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哪些看似很细小实则很感动人的小故事?

绮梦阁言古社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护人员、专家学者、军人、警察义无反顾走向“战场”,在“战场”外,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凡人,尽自己的努力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些奔赴前线的战士们,平姐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尚德君看来,她也把自己活成了英雄的样子。平姐以抗击疫情一线人员家属的身份,申请了尚德机构为抗击疫情捐赠的1500万元课程,成为了尚德的一名学员。她说:“很感谢这次尚德机构为我们提供的课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分享和让我提升自己的机会,也是对前线工作人员的鼓励和肯定。”01平姐的丈夫是一名警察,儿子出生后没多久,丈夫就去了四川工作,她一个人在江苏老家带孩子。几年后,为了让娘俩过上好日子,丈夫凑钱买了套小三室,想把他们接过去团圆。房子还在装修,但是平姐不想再等,过年前,她带着儿子来到四川,只想让儿子和爸爸一起过个年。一家子挤在十平米的单位宿舍,平姐想,只要团团圆圆,这都不算什么。但是突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份安宁。当时丈夫接到任务,要在单位隔离备勤,近一个月不能回来。本来想过一个团圆年,却遭此变故,平姐在四川又没什么亲戚朋友,由于疫情也出不去,只能在屋里陪孩子。“妈妈,我们玩什么游戏?”“妈妈,爸爸什么时候下班?”这是儿子每天问的最多的问题。平姐告诉儿子,爸爸在执行特殊任务,在打败我们看不见的怪兽。儿子很懂事,从不哭闹。丈夫也想儿子,可他只能晚上抽时间给平姐打个电话,有时候太晚儿子都睡着了,想听儿子的声音也听不到。一家人互相思念,却只能在楼上隔着高墙,互望一眼,爸爸敬礼,儿子注目。

02“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家属,疫情当前,只能选择支持和理解。”平姐没有怨言,也不多过问丈夫的工作内容,让他安心工作。平姐是全职宝妈,中专毕业,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想找个工作,为了生活,也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于是便在尚德机构报名了专本连读的自考培训。这次疫情发生后,她看到了尚德机构发布的一则通知:尚德机构宣布向武汉捐助500万现金,及面向奋战在全国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湖北籍成人学员、因疫情原因无法返回工作岗位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用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等群体,捐赠1500万成人在线课程。于是,她提交了报名小学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的申请。“我打算做一名教师,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平姐表示,很感谢这次尚德机构为他们提供的课程,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分享和让她提升的机会,也是对前线工作人员的鼓励和肯定。03谈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平姐说2019年底她带着孩子在四川的时候,忙的不可开交。孩子还小离不开人,新房要装修,2020年1月份的考试在即,她就一个人忙前忙后,一边带孩子,一边跑装修,一边学习。白天跑新房,晚上哄孩子,等孩子睡着了,才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时间。累了一天,谁都想好好歇一会,可是想到落下的课程,她又逼着自己打起精神来学习。
她底子不太好,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可她从不放弃。“我不能轻言放弃,如果我放弃了,那在孩子面前我就是个失败的妈妈,所以必须坚持。”她说。她不是个容易被打败的人,既然选择了开始,就不怕一路的艰辛,虽然过程很苦,但她相信结果一定是甜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她希望做一个让丈夫安心的妻子,也成为孩子眼中最厉害的妈妈。尚德君想说,抗击疫情,我们同在!我们不单单要向所有与疫情抗争的工作人员致敬,还要向每个工作人员的家属致敬,他们的支持让所有工作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奋战。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平安归来,愿每个家庭都会幸福美满,相信我们终能战胜疫情!


