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士族”盛行數百載 黃巢起義如何將其連根付諸東流

說起“門閥士族”,不常研習歷史的朋友可能會有點陌生。

“門閥士族”,是中國東漢後期至隋唐時代在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這裡面的“門”指門第,“閥”指世代為官的望族世家

“門閥士族”盛行數百載 黃巢起義如何將其連根付諸東流

令人驚訝的是,“門閥士族”曾左右了中國封建統治數百年。

至今人們熟悉的成語“名門望族”應與此有關。

中國歷史上的魏晉時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階層,東漢的累世公卿,經學世家等豪強世族,是門閥士族的前身。

對“門閥”的出現尋根溯源,應在西漢時期初顯端倪。這時封建大宗土地所有制日益成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各地湧現出許多田連阡陌的大地主。

同時,漢初的“任子”、“貲選”,之後實行的察舉制度和太學制度,使地主階級入仕門徑也比過去寬廣了許多。

待儒學吧被確定於一尊後,封建朝廷以儒家的經籍、禮法取士,逐漸成為定製。經籍成為人們世代研究的家學,禮法也成為某些人家的不變家風。

這期間,有功的大臣以及他們的後裔,為了彰顯自己的業績,特地在府門兩側豎立兩根柱子,左邊的叫“閥”,右邊的叫“閱”。閥閱,就是指家族功績、官曆等。

取得身份級高位顯的功臣,其權勢往往不止本身一代,他們的後世子孫也在這些功績庇廕之下,通過各種途徑,擔任朝廷的要職,形成家族、姓氏接續勢力。於是,人們稱呼這樣的家族為“門閥”。

東漢時期,有學識的青年人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出仕成為官吏。而被舉、被闢的人,往往都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舊。

月積年累,門生、故舊為了利祿,甚至不惜諂附、賄賂以求固結。大官僚與自己的門生、故舊結成集團,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勢力。

東漢後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門生、故舊遍於天下,自然成了士大夫領袖。所謂門閥大族,就是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上具有這些特徵的家族。

這一時期,門閥士族並不分南北東西,大家尚能協力同心,為漢朝的封建社會發展貢獻才智。

豈料漢末天下大亂,華夏被分割為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

曹操、劉備、孫權你爭我鬥、刀槍棍棒、水火齊上,打得狼煙四起。最終還是北方的司馬家族勝出,三代人終奪下曹家的魏國,也平定了蜀、吳兩國。這時候,門閥士族發生了地位變化。

“門閥士族”盛行數百載 黃巢起義如何將其連根付諸東流

此前接續東漢的曹魏政權,雖襲用了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評定者家世的封爵與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到擇優選擇人才的作用。以致於“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推行九品中正制,反而成為鞏固士族力量的措施,致使門閥制度在東晉時期達到鼎盛。

東漢時期興起的門閥士族,在近百年的戰亂中跌宕起伏,破家滅族者不可勝數。

原本輝煌的馬、陰、竇、梁、鄧等望族,已經淪落為平凡百姓。跟隨曹操、司馬懿的荀、陳、鍾、崔、楊等家族,佔據了權利、經濟、輿論的主導權。

晉代司馬炎在位時,江東陸氏的陸機、陸雲兄弟北上洛陽謀求前程。他們被視為亡國之人,在洛陽並不受待見。明顯體現出北方門閥士族作為勝利者,很看不起蜀、吳兩國的遺老遺少。

但這種狀態也沒有維持多久,到了“五胡亂華”的亂世,各地域門閥都受到了衝擊。

自魏晉以來的中國政權,幾乎都為世族所操控。由於隋唐政權有賴關中世族支持擁載,且山東世族仍保有數百年的重閥閱、講經學等傳統,所以依舊享有優越政治及社會地位。

門閥制度的政治、經濟特點,對社會形成了層次壁壘之分。

這也決定了封建王朝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特別尖銳,還直接導致魏晉以來南北長期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

門閥士族的田莊經濟,強化了封閉的自然經濟,阻礙了商品經濟發展。士族是地主階級中的腐朽集團,越到後期愈發腐朽,成為一群社會寄生蟲。

隋唐兩代都有君主看到了門閥制度的弊端,想要予以削弱。

但長存數百年的世族的社會、經濟地位很牢固,加之他們對朝代的建立都有功勞,所以只能用溫和的改革削弱他們的影響力。

在隋文帝任內,廢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舉取士,目的就是擇取人才,摧毀門閥任官系統,可惜隋朝國運不濟。直到唐朝建立之初,科舉制度都不發達。

唐太宗朝,他指示大臣以當時大臣品位高低定等級,重新判定《世族志》。最終改定皇族宗室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長孫氏,民間聲望最高的山東世族崔氏則被降為第三等。

武則天為對抗掌握政權的皇族宗室、大臣,在科舉制度中提升了進士科的地位,使科舉制度更加完備,進士必科逐漸受到空前重視。

這也意謂,過去世族在歷代所享有的優勢,隨著科舉制度中進士科的流行,開始受到挑戰。

唐代後來因此出現了由明經科的李黨,也就是山東世族官員,與牛党進士科新銳形成的“牛李黨爭”。

門閥制度的影響不僅在朝廷,就是在民間亦不可小視。在長期的門第觀念影響下,民間的“門當戶對”思想相當嚴重,門第不對,不互相通婚的風氣仍十分盛行。

《新唐書杜兼傳》記載,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世族時,猶感慨地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兩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而這種風氣,一直持續整個唐朝。

晚唐貌似是士族的鼎盛時期,但是實際上,這時的士族已經放開了自己對待科舉的不屑態度,轉而積極參加科舉。

唐武宗在會昌五年正月三日的南郊赦文,被認為是士庶合流的標誌,傳統的士族相對於進士不再有任何的優勢。

唐朝末期,朝廷政治腐敗,官吏強迫百姓繳納租稅,服差役。而關東又發生了大旱,百姓根本沒有錢糧繳稅。他們走投無路,就去投靠造反的黃巢,與朝廷對抗。

“門閥士族”盛行數百載 黃巢起義如何將其連根付諸東流

黃巢起義,更給“門閥士族”最後致命一擊。

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起義軍攻陷唐朝都城長安,黃巢在含元殿登基自己稱帝,國號大齊。隨即,黃巢開始大肆屠殺唐朝宗室和百官,門閥士族即在此時被基本消滅。

起義軍在出身寒素且無科名的李振策劃下,由投奔黃巢的唐朝降將朱溫指揮下手,將包括被他稱為“衣冠宿望難制者”的裴樞在內的三十餘名朝官,全部斬殺於白馬驛,然後拋屍黃河飄走。

在這場兇殘的殺戮中,數百年的士族時代也隨著滾滾黃河水東流入海,化作煙雲。

攻進長安的起義兵馬的大肆殺戮,不僅造成世家大族人士死傷殆盡,他們富饒的家園與產業也被洗劫一空。其中華北世族引以為傲的貫冊祖譜竟在戰亂中流失,最終與庶民再無區別。

此後度過亂世,沒了門閥士族干擾科舉制度,為大宋王朝創造璀璨的文明打下了基礎。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