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買兩套房的人是什麼心理?

奔跑的叉燒肉 


我認為每一箇中產以上的家庭一生至少都會經歷3套房子,無論你在成都還是深圳,這個關係都不大。不過成都房價相對較低,擁有多套房的人群可能更多一點,所以成都人的幸福指數也普遍高一些,這就叫手上有糧,心中不慌。據說中國90%以上的家庭都在為房子焦慮,沒有恆產,哪有恆心。

人生3房會發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它充分體現了人生進階的步驟和狀態。第1套房,是要命的房子。第2套房,是要臉的房子。第3套房,是要魂的房子。要命的房子用來遮風避雨的,是買給家人的,是剛需。要臉的房子更大更貴,是用來表達尊嚴和炫耀的,所以是買給別人的,是剛改。要魂的房子是個性化滿足、完成自我實現的,所以才是買給自己的,是任性。人生只有擁有了這三套房,才算真正的完美。

房地產的本質屬性是投資屬性,這是房子的第一性。房子的居住屬性只是它的第二性,大家一定要認識到房地產的本質。房住不炒的理念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也改變不了房地產業的屬性和規律。

我們花錢買房,根本上買的是土地,土地是資本,這是房地產能夠存在的底層邏輯。土地成為了資本,才能產生土地信用和土地財政,才能投入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城市服務功能,房子的城市服務功能構成房價70%,房子的居住功能只構成房價的30%。

所以擁有3套住房以上的人,無論是滿足自己的物理需求還是精神需求都是非常必要的,順便再滿足一下土地賦予房子的投資需求,何樂而不為呢?







老鄭說房價


我個人的真實感受,16年來成都給一個朋友做培訓,陰錯陽差的買了一套3房,兩個月後離開了讀書生活的N年的廣州,來成都找工作,17年初和男朋友吵架,心情不好,就想花錢,又跑去龍泉驛買了一套,那時房價便宜,不懂得理財啊,投資什麼的,純屬意外...


甜甜圈8866


在成都買二套房的,拋開本地土著不算。一般人買二套的都有幾個原因。

一,買的時候可能是單身或情侶,房子戶型小,後邊兒孩子父母一塊兒住,確實就惱火了。需要大一點的房子,才能滿足居住條件了。

二,第一套房,環境,配套,交通確實欠缺,看那些每天繞城上班的朋友,滿城跑。艱辛,不易。為了解決這樣的不便,又有資金的情況下,會考慮買第二套的。

三,為了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教育問題對於當代父母來講,應該是最大的問題。所以,父母一般都會付出很多。為了孩子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最常見的就是買學區房。不論戶型大小,都會買一套,為了孩子嘛。

四,爆發了,手頭寬裕了。肯定會換一套改善房。現在的成都,新開的改善房是越來越多了。剛需較少,剛改適中,改善才是最多的。既然是改善房,肯定有它的優勢。這塊市場,相對還是很大的。一大批土豪,都摩拳擦掌接手這個市場。

五,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看這房地產火熱,很多人嚐到了房產投資的甜頭。那是真的甜。然後有點閒錢或借錢都要投資一套房,坐等升值套現。17年下半年到18年5.15之前這一批人是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房子就是波浪形發展,看你遇到波峰還是波谷了。





浮士盛夏


成都中產以上家庭一般都有2~3套房

一、成都的房價近幾年才漲上來,到目前為止,還漲得並不高,和新一線城市的位置還不太匹配,所以,在成都2~3套房並不是太大的難事;

二、成都比較休閒,追求更高的居住品質是大部分老百姓的嚮往,所以有點錢會考慮買更好的房子,然後把原來的房子租出來,收房租,還等漲價;

三、大城市的市民真是要感謝城市發展的紅利,房價上漲根本上就是城市發展的紅利,要是成都有2~3套房的中產,一般來講房子漲價掙的錢會遠遠超過工作掙的錢;

四、成都房價還不高,與成都城市規模、人口規模、交通配置、環境配置還有較大差距,還有較大上漲空間,所以大家也熱衷買房。


V先生講職場


剛需心理唄

第一套房結婚時買的,資金不足,房齡地段都很一般

第二套房才買的,學區房

如果今後政策放開了肯定會買第三套,因為我兩個兒子


奈爾比威費


能有什麼心理,有錢,任性,我有錢了,買個幾套,換著住,也不往外租,有錢,就是任性[呲牙]


ZM76638346


沒啥心理,主要是錢毛得太快,是存金圓券還是房子,自己選擇吧。[呲牙]


CD笨笨熊


自己住一套,父母住一套啊。既可以相互照顧,又有私人空間。現在不是女人都不願意和公婆住嗎?


樂馬天


我個人感受,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親身嚐到了甜頭,在房地產高速發展的大潮中享受到了市場紅利,但這個紅利又好像和自己沒有多大關係。一套房產,表面上看是漲了很多,可是無法變現;賣的話,沒地方住,租房子房租也漲了;賣了再買,所有的房子都漲了,你也賺不了什麼。這時候,你就會想,如果我們有兩套甚至更多套,才會真正的享受到這些紅利;第二套的想法也就隨之而來。

還有,就是對房價的信心了。有房子的人對房價的信心不是書面上的,更不是專家給的;是自己的小算盤親自計算出來的;比如,15/16年甚至更早買的房產,尤其是一二線的房產那都不止增值一倍了,即使現在下跌一半,仍然不會賠。住有所居,成家立業,有了一定資本後,第二套貌似是那麼的順其自然。

中國的房子,不僅僅是居住功能,還有一定的圈層屬性。剛需樓盤和改善項目甚至高端項目居住的人群那肯定是不一樣的,教育、醫療、交通等配套設施也是有差別的。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為家人提供更安心的保障,為自己贏得更多的讚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美”“好”的東西不正是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的東西嗎。

大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建築面積39平米,目前的房子夠40億人住。可我們的真實感受卻和數據大相徑庭,何也?那就是被平均了。據統計,只有有一套房或無房的佔了85%;當然,這用人比較符合經濟學中的28法則。在北上廣深和新一線的城市中,有多套房產的“富人”不在少數,沒有房子當然更是大有人在;這些城市的房子根本不愁租(地下室都是住滿了人的),他們已經完全可以做到用房租以房養房,除了薪水之外的這些穩定收入更是讓他們樂此不疲。這85%更是絞盡腦汁的想擠入這個“2”的隊伍。

第二套房也是剛需。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的存量房中有70%多為6層及以下建築,即沒有電梯的老房子。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尤其是結婚以後,小兩口更是想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置換、改善居住條件也就成了很多老市民的必經之路,不是說給孩子一個獨居的場所,更多的或許是給自己一個養老的地方。


戲說樓市號


成都家庭應該備有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留給子女。現在年輕媳婦很多不願意跟公婆一起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