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截教几乎全军覆没,通天教主当初为何会同意封神行动?

Lost-学不会


据《封神演义》记载,鸿钧老祖有三个徒弟,老大太上老君、老二元始天尊、老三通天教主,三人各成一派,各掌一教,太上老君执掌“人教”,元始天尊执掌“阐教”,通天教主执掌“截教”。

在这三位师兄弟中,通天教主排在最后,而且门下弟子在最后几乎全军覆没,所剩无几,所以,通天教主就往往给人一种最弱小、最无能、甚至最愚笨的印象。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通天教主非但不弱、不愚,而且,其实他才是鸿钧老祖门下最有大智慧、大境界的一个!

也就是说,在整个封神行动中截教的门人几乎全军覆没,但通天教主并不会太过悲伤,更不会后悔当初同意“封神”的行动;其实,恰恰是通天教主早已经知道他的弟子们注定要死才同意“封神”的,而且应该来说,通天教主还是最同意“封神”的。

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背后所隐藏的,正是通天教主不为外人所知的大智慧。通天教主很清楚自己弟子们的出身,这些弟子三教九流,天资愚钝,甚至更不乏一些飞禽走兽也在其中,他们跟随通天教主修炼,其实是很难修成正果的。

所以,通天教主痛下决心,正好可以借助“封神行动”,让自己的众位弟子能够登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因为“此生虽尽”,但终究可以被封为神仙了。正像最后申公豹嘲讽姜子牙的那句话一样:“我此生虽不能荣享富贵,但我毕竟是一个神仙,而百年之后,可就没有神仙好封了”。

为自己的弟子前途计,通天教主明知后果却依旧同意“封神行动”,这正是通天教主的大智、大爱之所在!


文化新篇


两个原因,一、这是师傅天道圣人鸿均老祖的命令不得不从;二、封神只需三百六十五仙,通天教主当时徒子徒孙共一万一千多,就是全部都是截教门人,对截教而言占比很小,只是后来元始天尊联合太上老君以大欺小并言语间蔑视截教,气昏了通天教主使他失去理智地摆下万仙阵,被四圣联合团灭才导致截教损失那么惨重。

元始天尊创立阐教,教徒十九仙(含十二金仙)。太上老君创立人教,教徒玄都法师和度厄真人。通天教主或许是因为降生于山林之内的缘故,唯对这自然生物情有独钟,世间各类树神花神以及狐仙虎仙,大都是通天教主的门人。因为他的门人大都是飞禽走兽,花花草草,于是就被认为是妖孽的祖宗,并将其门下弟子统归到一起称为截教。因为通天教主不嫌弃所有徒弟出身善于教授,曾经的截教万仙来朝、欣欣向荣,在三教中一支独大,引起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的嫉妒,也引起师傅鸿均老祖的忌惮和西方教接引和准提的眼馋,后来封神过程中,这几方力量联合把截教肢解了。万仙阵后截教众仙死的死,被西方教收的收,剩下的两三百散仙也随着通天教主被鸿均带走而作鸟兽散。

纵观整个封神过程,截教弟子虽大多不是人类出身,却是最讲义气和感情的,好像有些讽刺。通天教主一直被人算计,其实都是被动参与其中,之所以后来不守规矩想重开六合,都是老实人忍无可忍的爆发,撇开对错,他的重情重义尤其是淳淳护犊之情确实令人感动。





焱煌神话


《封神演义》中,对于阐教截教的相关表述说得并不是很清楚。全书看完之后,我们读者只能有一个“截教教众大多是反派”的印象。所以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笔者将一点一点分析说明。

(一) 阐教、截教究竟是什么样的教

天地开辟之后,天地间第一位大神就是鸿蒙老祖,也叫 鸿钧 老祖。鸿钧老祖其实就是天地未开之前混沌世界的主宰,盘古手持大斧劈开天地,死掉了,鸿钧老祖依然是开天辟地之后的第一位大神。

鸿钧老祖随后收了三个徒弟,就是元始天尊,太上 老君 ,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创立了阐教,太上老君创立了道教,通天教主创立了截教。三教教义都出自鸿钧老祖的教义。鸿钧老祖没创教,但是有教义。

1. 阐教

《说文解字》:阐,开也。《易》曰:阐幽,(读如记)辞传文。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

