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納百川,外資潮湧搶商機

海南日報記者 羅霞

101%和208%,這是海南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同比增幅,反映出海南利用外資的快速增長。

海南省商務廳12月5日提供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省新設外資企業290家,同比增長101.39%,實際使用外資6.22億美元,同比增長208.3%。

這些外商為何來瓊投資?發展中有何新趨勢、新動向、新訴求?

開放:海南有獨特優勢

為什麼要來海南投資?

“因為在海南,企業才能‘生長’。”這是三亞索斯福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給出的回答。

今年4月,全球知名風險投資公司美國SOSV基金在三亞設立索斯福公司,這是海南省首家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

“此前,我們也嘗試在國內一些城市成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但進展不順利。有的因監管問題無法成立公司;有的成立公司後,因外匯管理等問題無法開展業務。”三亞索斯福公司相關負責人周弋欽告訴記者,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讓美國SOSV基金萌生了在海南設立股權投資公司的念頭。

面對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這一新鮮事物,海南省相關部門、三亞市政府以開放的姿態,通過政策支持等舉措,最終促成了三亞索斯福的落地。

“開放創新,是促成SOSV基金進入海南的重要原因。”周弋欽介紹,三亞索斯福自成立以來已經投資了8個項目,業務進展順利。

“我們正不斷擴大業務,在資金進出等方面面臨著新的發展需求,相信海南會給企業發展帶來更多便利。”周弋欽對在海南發展充滿信心。

越開放越發展,這是鮮活的例子給出的生動啟示。在建設自貿區、自貿港大背景下,海南以開放的姿態,正贏得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青睞,利用外資呈現一些新變化。

外資來源地更加多元——美國、加拿大、德國等歐美髮達國家加大在海南投資或首次在海南投資。

在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秘書長尹晨看來,結合發展潛力看,海南引進外資空間很大。

“要做好開放文章,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不要等要有問題才去完善營商環境,要結合海南的條件和特色,營造系統集成的、讓企業切實感受便捷舒適的營商環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人才、金融、上下游配套等阻礙產業鏈、價值鍊形成和提升的短板。”尹晨提出。

產業:更多領域吸引力增強

儘管海南神州新能源公司前幾年一直在虧損,但德國歐綠保集團依舊很快決定收購它。

德國歐綠保集團是全球十大資源再生及環境服務企業之一,今年4月以併購和增資的形式,獲得了海南神州新能源公司控股權並全面接管公司運營管理。

“海南正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歐綠保對在海南發展環保產業非常有信心。”歐綠保神州(海南)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春龍介紹,收購神州是歐綠保進駐海南的首個項目,未來歐綠保將繼續擴大在瓊投資,將歐綠保集團其他業務引入海南。

程春龍向記者表示:經過加強管理,成本控制、工藝改造等工作,目前公司已扭轉虧損局面,每個月處於持平狀態,預計明年會盈利;藉助國家外匯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在海南自貿試驗區開展外匯創新業務的利好,該公司得以更加靈活地利用外部資金,從而有力支持現有工廠的提升改造工作,包括增加發電設施。

透過德國歐綠保集團的故事可以看出,海南越來越多的產業對外資的吸引力在增強,但發展新需求有待得到滿足。

“海南利用外資從過去的房地產一枝獨秀到現在的多領域開發,推動著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海南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省房地產業吸收外資比例逐步下降,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第三產業均實現較快增長,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42億美元,佔比77.4%。

“從全國來看,外資進入呈現一些新特點:服務業成為吸收外資的主力、製造業外資結構在改善、外資大項目加速在中國落地。”業界人士指出,海南可抓住這些新機遇,大力引進外資,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市場:立足海南,服務全球

冬日的海口,溫暖如春。在海口全球貿易之窗大廈裡,柱玲(海南自貿區)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金秀珉和同事們各忙各的,分別處理服裝貿易等業務。

柱玲(海南自貿區)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韓資企業,今年9月在海口註冊成立併入駐海口全球貿易之窗。與該公司一同簽約入駐的,還有20多家來自韓國的企業,涉及貿易、服務、醫美、健康等多個領域。

這不是這些韓國企業首次走出國門設立企業,他們的“闖世界”經歷很豐富。在他們眼中,此次進駐海南意義重大。

“我們希望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更好地為中國客戶服務,同時期待我們的產品和服務通過海南走向世界。”金秀珉告訴記者,她準備在海口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和商品貿易等業務。

在不少地方和領域,一批深挖市場潛力的外國企業積極尋求與海南的合作機會。

“強生要和海南打造獨一無二的合作關係。”強生亞太區政府事務及政策副總裁喬納森·科拉德介紹,該公司準備利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政策優勢,在海南加快創新發展。“最精尖的技術、最新的產品都將在海南落地。”

“從全球投資來看,以前搶地盤、搶資源,現在搶市場。”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指出,在外國企業眼中,中國市場非常大。海南要抓住地緣經濟的新動向,以“生意”去吸引投資,而不僅靠“政策”去吸引投資。

梁海明建議,通過嘗試“政務外移”等方式,加大宣傳推介和服務力度;緊抓全球數據中心成長機遇,打造國際數據港,有效吸引外資;通過引進英國哈羅公學等教育、醫療資源和打造開放的網絡環境,優化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