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好人,是一种精神,如见义勇为、行侠仗义的关公精神,如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名将关羽教导子女说:“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这就是著名的《关帝圣训》,简单朴实的12个字,却传递了天地大道、世间真理。

好人,是扶持天地正气的脊梁,是引导社会进步的榜样。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善心义举的道德支撑;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复兴,需要人心向善的精神力量。

好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称号,却代表了无价的荣誉。

好人,不必惊天动地的壮举,不必轰轰烈烈的事迹,好人,只是朴素的善心善行,于平凡处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真情。

尊崇好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社会风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最根本的保障,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盛不衰、欣欣向荣的力量源泉。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然而,这个社会总有一些论调,认为做好人好事,会吃亏,嘲笑嘲弄那些心怀大爱、善良仁慈的好人是“傻子”。

这种论调在网络上蔓延,以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姿态,对人心向善的社会氛围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就像一个满身泥污的人跳进了清澈的水塘,污染了水质,却要把自身的不洁归罪于水塘。

做好人,真的会吃亏吗?

持这些论调的人,往往会把好人做好事中,金钱、物质、时间、精力,甚至极端状态下名誉上的损失,看作是一种吃亏。

这种计算方式,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得失,对以后再长远一些的状态,却一无所知。这种斤斤计较于眼前利益的计算方式叫“人算”。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但,任何的计算方式都绝非一种,比“人算”更准确,更长远,更细致的计算方式叫“天算”。

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人算不如天算,人算算的是眼前,天算算的是长远。

“善恶有报,因果循环”是天算的基本法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从来离不开天算的范畴。

《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人的祸福吉凶,都是人自身种下的因果。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好人、坏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天算的算计之内。

好人行善,即使别人没看到,但是上天会看到,会丝毫不差的记录下来。坏人做了坏事,以为天衣无缝,没人发觉,但天知地知,当时没有即时显报,只是等待其自觉改正,重回正路,若其执迷不悟,依然任性妄为,等待其恶贯满盈,就会一次全报。

《太上感应篇》又云:“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天算最公正无私,人的金钱再多,权力再大,能力再强,依然是生存在这个大的天地、生态系统之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天算的计算之内。

人做了坏事后,天算会以人所做坏事的轻重,去计算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人一生的气运、命数进行减损,人从此就会多灾多难,祸患频仍。众人会厌恶你躲避你,刑罚、灾劫会跟随你,好运会远离你,倒霉的事会接踵而来,直到人的气运损耗完,人也就孤独地死去了。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关帝觉世真经》说:“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

坏人做坏事,会受到恶报,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天地法则。如果坏人做了坏事,今世未曾遭罪,并不代表天算失灵,正义来迟,而是恶报升级,转移到来世及子孙后代身上,循环往复,代代传承,都要承受其罪。

代表中国本土宗教思想的道教,将这样的一种因果报应,称之为“承负”,意思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

道教经典《太平经》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意思是说,先人初时只是小小过失,却不知改正,越积越多,最终遗衍于子孙。这就是为什么今世有的人作恶多端,但享受荣华富贵,有的人一辈子积德行善,却灾祸连连,这些都是“承负”思想的具体体现。

承负报应发挥的作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衡量的时间标尺,不是看眼前的二三十年,而是更长三五十年,甚至百年,有的家族会因祖上出现一个大善人,而百代隆昌,人口兴旺;有的家族也会因祖上出现一个大恶人,而子孙凋零,家道衰落,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东汉时期,弘农华阴人杨宝,9岁时,在华山之北看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咬伤,跌落树下后,又被一堆蚂蚁团团围住,杨宝于是起了善心,把受伤的黄雀带回家细心救治,每天用黄花来喂养。一百多天后,黄雀的伤好了,杨宝将其放飞。有天夜里,杨宝梦见有位黄衣童子前来报恩,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您的仁爱善心救了我,让我非常感激。”于是,赠送给杨宝四枚白环,并说:“您的子孙后代都会廉洁清白,位登三公,就像这些玉环一样。”黄衣童子讲完就不见了。此后,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均如黄衣童子说一样“四世太尉,德业相继”,品德操守都廉洁清白,官至三公,被后人传为佳话。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宋朝时,江南人林登云,有一年,他坐船赴省城考试,途经吴淞江时,岸边有高楼失火,有位少妇因为慌乱,仅穿贴身内衣从楼上跳下来,落在林登云的船舱,林登云见状,急忙脱下身上的皮袄,给少妇穿上,一来遮羞,二来御寒。其时很多人被惊醒围观,林登云恐有人起心不良,于是点灯夜读,不敢睡觉,直至天亮。护送少妇上岸回家后,才继续赴省城会考。

放榜之日,林登云被取录,主考官给他讲述取录的经过:“当初评审你的试卷,并不及格,就弃置一旁。当晚,睡梦中见到关圣帝君,在你的考卷上批示:‘少妇体,皮袄裹,秉烛达旦你与我。’次日醒来,竟然见你的考卷放在被取录者的桌子上,想来你肯定做了极大的善事,才能蒙关圣帝君亲赐功名,你能把所行善事告诉我吗?”林登云将吴淞江上少妇跳船,他为之守护的经过告诉主考官,主考官听后,大加盛赞。

第二年,林登云上京考试,金榜高中,被选入翰林,时任宰相敬佩他的品行,将女儿许配给林登云。林登云为官清正廉明,官职尚书,两个儿子,均聪颖过人,年青及第,俱入翰林。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好人做好事,吃不吃亏?看待的只是计算方式的不同。但是,无论任何历史时期,人算终究比不过天算,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良的人行善,亏掉的只是土块,而在天道循环中,上天赐予的福报,却是金块。

《老子》第七十九章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人心中怀有善良,灵魂会变得高贵;生命中处处行善,人格会变得伟岸。人的格局,不会因野心而变得高远,却会因善良而变得伟大。

做个好人,有颗善心,心态祥和,内心光明,处事泰然。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善良的人,做人,问心无愧,做事,无怨无悔。善良的人,心胸坦荡,心底无私,内心充实,洒脱自在。

内心邪恶的人,做了坏事,作贼心虚,心会变得冷漠、扭曲,被黑暗腐蚀,被阴毒侵袭,生活中这样的环境中,寿命和业报又怎么会好得起来?坏人的内心不安,就是因为过度追求金钱、名利、权势等身外之物,而忽略了对心灵的浇灌滋润,就像一个人把别墅建在了流沙之上,表面再怎么富丽堂皇,内心依然难以得到清净、安宁。

做好人,不吃亏,看看上天回馈的礼物就明白了


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经常做好人好事的人,自身不用言语,他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表达,这种无声的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潺潺小溪,沁人心田。

春秋名相管仲说:“善人者,人亦善之”。人心中自带感应器,善心待人,他人也会善心相待。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强大,是一种远见。

自古以来,善良与邪恶,好人和坏人的对决,从长远空间来看,善良、好人始终都会是胜利者。因为,邪恶每打败一次善良,都只会让人看清它的嘴脸、它的丑陋、它的阴暗;而好人每一次被坏人打败,却会让世人看到同情、正义和光明,从而激发出善心更大的潜能。

一个人立志向善,做个好人,就开启了人生走向光明正义的大道,这种发自内心觉醒的积极力量,就像寒冷中点燃篝火,黑暗中点亮明灯,必将助推人生中的各项事业,顺风顺水,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