阐教就是阐明先天教教义的教派。换言之,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先天教教义的首席传承人,具有对先天教教义的权威解释权。而且这个权力是得到鸿钧老祖认可的。正因根正苗红,所以阐教弟子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截教中人,经常肆无忌惮的骂人家畜生禽兽。

2. 道教

《说文解字》: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道就是从一而终的行动。就是说太上老君是鸿钧老祖先天教教义的执行者,行动派。一套理论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改变事物状态才能体现其价值,空谈好不好没有意义。

3. 截教


《说文解字》:截,断也。就是说,先天教教义在通天教主这里被截断了,发展不下去了。通天教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跟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不同。先天教教义是混沌世界的教义,现在世界变了,天地开了,这套教义已经不适合新世界了,得改。所以他广收门徒,毛羽畜生都收入麾下,就是想把这套东西扩大,让万物生灵共同探讨,不能局限在一方。

因此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争,其实就是争夺对先天教义的解释权。

通天教主为何战败了?因为道教的太上老君和西方教的接引准提都支持元始天尊,不支持通天教主。四个打一个,胜负毫无悬念嘛。有人问鸿钧老祖对通天教主的态度,其实没有影视剧渲染的那么恶劣,从本心而言鸿钧老祖是非常喜欢通天教主的,最后通天教主被四大高手追杀,还是鸿钧老祖亲自出面救了他一命。

《封神演义》中,作者虽然没有一开始就写截教之恶,然而其反面形象却是一早 就安排好的,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站在阐教的立场上审视截教。

(二) 通天教主支持封神行动的原因

第一,通天教主觉得封神大战主要针对的是阐教门人。

封神大战发生的两大理由,无一不是针对阐教十二金仙。不仅仅是女娲和昊天上帝,整个仙界都垂涎十二金仙。尤其昊天想让玉虚宫十二金仙向他称臣一事,令通天教主觉得这是一次针对阐教的行动,于是在榜单上签了字。

阐教十二金仙是昆仑山上玉虚宫中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第二,通天教主让门人闭门不出,坐看阐教倒霉。

通天教主为了警示弟子,特意在碧游宫大殿前张贴一副对联,文曰: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应该说,通天教主对封神大战可能对截教带来的危害,已经足够重视。

可惜通天教主被委以重任的徒弟长耳定光仙背叛了,截教门人惨遭屠戮、被掳,连诛仙四剑也被阐教抢了,最后只剩无当圣母和二三百名散仙。虽然是天数,但此恨怎能消除,三友情义破裂。

第三,劫数将至,必须应对。

也正是因为劫数将至,如何化解,共同商议封神榜一事。

封神大战的原因,第一,便是阐教十二金仙的杀劫;第二,是昊天上帝命令十二仙首称臣,所以三教相商订立封神榜;第三,便是成汤该灭,周室当兴;第四,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


纵观全书,我们没有看到截教门人做什么坏事。反而到是阐教门人以杀罚临身这种无稽的借口杀人。如果通天教主错在收了很多妖精徒弟,收了“不分披毛戴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那么姜子牙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七个徒弟,除了武吉之外全是妖精,阐教又有什么理由以此诋毁截教呢?


九卿1234


《封神演义》中截教几乎全军覆没,那么当初通天教主为什么同意封神呢?首先有两个必要的因素是通天教主无法抗拒的。

第一.昊天上帝,起初天庭神职空缺需要补充人力。昊天上帝看中的十二金仙拒绝臣服,就向鸿钧老祖提出补充天庭神职人员的要求,鸿钧老祖不好拒绝,就命三教共议封神榜封神。

第二.神仙劫,修仙者修行一千五百年却未斩去三尸身,需要用杀伐来渡劫证道。此时正赶上殷纣无道气数将尽,西岐已出圣主,商亡周兴已成天意。

此二因素,是封神的主要目的和原因也是通天教主无法抗拒改变的。

但是通天教主还有一个小算盘。

因为三教共议封神榜至于谁上榜,是根据众弟子的根行深浅和机缘造化来决定的,而不是提前拟订好的,所以是一张空白榜。于是,通天教主担心根行浅薄的弟子无法领悟,就特意交代,封神期间众弟子紧闭洞门不得下山,以免上封神榜。但是通天教主没想到的是:截教门徒众多,根行心性不一且自大骄傲过于自负。有的被闻太师礼请下山参与封神之战,有的被申公豹忽悠下山参战,更有的打着为截教师兄弟报仇的名义下山参与封神之战。

