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是正确的吗?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自从人类产生了抽象的思维,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观念便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因而,我们人类总是习惯于将各种不同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即正确与错误。这种绝对的是非观阻碍了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使认识停留在较为肤浅的水平上。

比如,过去的八大样板戏,好人与坏人是截然分明的。在《智取威虎山》中,正面人物杨子荣高大英武,而反面人物滦平则矮小猥琐。

又比如,领导干部对部下,总是喜欢责全求备,容不得下属有半点的不足。或者人们在找对象时,总是希望自己恋爱的对象是十全十美的。

即便是对于科学的评价,人们也总是从正确与否的角度来考察。然而,如果科学的理论真是正确的,其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呢?

最为自然的想法是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客观反映。于是,我们的认识,就好比是关于自然界的摄影📹与摹写。

然而,作为局部的人类如何能够看清整个自然界的全貌呢?要知道,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具有质的变化,其是由各种不同层次的物体所构成的。

更何况我们人类以往的所有理论,都被新的理论所取代。难道我们人类的认识是由一系列错误的理论所构成的吗?而且,谁又能保证我们现有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会具有同样的命运,被后人的理论所替代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显然得益于各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及其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所有理论都是科学的,都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此外,即便科学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如何证明其正确性呢?

如果是要求理论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那么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公理和假说。它们是无法通过观察现象而逻辑地推理出来的。因为,面对同样的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比如,同样是物体的直线下落,其既可以理解为地球🌍的静止,也可以借助于惯性定律认为地球是在惯性运动。

对此,有许多人会认为实验可以绝对地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于是,只要凡是被实验验证的理论,就是科学的。

然而,当年的地心说,其精准度达到了千分之一,比哥白尼的日心说还要准确。其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地心说很难协调各种不同的现象,其原来简洁直观的物理图像,随着考察的天体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此外,实验是现实的,而理论则是理想的,两者的逻辑基础不同,前者总大于后者。所以,实验与理论的差异是绝对的,它们的近似只具有相对性。而且,越是复杂的实验,越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计算。因此,不存在单纯的实验,因而也不能绝对地验证理论。这就如同人不能踩着自己的脚面,而脱离地面。

对此,人们很自然地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人类的理论既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但它们却又是有效的呢?我们选择理论的标准是什么呢?

实际上,人类的抽象思维,就是超越具体的现象,通过构建概念的逻辑系统(讲故事)来与外在的世界相对应。

因而,理论既不同于自然界,却又在一定的程度上与自然界相同构,可以相对于一定的现象使两者具有不可分辨性。

所以,任何一个理论,都既具有有效性,又具有局限性。前者使理论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从而是科学的;而后者则使所有的理论都终将会被新的理论所淘汰。

如果说克隆的人就是其母亲👩的话,那么由父母共同生下的孩子则肯定是一个新人,其基因🧬是有别于其父母的。

我们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当人类作为自然界演化的产物,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其又进一步地与自然界进行相互作用,产生了科学理论。

所以,科学的本质,并不是关于自然界的反映,而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新生事物。

因此,科学理论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其只具有认识效率的高低。经典力学之所以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取代,并不是因为该理论是错误的。而是,随着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使经典力学的认识效率降低了,从而被认识效率更高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替换。

总之,理论是我们人类的认识工具🔧,其与认识的对象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科学(理论)并不具有正确性,而只有认识效率的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