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8岁,一个人表演一台戏,进城表演受欢迎,60年招了两徒弟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朱允德,今年68岁,是安徽界首农民。我从7岁开始学习扁担戏,到现在已经表演了60年。这些年,应邀先后到过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全国多个地方去表演,每到一处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说起扁担戏,很多人可能不是太熟悉,如果说木偶戏,大家一定都会有印象。其实我表演的扁担戏就是被誉为世界三大木偶剧种之一的五指木偶戏,是我国单人木偶戏中仅存的表演形式。

在我的老家界首,扁担戏又被当地人称为“小桃子”戏,也有叫“猴头人子”、“一台戏”和“独腿戏”的。我所在村叫小徐村,位于安徽与河南的交界处,是一个偏远乡村,因为前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当地群众为了生计,纷纷学会了一些耍猴、说唱艺术。

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学习扁担戏的。其实,现存于世的界首扁担戏,究其渊源,大约在清末年间,由利辛县艺人葛三传入界首,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村里几十户人家,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人会一些手艺,要么是表演扁担戏,要么是耍猴演出等。在农闲时,村民们便用挑子担起表演用的行李,到全国各地去谋生活了。

扁担戏表演对场地没有要求,表演者也不需要化妆和打扮,走到村口街边,竖起扁担,扯开幔布把自己和一个箱子围起来,随着“哐、哐”几声铜锣响后,一场传统的扁担戏就开始上演了。

扁担戏的戏台有一尺见方,是用扁担和幔布支起来的,戏台上几个活灵活现,身着彩衣、脸涂彩画,唱念做打的小木偶人,其实都是我一个人在操作。在幔布里面,我一个人要用嘴表演几个角色,手里还要敲锣,可以说是忙得有条不紊。台下表演的热闹,台下观众看得起劲,因为表演的内容老少皆宜,所以每到一处都是场场爆满。


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铜锣一敲,吆喝几声,人们就会纷纷跑出来观看。要是赶到在各种庙会、民俗节日表演,观看的人会更多,表演现场常常被观众堵得水泄不通。

扁担戏除了天热不方便表演外,春、秋、冬三季都能演,一般表演一场扁担戏在半个小时左右,按人头自愿打赏,每人每年都能赚上千块,这在当时的农村收入是非常高的。

但是,后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增多,村里的年青艺人们纷纷改行进城务工去了;年龄大的也不愿意再走街串巷地表演“讨生活”了。到现在,村里会表演扁担戏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但坚持挑着一幅扁担外出表演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

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因为感觉表演扁担戏辛苦,我的两个孩子也选择了外出打工。平时,都是我在家干农活,照料年迈的老人,只有接到邀请参加活动的时候,才会挑起担子外出表演。如今,扁担戏已经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前段时间,我应邀去浙江乌镇戏剧节参加表演时,因为忙不过来,来了一个年青人给他帮忙提演出行李,在聊天得知对方是个大学本科生。当时,我就在想,一个大学生都愿意给我这个农村艺人提行李,为啥就没有人愿意学习这门艺术呢?

多年前,我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扁担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可是从我7岁学艺算起,到现在表演扁担戏已经有60年左右了,可是来跟我拜师学艺的人,总共只有两个人。有时,我和别人说,如果有人愿意来学习这门技术,我倒是乐意倒贴饭菜来手把手的免费教。因为我最担心的就是这项戏种将来别后继无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