最后落的截教弟子几乎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也是其门徒众多,有教无类需要大浪淘沙筛选的必然结果。这是截教门徒的机缘造化,也是通天教主意料之外的结果。


读书小院


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称臣。关于十二仙首,有人说,就是阐教十二金仙,因为十二金仙刚好犯了杀劫,有人说,十二仙首指的是,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伏羲,神农……,还有的人说,十二仙首只是昊天上帝用以试探三教的手段。

三教为了给昊天上帝招募小弟,于是决定各自出几个人,用来凑凑数,于是三教共同签订封神榜。原始天尊门下弟子,除了已经毕业的南极仙翁,云中子,燃灯道人,就只剩下将要渡劫的十二金仙,以及姜子牙,申公豹,邓华等人。十二金仙可是原始天尊的全部身家呀,上了封神榜,自己差不多就成了光杆司令。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原始天尊一面忽悠师弟送点不听话的人上封神榜,一面命十二金仙下山收徒,然后作为阐教弟子送上封神榜。紧接着,把封神的差事抢了过来,以便有最终解释权。

通天教主,家大业大,有着万仙来朝的美誉,送几个人上封神榜,并不怎么心疼,所以,他把品学兼优的四大亲传弟子,随侍七仙,以及三霄,赵公明等人叫到跟前,让他们看着签订封神榜。以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上榜,对于其他弟子,则告诉他们,只要紧闭洞门,就不会成为榜上之人。可是他忽略了一点,封神榜的解释权在他师兄那里,而且他师兄算计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封神之战一开始,哪吒就射杀石矶的弟子,然后护短的太乙真人就把石矶给灭了,此时通天教主尚未表态。阐教受到极大的鼓舞,对付截教门人,能群殴的绝不单挑,能暗算的绝不正面冲突,能以大欺小的,绝不公平争斗。

为了保住自己的门人,原始天尊不惜以圣人的身份多次插手人间的战场,甚至派出申公豹去挑唆截教门人加入封神之战,最后觉得不过瘾,又派出广成子去碧游宫以归还金霞冠为名,耀武扬威,惹得通天教主出手,又允许西方教传播东土,勾结西方二圣,一起对付截教。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最后西方二圣,掳走了截教三千红尘客,顺便又挖走了,燃灯,惧留孙,文殊,普贤,慈航等人,成为最大的赢家。


幻影沐风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封神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由明代作家许仲琳创作,故事背景以商纣王无道,西周起正义之师,率天下大军共同推翻商纣王政权的故事。

在《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作为截教的教主,他乐于传道,由于他有教无类,天地万物,只要愿意听他讲道,他都会孜孜不倦的把自己对道的理解分享给大家,因此只要通天教主开坛讲法,经常是听者云集,受教着无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只要开启灵智,在听完通天教主的讲道后,都收益颇丰,久而久之,通天教主讲法的地方,万仙来朝,一时间声势浩大,力压阐教,人教一头。

要讨论为什么通天教主同意封神,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封神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封神大战起因一:神仙劫来临。

天地无情,岁月悠悠,漫长的修真岁月中,因缘际会,彼此纠缠不休,乱如麻团,因此每隔一千五百年,神仙劫来临,到时候仙界大乱,最终快刀斩乱麻,彼此了解机缘,之后各界重整秩序,大家重新开始。

第十一回:“……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因神仙一千五百年犯了杀戒,乃年积月累,天下大乱一场,然后复定.”

第十三回:“……吾辈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叁尸,犯了杀戒,故此降生人间,有征诛杀伐,以完此劫数.” 第五十回:“……只因一千五百年逢此大劫,乃遇此斗装入阵中,总是神仙也没用了.”