尚德机构


我姥姥,83岁的老人。风烛残年,死了小女儿。剩下的4个子女都不管她。一个人住在农村的老屋里,自己种菜自己养鸡,农忙时节还去田地里捡点棉花拿了卖钱,就这样维持生活。有次我回老家,看到姥姥佝偻着腰,拖着比她还大的蛇皮袋,颤颤巍巍的在田埂上拾棉花,夕阳的余晖下她像尊活雕塑,看得让人伤心。“姥姥—”我都快哭出来。老人家耳朵不好使,只顾拾她的棉花,头也不抬一下,越走越远,腰弯的越厉害,仿佛要一头扎进土里。我冲到她前面,又叫了一声。她停下来,费了老大劲才直起身,疑惑的看着我。突然,她紧握我手,把我拉到她跟前,几乎要贴到她脸上去才认得出我来。“我的小乖乖!”姥姥满脸皱纹像春风吹开的死水荡漾起了层层涟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角的褶皱堆成小山。我帮姥姥提着袋子,拉着她的手一路走回家。姥姥可高兴坏了,又是杀鸡又是生火......夜色降临,村头炊烟袅袅,薄薄的雾霭在河对岸升起。

转眼间,过了4年光景,这次,我回老家,全国疫情严重,我所在的城市汉川,正好是离武汉最近地方。我心里惦记着姥姥,这个心地善良的老女人,从小到大最疼爱我。于是驱车前往乡下,到了村口,空无一人。我愈发担心姥姥,到了家门口:大门紧闭,门前的空地上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撒上了石灰粉,突兀的老槐树挂了红条幅:在家莫乱窜,全家保平安。字迹娟秀,一看就是文化人写的。“姥姥—姥姥—”我戴着口罩,扯嗓子喊。门不开,窗户开了,伸出一根木棍,挂一篮子。我接下篮子,一篮子的土鸡蛋。我从窗户往里头看,姥姥孑然一身,安静的坐着,干瘪的嘴咂咂嘴 ,欲言又止,只朝我摆摆手:回去!一切安好 勿挂念。顿时,我眼泪夺眶而出,连忙转过头去,怕给姥姥瞧见。鸡蛋,我拣了出来放进车里,放了4包口罩在篮子,递了回去。不忍多看一眼,开车就走了。老人家一辈子心里就想着后辈,儿女们成家了帮忙带孙辈,孙子长大了就一个人过。孩子们不管她,她也不怨恨,还经常拿菜给他们。一辈子没害过人,最疯狂的那个年代她也是做个善良的人,偷偷的给那些被斗的生不如死的人塞吃的喝的,自己却不愿给人添麻烦。国家有号召总是积极响应,绝不添乱,现在疫情当前,她就不出门,不见人。老人家这觉悟实在令人感动,虽然不见我们,但心里还念着我们。回到镇上我把鸡蛋几家分了,老老实实呆在家。



外獨不存


我在陕西的一座县级市,不得不说那天出门买菜,被一位交警大哥感动到了!

疫情防控期间,城里是禁止私家车辆通行的,出入小区都需要有物业开的通行证,并且详细登记测量体温!

14楼一位大姐,因为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了,丈夫是公务人员,半夜生病了!她在楼上叫人,希望有人能帮帮她,送她去医院!大家都睡了,没人听的到,小区的院子也都是静悄悄的!无奈之下,她把家里一个挺大的玻璃器皿从窗子扔了出来,并在窗口呼救!

我戴好口罩,下楼再上到她那边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大哥在她家里了,大家都是急匆匆的赶来的!甚至有人还穿的拖鞋,睡衣!

大伙儿用被子把那位大姐抬下楼,最可气的是没有车去医院,最后直接把路边的交警车给征用了,一路送到医院,并安排治疗!

送大姐去医院的人群很快就被驱散了,责令各自走回家,不许坐车不许闲聊!辛亏这个县城不大,医院到回家也就2公里左右!

后来,大姐的丈夫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了一个段很长的文字,表示感谢!并且发了200块红包给大家聊表心意,只是平时为一块钱都能抢的很热闹的群里,去没有人去领那个大红包!好在送去及时,大姐急性阑尾炎,并无大碍!

愿所有善良的生命都能被温柔相待吧!


