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来到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这是一家由民营企业家丁方忠及其弟弟丁芳桂创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博物馆,我们今天来看看位于二层的青铜器展品。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两个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在这里拥有藏品1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7件,是目前国内一级文物最多的非国有博物馆,这是其中一个镇馆之宝。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进入一楼,一面而来的就是这一面墙,上面清晰的写着这座博物馆的名称,大厅内主要是展示就钱币的前世今生。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走上二楼就开始打开了青铜器的序幕,这一件件青铜器都是通过私人在民间收藏而来,相信每一件都有很多故事,而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这些是进入唐代以后的陶俑,充分的展示了丝绸之路上,人们利用马队,利用驼队进行商贸活动的场景。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而由于陶俑的也反应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从展示的陶俑中显示出的异域的各种风物、衣饰、形象,都被唐人吸纳,成为时尚,加之厚葬风气的日益兴盛终于成就了唐俑的繁荣。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在唐代鼎盛时期,当时的外国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大量涌入内地,促进了这一时期音乐、舞蹈的发展。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丝绸之路不仅使得唐乐舞广泛吸收汉魏六朝以来传统乐舞之精华,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边疆少数民族与异域乐舞之神韵,别创新声。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宗教也同样多元化的发展,尤其是唐朝时期的佛教,也使得佛教的雕像艺术有了更加深厚的发展,因此对于后世人而言,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伴随着青铜器的广泛应用,青铜镜成为一种更为独特的生活艺术品,如今发现最早的是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直径6厘米,厚0.3厘米,镜面有光泽,镜背中央有一个桥形钮,未施纹饰。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但是在佛山大观博物馆里,我们发现了更为广泛的青铜镜应用,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纹饰。到战国时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在这个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来自春秋战国,汉唐时期的大量铜镜,在古代,镜子都是铜镜或者青铜。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当然了,古代墓葬的随葬品里,镜子也是不会少的一样东西,所以除了日常的梳妆之外,古人更赋予青铜镜祭祀,和深远的内涵,充满神秘色彩。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古代人们认为人们死后灵魂是不会消失的,可以在镜子里的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下去,而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里很多镜子都是反正放的,当然了按照传统的传统的观念,大部分的请铜镜都是陪葬品,有陪葬的人就会有怨气,镜子会吸收着些怨气,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是不要看正面了。

这个博物馆里的铜镜都是反面,原来收藏有讲究

当然了,在博物馆里所收藏铜镜,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和浸泡,真正看正面也照不出什么的,于是,真正有价值的还是让人们多欣赏背后的雕花来的有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