封神大战起因二:金阙昊天上帝命昆仑十二仙首称臣。

当时天庭由昊天上帝管理,修仙者们各处聚集,昊天上帝一个人管理天庭能力有限,因此请求鸿钧老祖,让十二仙首称臣,帮助自己治理三界。

面对昊天上帝这样的要求,鸿钧老祖也不好拒绝。



封神大战起因三:截教人员众多。

截教当时的情况是“万仙来朝”。

而元始天尊的阐教只有十二首仙和一些门人,三代弟子。

同时,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只有太上老君和徒弟玄都天大法师两个人。太上老君作为人教之主,虽然修的是清净无为,但是毕竟门徒太少。

封神大战起因四:商纣王无道,夏商气数将尽。

纣王去女娲庙进香,口不择言,亵渎了圣人尊严,因此轩辕坟三妖入世,迷惑商纣王,削减商朝国运,最终在商纣王残暴无道的统治下,民怨沸腾。



所以,综合以上四点原因,通天教主不得不同意封神,因为假如神仙劫到来,天地之间一片混乱,自己门徒虽多,但是都是根性浅薄之辈居多,好杀好战者不计其数,因此孽缘不浅,大劫之下,难免魂飞魄散,化为灰灰。借助封神大战,自己的众多门徒虽然榜上有名,将来要去天庭出苦力,但总体而言要好过魂飞魄散。

综合上面四个起因,在这种情况下,鸿钧老祖召集人教,阐教,截教三教教主共同讨论,提供以下方案,供三位教主选择。

第一:神仙劫到来,按正常程序完结此劫难,到时候仙界大乱,各安天命。(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心里没底,毕竟天道无情,大劫之下,众弟子只有顺应天意。)

第二:昆仑十二仙首去天庭辅佐金阙昊天上帝。(元始天尊心里不赞成)。

第三:阐教、截教、人教,三教教主共同商议,分别出人力物力,一方面满足金阙昊天上帝的请求,一方面能让众修仙者安然历劫。

面对这三个选项,最终截教因为教员众多。所以上榜者最多,这些名字都是通天教主同意的,而阐教十二仙首肯定不能上榜,因为他们都是“根性深厚”之辈,所以上榜的只能在三代弟子里面选择了,最终元始天尊也提供了一些上榜者的名字,最后是人教太上老君,他只有一个徒弟,肯定是不能上榜的!



榜上有名者,早已注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封神榜是三教教主共同签订的。其次,上榜之人,死后魂魄直接被封神榜收走。再者,姜子牙的打神鞭只打榜上之人,这就表示,榜上之人早以注定,名字早就被写在上面了。

其实,熟读《封神演义》的朋友都会好奇,为什么陆压一辈的昆仑十二仙首都知道将来会有个万仙阵,万仙阵过后,神仙劫结束,大家各归洞府,潜心修炼,以求证道。

因此,在封神大战的最后一战,万仙阵,最终鸿钧老祖出面,斥责了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并且直接把通天教主带有了,假如鸿钧老祖不出面,圣人之战,带来的可是毁天灭地,而鸿钧老祖作为天道。怎么能允许他们破坏天地规则?

鸿钧道人曰:“你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已作孽,致生杀伐,该这些生灵遭此劫运,你不自责,倘云责人,情殊可恨!当日三教共签封神榜,你何得尽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争,嗔怒乃儿女子之所事,纵是未斩三尸之位,天赴蟠桃之客也.要脱此苦恼,岂意你二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乃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罪孽.他二人原无此意,都是你作此过恶,他不得不应耳.虽是劫数使然,也都是你约束不严,你的门徒生事,你的不是多;我若不来,彼此报复何日是了?我特来大发慈悲,与你等解释冤愆,各掌教宗,毋得生事.”遂吩咐左右散仙:“你等各归洞府,自养天真,以俟超脱.”众仙叩头而散.”鸿钧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运逢杀劫,致你两教叁商,吾今特来与休解释愆尤,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

所以说,通天教主同意签押《封神榜》也是无奈之举,但是最起码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显然同意封神榜,保住众门徒的魂魄,虽然要去天庭效力,总好过魂飞魄散吧。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祝大家生活愉快。


古梁镛


没办法,这封神榜是昊天大帝命令,鸿钧道主召集三教商议,命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执行,元始天尊实际落实的。我们先来看看,通天教主的来历和截教的规定,就明白了:

说通天教主,就得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构建的神话传说中来讲,而不是脱离神话,到道教中来讲,那就没得讲了。

通天教主,是盘古大神开天辟地陨落后,一口精气,一气化三清,分别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盘古大神,是这方宇宙混沌初诞生时,孕育的三千魔神中最为强大的存在。

