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他的外號叫“於青菜”。為什麼有這麼一個外號?據說是因為他“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據歷史記載,他出任兩江總督的消息傳出來以後,南京布價驟然上漲。箇中奧妙倒是不難猜測。因為他出任兩江總督以後,南京地方官怕是不能穿綾羅綢緞了,都要改穿布衣了。果然,他出任兩江總督後,總督衙門的官吏受到了嚴格約束。他的僕人無錢為他買茶葉,每日採集衙後的槐樹葉來當茶葉,結果連槐樹都給採禿了。

這人就是于成龍。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終年67歲,諡“清端”、贈太子太保。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20餘年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讚譽,更深得百姓擁戴,以“天下廉吏第一”聞名於當時。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于成龍廉潔的事不勝枚舉。我們還是先從吃這一件事,看看他的廉潔吧。

于成龍做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的時候,駐地在湖北新州(今新春縣)。在湖北期間,儘管條件比他呆過的廣西和四川好了許多,但他的艱苦生活作風,卻非一般人可比。在災荒歲月,他還以糠代糧。于成龍不是為了節約而節約,他把節餘的口糧和薪俸都用來救濟災民。當地百姓編了歌謠讚頌他,歌謠裡說:“要得清廉分數足,唯學於公食糠粥。”他不光是清苦,還讓富戶解囊濟災。行動總是大於語言,他以身作則,甚至把僅剩的一匹供騎乘的騾子也“鬻之市,得十餘兩,施一日而盡”。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由江防調任福建按察使時,乘船前往福建。快要開船了,于成龍讓手下人買了好幾擔蘿蔔。送行的人都感到詫異,問他:“你買這麼多不值錢的蘿蔔乾什麼!”于成龍答道:“我路上供食,就全靠這些蘿蔔了。”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病逝。同僚們清點他的遺物,發現床頭有一個方形的舊竹筐,這是他唯一的傢俱。大家打開竹筐蓋,發現筐裡面只有:粗絲袍一件、靴子一雙、腰帶一根;另外,瓦缸中盛有幾鬥米;還有幾罐鹽豉———這就是于成龍的全部遺產。

于成龍做兩江總督後,官僚、鉅商都改穿了布衣;高門大戶,將大門樓改築成小門樓;少數惡霸都避居他鄉。但不少人是懾于于成龍的威勢,表面上表現出改邪歸正的樣子,背地裡卻極力造謠誹謗他。由於眾口鑠金,連一向對於成龍頗為信任的康熙皇帝,也聽得起了疑心。於是,康熙暗中派人去調查,得知實情後感動得流淚,他拿出寶劍斬斷桌子說:“如再有人說于成龍是貪官,這就是他的下場。”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于成龍活了67歲,而官場生涯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在44歲以前,他是一位歷經憂患、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而正是由於在民間的憂患磨礪,最終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8月17日,“于成龍廉潔之路”文化旅遊論壇在北京人民日報報告廳舉辦,論壇同時舉行了《于成龍文化叢書》的發佈和推薦活動,引起廣大文化愛好者關注。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據瞭解,《于成龍文化叢書》由於成龍廉政文化園出資聘請省內外文獻方面專家學者歷時五年編撰成書。做為于成龍廉政文化園文化夯建工程之一。初擬出版2輯,共15種16冊,最後落實了1輯7種8冊。分別是: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1.《於清端公政書》。該書是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于成龍集》的基礎上,增加校勘而成。相較之前的《於清端公政書》,該書增補了史料三十篇,詩二首,編入“新補”,註明出處。其次,增加了校勘記,將三個版本《政書》置於一處,便於考校異同。再次,整理了碑刻文字資料,加強了地上文物與紙上文物的互證。而且增加了於氏譜系、族規、家訓、于成龍大事年表作為附錄。這樣,使該書的文獻性大大增強,整理也較前更加規範。此前《于成龍集》主編是李志安先生,增補、點校主要由趙桂溟進行,經閻鳳梧、蕭泰芳二老先生審訂最後定稿。本次校勘則由張仲偉、耿建華完成。書名仍定為《於清端公政書》,一來以示區別《于成龍集》,二來是對清版原著的延續與尊重。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2. 《于成龍詩文選注》。該書是為了方便普通讀者,首次由常佩雨、邵宗波、金小娟精心選注的。共收錄于成龍散文100篇,詩詞10餘首(闋)。各篇的題解部分,介紹文章出處,並對其內容、文學價值等略作申說;註釋部分,既努力把握註釋的準確性,又立足讀者的閱讀趣味,儘量將相關內容全面註釋;附錄部分為于成龍大事年表等內容。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3.《于成龍判牘譯註》。該書是民國時期出現的一部于成龍判牘選集,共32篇,首次由常佩雨、金小娟等全文註釋翻譯。該書內容多是家庭糾葛、鄰里糾紛等民事案件。在這些民間糾紛的判決處理中,展示了于成龍作為一代名吏、廉吏的審判風格,是留存至今彌足珍貴的于成龍判牘文獻。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4. 《先儒正修錄》。該書初編是于成龍,最後纂集是于成龍之孫於準。此次以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為底本,首次由趙桂溟、常佩雨、金小娟校注,並增加多篇先儒小傳。全書包括先儒讀書、修身、養性、雜錄、札記、自警、教學、訓舉子、學道、閒居、辯學、為學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不可多得的儒學讀本。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5. 《先儒齊治錄》。該書共三卷,由於成龍之孫於準纂集,首次由常佩雨、金小娟校注。全書彙集了明清時期71位先代儒學名家的相關言論77篇,保存了明清儒家學者在思想教化、家庭倫理、治國行政、刑法獄政、財經財政、科技史等方面諸多史料,也是研究于成龍等明清儒臣思想軌跡的重要文獻。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6.《于成龍研究論文集》。該書是2009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同名書的增訂本,由趙桂溟、常佩雨選編。書中收錄了國內外于成龍研究的17篇論文。論文研究涉及於成龍的思想理念、品德才能、治世方略、生長環境、人格形成影響因素、祖籍考略、詩史相證等方面。增訂本略有取捨,新加了幾篇有份量的論文,研究範圍也更寬泛。特別要提到的是約請外語專家翻譯的美國、日本學者關於于成龍的研究論文,視角獨特,觀點新穎,這些應該是增訂本的新亮點。


古代廉政故事:一代廉吏于成龍


7.《大清廉吏于成龍》。該書是傳記作家王振川先生應高林清先生之約而創作的。全書分三篇,上篇《亂世呂梁一書生》闡述于成龍生活的時代背景與出仕前的經歷。中篇《康熙官場廉能吏》描述了于成龍大器晚成,出仕做官,從羅城任上到直隸總督任上治政理事的具體措施。下篇《開創盛世大賢臣》記載了于成龍升任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後清操依舊,盡心國事的事蹟。《附錄》還增加了于成龍子孫情況、先塋毀壞情況等有價值的資料。

《于成龍文化叢書》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三晉出版社出版發行,已故著名書法家姚奠中題寫書名,已被錄入“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項目”。該書對深入挖掘研究于成龍廉政文化思想,弘揚于成龍廉政文化有積極意義。

注:欲購此書可私信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