧,你的智慧就更大了。讀了書要學以致用,但有時候書雖讀得多,碰到事情,脾氣一來,把所讀的書都丟掉了,把本性和習氣都展露出來了,那就沒辦法了。改變習氣和本性難,南懷瑾老師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可以說我們這個臭皮囊,上面一個食道,下面一個尿道。上面是香的,底下是臭的。要真心懺悔消業障的啊,不容易。

好人難做,做人難。

我們這個口,叫口業,不要造口業,比喻你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者周圍人言語攻擊你的事,最好不要解釋,越解釋越麻煩。也不要把你的事說給別人,說給別人,一個人又給下一個人說,經過嘴多了,就形成了是非嘛。是非被你聽見了,聽你講的那個人,有矛盾,你倆也不好相處嘛!那就乾脆不講,先把佛學上六波羅蜜“佈施”“忍辱”徹徹底底的做到,都是小智慧,小智慧慢慢做到了,大智慧就來了,佛學名詞叫“所所緣”。要記住“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這個因果報應太快,儒家、道家、佛家,都講因果,只是說詞變了理沒變,換湯不換藥。

鄙人水平有限,不免有誤,有不當之處,還請指正、指教。

在這裡特別感謝上師南老師,感謝為文化傳承事業的郭繼承教授,感恩一切善知識,南無阿彌陀佛。

好人難做,做人難。
好人難做,做人難。
好人難做,做人難。


好人難做,做人難。
好人難做,做人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