所以,通天教主是妥妥的二代魔神。

后来,通天教主拜入率先成圣的鸿钧老祖门下,为其三弟子,并创办了截教,有教无类,教化众生。

没办法,你人最多,万仙来朝,肯定一是你这势力,威胁到了昊天上帝和鸿钧老祖,尤其是昊天上帝,不得不削弱;二是,你人最多,肯定上封神榜,也最多了。


董江波


同门两兄弟各掌一教,竞争激烈

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通天教主作为截教掌门其实是非常正直且无私的。他一贯秉持“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的宗旨,广泛收徒,给那些愿意在修行道路上努力坚持的人或者其他动物以希望。事实上在通天教主的努力下成效显著,截教势力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阐教。

在通天教主的悉心栽培下截教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弟子,比如多宝道人、金灵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霄娘娘等,这些弟子的修为甚至已经达到准圣级别,可谓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正因通天教主门下有如此众多了不起的弟子,截教才有了“诸神参拜,万仙来朝”之美誉。假如没有封神大战,截教取得的成就会更大。

但是通天教主大规模收徒行为被阐教教主元始天尊认为是在扩张其势力,截教的壮大已经对阐教的发展和利益造成了损害。通天教主与元始天尊虽然是一师之徒,是亲师兄弟,但毕竟各自掌管一个门派,彼此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

三教共立封神榜

阐教一向自视甚高,把自己视为神仙正统,名门正派。对通天教主不问根基广泛收徒行为大肆抨击和嘲笑:

“乌七八糟,鱼龙混杂,旁门左道。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对阐教的讥讽,通天教主置若罔闻,不予理会。元始天尊见师弟一门心思扩充实力自己又无可奈何。于是向大师兄老子和师父鸿钧老祖进行求助败坏通天教主。

老子既是人道教的教主同时还兼任阐教的掌教师尊,虽然更像是挂名的荣誉但一旦阐教遇到重大事件和危机,老子也是要出手的。既然老子也是阐教教主当然会偏向元始天尊了。

鸿钧老祖从个人感情上更喜欢老三通天教主,但鸿钧老祖年岁太大,思想也是有些僵化,他也是认为只有人类修成的仙道才是正统,这跟元始天尊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鸿钧老祖对通天教主有教无类的收徒行为也是颇为不满,觉得自己的徒子徒孙都是些飞禽走兽实在是脸上无光。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此时正值天庭缺人手,昊天上帝直接向元始天尊要人,想把十二金仙弄到自己手下去当差。元始天尊哪能同意!但又不好得罪昊天上帝,于是乎,元始天尊想起了立封神榜的方法,把原本置身事外的通天教主也硬拽了进来,美其名曰三教共立封神榜,凡榜上有名者都得去昊天上帝那里当差。

在征得鸿钧老祖同意下,由老祖亲自主持于截教总部碧游宫举行了庄严的签字仪式。人教教主老子、阐教教主元始天尊、截教掌门通天教主共同签字画押,三教共立封神榜正式生效。三教教主经过激烈讨论协商达成共识:榜上人员应在人教、阐教、截教三教内的门人弟子内产生。

但是通天教主太过单纯,万万没想到三教共立封神榜竟是元始天尊炮制的惊天阴谋,目的就是要对截教门人斩尽杀绝,彻底摧毁截教。在后来的封神大战中,元始天尊并没有遵守当初达成的三教都要有差不多同等数量的弟子上榜的共识。而是利用阐教弟子申公豹到处搬弄是非,引发截教弟子仇恨,等到截教弟子下山后,元始天尊联合老子及其弟子采取各个击杀的手段,让大量截教弟子丧命。

更严重的是截教有很多金仙甚至大罗金仙级别的弟子都被阐教杀死,比如金灵圣母、赵公明、三宵娘娘等,这些弟子是截教的门面和顶梁柱。起初,通天教主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再束缚自己的弟子,严令他们自己禁闭洞府,静诵黄庭三两卷。不要惹事生非,引火烧身。但后来截教高级别弟子死亡惨重, 通天教主这才回过味来,勃然大怒,亲自下山与两位师兄拼命。

但为时已晚,截教在老子、元始天尊、西方二教主联合打压以及鸿钧老祖默许下彻底分崩离析。最后上榜的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绝大部分来自于截教门下,而阐教只有邓华、萧臻、申公豹等几个不成器的弟子上榜。

结语:截教的覆灭正应了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通天教主缺乏心计中了师兄元始天尊引蛇出洞之计导致全军覆没。看来是无论是人还是神都要保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态才行啊!