猎人不不打劫


我是巷子君,给大家分享一个药企一线员工的故事,平凡而又伟大。

2013年,都是党员的许亚林、张硕在药业工作岗位相识相爱。

春节前夕,疫情发生了,连花清瘟全国市场供应告急,加紧生产迫在眉睫。

30岁的许亚林是制剂车间外包岗位班长,28岁的张硕是外包岗位6号线组长。

疫情让小俩口陪孩子回永年老家过年的想法彻底泡汤了,加班加点已成定局,无奈,夫妻俩请来了永年的老人照料孩子的春节生活。

“从年三十儿到现在我们一天都没有歇过,对工作我们尽心了,可对孩子说了’谎话’。说真的,心里挺不是滋味儿,我们是党员,这时候不上啥时候上!”说起加班,夫妻俩毫无怨言。谈起孩子,他们沉默了。

在制剂车间,生产一线机器轰鸣,紧张忙碌,每条生产线都开足了马力。

虽然都是管理岗位,但现在属于特殊时期,作为党员的他们装盒、赋码、打包等工序都要上手帮忙。从除夕到现在12天了,夫妻俩昼夜轮流值班,在家待得时间屈指可数,孩子更没时间瞅上几眼。虽然都在一个车间,抢生产却让他们很少交流。

工作间隙,夫妻俩有机会走到了一起,张硕用手机拨通了家人的电话,视频里出现了两岁的儿子。“妈妈你在哪儿,我想你了,你回来吧!。”手机视频的一端,儿子看到了穿着工装的妈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夫妻俩眼圈湿润了。

“我们俩是党员,更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等儿子长大了,我会告诉他这个春节的故事,我希望他坚强,做一个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有担当的人。“细心的张硕动情的和记者说着心里话。

“班长,又该开工了。”工友的提醒,让他们短暂的见面结束了,他们俩又脚步匆匆地走上了各自的岗位。



巷子君


讲一个发生我身边的小事。

我家小区是老旧小区。这些天,政府加大疫情防控力度,要求对各个小区进行封闭管理。我经常看见我家小区大门空地上一直站着两个60岁左右的大妈,胳膊戴着一圈红布,红布上印有白颜色的字,“疫情防控员”。她们对进出小区的人进行登记、测体温。

我有次进出小区,和她俩闲聊几句。“阿姨,天气这么冷,你要在这站多长时间?”我问。“白天都是我俩,晚上有两个男同志来换我们。”其中一个微胖的大妈答道。“这一天,那么辛苦,给你多少钱?”我继续问道。“不要钱,我们是社区志愿者。”她答道。我好奇地问:“那你们是党员吧?”“我们不是党员。疫情当前,力所能及地帮助做些事情。”她轻描淡写答道。

和她们聊完,我心中充满了敬佩,我看到了蕴藏在基层百姓中的“中国力量”。



头号故事会


湖南的一个农民郝进一次性捐出15000只医用口罩。

记者询问这15000只口罩的来源,才了解到:原来是他之前在一个口罩厂工作,后来老板发不起工资,发15000个口罩抵的工资。

这个农民回答说:

听说这次疫情严重,我一次性捐了15000只口罩,希望他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个小伙偷偷送了一箱口罩到派出所,之后掉头就跑,当民警赶出来的时候,小伙已经离开了,民警行军礼感谢小伙儿的爱心。

一个8岁小孩儿捐出自己6年积累的所有压岁钱33000。



跪射俑


疫情期间有很多很细则的小事感动到我,先说说医护人员,这期间一直都有在刷微博,新闻,看到医护人员一天24小时忙到厕所不能上,来大姨妈卫生棉一天不能换,平常我们都是两小时换一次生怕感染什么不好的病,而她们呢?还有一个就是戴口罩这件事,真的,我才戴了一个星期耳背就疼痒疼痒的,甚至脱皮,而她们要无时无刻戴着,戴到脸变形;再说说有些患者,为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都不让他们碰,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好好保护好自己;再说说我身边的,有次去上洗手间,有个女生没戴口罩,当时楼层阿姨就说了一句:女孩子,你去哪儿都要戴好口罩啊,不说为了别人也要保护好自己啊,况且你不爱自己的话也不要给他人添麻烦啊,就这么一句话,我真的被感动到了,感觉每个人都有在为疫情付出。


