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他得以善终

在《大明风华》中,朱家三代五人的互动,是聚焦观众眼球的亮点。明朝帝王家的故事,以一种“家庭伦理剧”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剧中的大反派汉王朱高煦,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除了朱高煦以外,老三朱高燧也同样不容小觑,他游走在父亲以及两位哥哥身边,心里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历史上的朱高燧,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与二哥朱高煦一样,屡次想要谋反夺取皇位。

朱棣虽然是皇帝,可一生只有四个儿子,其中幼子朱高燨早亡,剩下的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嫡子。正是因为都是嫡子,加上明朝“立嫡不立贤”的祖训,才让朱高煦和朱高燧,认为自己有机会上位。

《大明风华》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他得以善终

朱高炽贵为嫡长子,名正言顺成为明朝太子,可只要朱高炽一死,储位就会落到老二朱高煦身上。加上朱高炽生性仁厚,身材肥胖,朱棣一直认为他不像自己,甚至有些嫌弃他。这让老二老三,都看到了机会。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得了皇位。他称帝后,将朱高炽立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朱高燧则为赵王。成为赵王之后,朱棣便将留守北平的重任,交给了朱高燧,这也给了朱高燧机会。

对于朱高燧来说,他想要夺得皇位,难度要更大一些。毕竟除掉太子之后,他还要想法除掉汉王。不过想到父亲朱棣就是篡位的,朱高燧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他留守北平期间,不仅拥有独断专行的权力,还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护卫军。

《大明风华》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他得以善终

朱高燧的计划是,先假意支持汉王,与他一起扳倒太子,以后再找机会除掉汉王。于是二人联手,屡次在朱棣面前中伤太子。不过后来他们的计谋被识破,朱棣十分震怒,要将汉王、赵王贬为庶人。

朱高炽本就仁厚,虽然两位弟弟曾经陷害自己,可毕竟是亲兄弟,因此他站出来为弟弟们求情,朱棣这才放过他们。这一次被宽恕,并未让兄弟俩洗心革面,相反,他们认为朱高炽“假惺惺”的求情,是在侮辱自己。

后来朱棣病重,朱高燧认为时机成熟,开始勾结钦天监的人,打算毒杀父亲,并且伪造遗诏,假遗诏上自然写着,朱棣要赵王朱高燧继承皇位。

《大明风华》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他得以善终

然而计划很快又泄露出去,朱棣气得当面质问朱高燧,吓得他说不出话来。多亏朱高炽再一次站出来求情,说这一定是下人所为,不关弟弟的事,朱高燧这才又逃过一劫。此后朱高燧行为有所收敛。

朱棣去世后,由于群臣的精密安排,让汉王、赵王没有找到可乘之机,朱高炽顺利即位,是为明仁宗。可惜他在位时间太短,汉王、赵王合谋造反的计划还未实施,朱高炽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和赵王就打算谋反。当然最后仍然没能成功,朱高煦被抓起来关押,最后被明宣宗放到铜缸里,活活炙死了。而朱高燧却是得以善终,于宣德六年正常离世。

《大明风华》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他得以善终

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二哥被活活炙死,他却得以善终呢?

原来,当时朱高燧与二哥合谋造反,可到了最后关头,朱高燧却选择了放弃。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参与最后的谋反,因此朱瞻基只是抓了朱高煦,并未对朱高燧下手。

朱高燧虽没有参与最后的谋反,可他的确知晓这件事,并且曾经有过这样的打算。换句话说,即使他不是主谋,但也不能置身事外,说什么也会获罪的。然而朱瞻基没有动他,这让朱高燧十分意外。

他知道朱瞻基这样做,一是不愿处置亲叔叔,让他落得个“弑叔”的罪名,二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如果朱高燧就此安分守己,那便没有事情,可他如果仍有异心,朱瞻基就会毫不留情杀他,这样也不会落下口实。

《大明风华》朱高燧,与二哥都参与过谋反,为何他得以善终

因此,朱高燧主动交还了常山中护卫,以及群牧所和仪卫司官校。朱瞻基见三叔识趣,也就只是收回了护卫,没有收回仪卫司。这样既保全了朱高燧的威仪,又削减了其势力,更重要的是,从此朱高燧就会更加安分。

正因为这样,朱高燧即使参与了谋反,他也能够善终。相比朱高煦被抓以后,仍然不知悔改,还趁朱瞻基去探视他时,伸脚绊倒对方,导致自己被炙死的做法,朱高燧确实要识时务得多。

(参考文献《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