郑非梦妙文


封神榜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子,还有通天教主一起签押的。但是封神榜却一直是由元始操控,最后还害死了许多截教人士,通天教主的多数弟子几乎都死后上了封神榜。到了最后,封神榜让整个截教几乎全军覆没。那当初通天教主为何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签封神榜呢?


为什么要封神呢?说白了就是当时的天界的最高主宰昊天上帝缺人手了,手底下面没有个像样的手供他驱使。要知道皇权可是至高无上的。又因为元始天尊座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伐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因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教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

事情的起因为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仙首犯了杀劫,就是一种天罚,当修仙者修到了一定的程度会产生一种心魔,压抑久了就会爆发,需要发泄出这心魔,就是需要杀伐,不然心魔缠身,不是灰飞烟灭就是堕入魔道,成仙无望。再加上昊天上帝的命令不得不屈从。这就可惨了通天教主门下的弟子,封神榜里大多是这些人?那么身为圣祖的通天教主为什么会同意呢?自己的弟子都死光了。


让截教弟子参与到封神大战中,乃是师尊鸿钧老祖所命,通天无法推辞。

通天教主可以不把昊天上帝放在眼中,但是,不能无视老师鸿钧的命令。既然鸿钧老祖发出了邀请,让门下三位弟子共同主持封神大战,那么,作为小徒弟的通天教主,责无旁贷,只能遵照执行,完成老师指令。 通天教主以为只要截教仙人闭门不出,在家中安静修炼,就可以渡过劫难,坐看阐教倒霉。

在签署“封神榜”之后,通天教主召集心腹弟子,告诫他们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安心在山中修炼,千万不要随意下山。应该说,通天教主对封神大战可能对截教带来的危害,已经足够重视。对于门下弟子,他也提出了避祸的方式:紧闭洞门,远离西土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通天教主就是有 通过之能也摆脱不了这场灾难。


独秀文苑


《封神演义》创造了道教神仙汇总集合的传奇。

它不仅将道教的神仙从祖师级到二代三代一网打尽,还将佛教也隐晦的说了一些。其创造者功底之强,令人膜拜。

说封神演义,整个封神榜战争之中,受灾受难的不仅仅是人间百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另一个最受委屈的是通天一脉。

被申公豹一句‘道友请留步’,祸乱死了一堆大神。

但为什么很多大神妖修散仙都不顾危险,参与进封神之战呢?

一个说法是天机被遮蔽了,很多人掐指一算的能力受到了影响,未来算不准了。

再一个是封神榜有定数,只要数字到了,浩劫就截止了,剩下的就能存活下来。

所以参与封神之战的大妖大仙们,除了少数派故意派人前往充封神榜名额之外的,大多数都有一个希望---把对方干掉,自己活下来的机会就更大了。

封神之战中,涉及的三大教派,人教、阐教、截教,三大教派的创始人都是鸿运老祖的弟子。

老大:太上老君。

老二:元始天尊。

老三:通天教主。

封神之战的原因,说起来是纣王写淫诗、妲己乱朝政,商周的转换。但这些只是个诱发点而已。人间帝王是谁,修仙者压根就不会关心。

之所以一场战争引发了那么多修仙者介入,形成了三教大战,死伤无数,明面上,是因为昊天上帝向三大教要公务员,逼得三大教混战。

同时,在同一时刻,二代中大神级别的存在要斩三尸,得渡劫。

再加上契合着商周交替的节点,神仙掐架就这么爆发了。


咋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但实际上,却是人族当兴,仙族当隐退,性格最不容易控制,最容易被兽性左右的妖族当灭。

这个连昊天上帝都控制不了,这是天道自然转换,是会元变更的结果。

你看现在就知道了。

建国后不准成精,仙佛不来,只座上观。

所以,截教死伤惨重,根深蒂固的原因就在于此。

人族当兴,仙族退隐,妖族毁灭。会元变迁,人当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