情花微甜


这样的故事很多,许多平凡的人,做了许多看似平凡的事,却感动着自己,更感动着别人。

2020年2月12日下午,甘肃庆阳市早胜镇谭腊村小伙张炜,父亲是军人,自己在宁夏上班,因为封村,为了不给防疫人员添麻烦,从塬上下了沟。

初春的陇东,和冬天一样,沟里的阴面,到处是厚厚的积雪,加上常年封山造林,很少有人走动,基本上无路可走。

张炜踏过厚厚的积雪,翻山越岭,横穿过隔着的这条深沟,来到了早胜南街的派出所,捐了一千块钱,留下了一封感谢信。

张炜始终不愿留下姓名,直到派出所所长一再坚持,说来人登记这是规定,张炜才说了自己的名字。

原来他自小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对军人很有感情,自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看到了奋战在一线的警察很辛苦,冒着生命危险,放弃休假,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张炜决定为他们捐款,可是封了村,人出不去,他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为派出所捐了钱。

捐完钱之后,他又要坚持翻山越岭,从这条充满着危险和艰辛的深沟里翻沟回家。

派出所的民警听了,坚决反对,这太危险了,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就强行用警车把张炜送回了家。

这件小事,已经成为了警民一家亲的佳话,在早胜塬上广为流传!

这件真实的小事,感动了无数人,这就是平凡人,平凡事,在疫情期间所产生的伟大力量!


梦幻带你看故事


要说感动,每天都在经历。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服务等……太多了。下面我要说的是一个孩子,他让我感动的原因是,面对疫情,面对那些可爱的奉献者,他感动的哭了!

2020年2月17日下午3点钟,孩子的学校利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了一次主题班队会。

直播班队会虽为首次,但仪式感不输以往。身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严肃严谨。行队礼,唱少先队队歌,一丝不苟。

当武汉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

当一例例鲜活的感人事迹被讲述时,

我似乎听到了抽泣声,转身一看,原来孩子流泪了......

班队会结束后,我问孩子:“你为什么会哭?”

“我很感动,觉得那些医护人员和解放军特别辛苦,不容易!他们为了杀死病毒,救活更多的人,他们都不能在家陪着孩子,他们为了国家,舍弃自己的家人,他们太伟大了!”

我很欣慰孩子能有此家国情怀!

我对孩子说:“疫情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尽管病毒肆虐,但是我们有那么多可爱的人为我们守护,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付出。”

知道感动 方知感恩!

面对病毒,我们从无所谓到担忧,从担忧到害怕,以至于到现在的恐惧,但是我们想想那些可爱的奉献者,又知多少他们的如履薄冰?

所在小区的旁边,就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医院,从家到医院直线距离也就百米有余。其实可爱的奉献者就在我们身边。

身边不在医护岗位的熟人, 他们或是在我们身边的重要岗位坚守,或是前往省界检查站坚守......病毒阴霾之下,他们不可爱吗?

这个春节,或者说这个春天。我们虽以家为阵,但收获最多的无疑是感动。这些感动就来自于我们身边。

我想我们都应该将感动化为感恩,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最可爱的奉献者!

我们坚信春天花会开


树影y


我的爸爸是村干部,今年年初二接到通知,禁止亲戚朋友间走动拜年,然后初三开始,我爸爸每天早八点上班,晚上八点才回家,因为上面要求个个村镇要封闭道路,禁止大家走动,各个主要道路都要派人看守,一直到今天都没有过休息的一天,天天都是早出晚归。我爸对村里人说,这是一场战争,上辈人是拿枪打仗,而我们这代人是在和病毒作战,没有硝烟的战争,要大家都统一起来才能胜利,还是要听党的统一指挥。

我的妈妈是个农村的赤脚医生,疫情开始后,听说县里在各个高速路口抽调了好多医生,给每一位上下高速的乘客测量体温,我妈妈主动报名参加,高速路口要24小时不停都要有人,县里安排两班倒,一大帮医生白天晚上轮流值班。我妈妈是个腼腆的人,但是她很有热心。无意中听说同组中有一位医生的儿子今年要参加高考,孩子学习任务重,家里没人做饭,然而疫情期间外卖也点不到,于是我妈妈又再次主动申请,和那位医生调晚上的班期,让她能够回家多照顾正准备高考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