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庙子镇在共建共治中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如果到青州市庙子镇的村(社区)随意走一走,就会发现,不少居民都享受着村(社区)共建共治服务的“大礼包”。也有一些村(社区),党员会亮出身份,给周边的居民做表率,老百姓则会热心地参与到村社治理中……这些让居民们感到幸福的小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庙子镇村(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体系的创建,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庙子镇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解决实际问题,真情实意回应群众期盼,让群众切实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他们不断深入群众,走街串巷,创新探索村(社区)治理的好办法,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在路上。

  “转职能”架起“连心桥”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建设更加便民、美丽、和谐的村(社区),真正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着力解决好村(社区)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庙子镇相关负责人说,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庙子镇在“三个主体”的“转”字上下功夫,推动镇级层面突出统筹村(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村(社区)平安等职能;村(社区)级层面突出党的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居民自治、统筹社会服务、协助公共服务等职能。

  今年以来,庙子镇党委政府定期对村(社)“两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举行社区发展治理“理论+实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同时,深入村(社)示范创建点,通过实地看、现场评、晒成效、比进度,推动村(社)发展治理向纵深推进。此外,还制定“七彩微笑”服务标准,将村(社)治理服务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不同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党员爱心储蓄站、智慧老人学习站、暖心便捷站、益农惠民站、健康管理服务站、合法权益维护站、乡风文明体验站等村(社)精准服务。

  “我们通过干部‘转’理念、党员‘转’方式、群众‘转’思想,将‘干部要亲民爱民带民,善治建新村;党员要对标看齐,多说多讲多干,带头做表率;群众要明理守法,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当主人’作为村社发展治理工作的总体行动指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参与村(社)发展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镇形成上下一盘棋,工作一张图,使村(社)治理工作呈现新风貌、新亮点。”庙子镇相关负责人说。

  “合伙人”聚力“显雏形”

  “今年我们提出了‘干部指导在一线、党员示范在一线、群众参与在一线、责任落实在一线、成果检验在一线、满意测评在一线’的村(社)发展治理工作‘六个一线’工作要求,通过党员干部驻村(社)传播党政声音;通过大走访、大排查收集民声,倾听群众心声;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义务投工投劳等密切了党群关系。”庙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同时,还以院落为单位,通过村(社)保障资金,撬动群众多元参与,美化村(社)宜人形态,塑造村(社)居民和谐心态,打造出初具规模和一定影响力的院落19个。其中,梨园店村群众筹资、筹劳参与到院落整治,建成入院道路2.6公里、健身小广场2个,花草树木美路、美院800余平方米,院落墙体作画20幅,农村美丽庭院初步呈现,文旅业态趋向成熟。圣峪口村以“三敬文化”为抓手,营造出敬家人、敬邻里、敬社会的良好氛围。

  庙子镇村(社)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居民评价从“高差评率”到“高点赞率”的“翻身逆袭”源于共建共治的村(社)治理模式,并形成了村(社)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播撒了“共治之花”。截至目前,庙子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美丽庭院”为目标,打造出了“山水庙子、花开三季”的微绿地公园。(通讯员 魏奉祯 王洪明 潘忠超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