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飛機可以垂直起降 那幹嘛航母還要造那麼長的跑道?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戰機不是飛起來就行,重要的是能帶多少載荷、能飛多遠,這才是實戰意義。雖然STOVL模式能夠幫助戰機在特殊情況下垂直起飛,但是無論在帶彈量還是航程都受極大限制,只要哪怕有一點跑道都能讓戰機多帶一枚導彈,否則沒有載荷飛起來又能怎麼樣呢?只是無用功而已

既然飛機可以垂直起降 那幹嘛航母還要造那麼長的跑道?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飛機飛行的基本原理是“升力”,從字面理解升力就是上升的力量。正常固定翼飛機的升力是由發動機推動飛機與空氣形成一定的速度,機翼的上下表面產生了流速和壓強差,利用機翼與空氣的相對速度帶來的壓強差“託舉”飛機上升。

既然飛機可以垂直起降 那幹嘛航母還要造那麼長的跑道?


但對於垂直起飛狀態的戰鬥機來說,由於飛機此時是垂直運動的,與空氣在水平方向相對速度幾乎為0,所以機翼帶來的升力此時是幾乎沒有的,升力全部由垂直向下噴氣的發動機提供,就是在純粹克服重力做功。此時發動機推力參數就非常重要,戰機的起飛重量不能超過發動機推力,否則無法克服重力自然也就飛不起來。我們舉個例子:F-35B戰鬥機,空重14.7噸,F135發動機推力18.3噸,也就是說理論最大載荷只有3.6噸。但是考慮到實際起飛效率問題,F-35B垂直起飛模式只能攜帶1噸燃油+2枚AIM9X,此時作戰半徑不到100公里,幾乎沒有實戰意義。除非什麼情況,對方已經突破了你的防空網,接近不到100公里的位置,但這種情況幾乎可以用岌岌可危來形容。

既然飛機可以垂直起降 那幹嘛航母還要造那麼長的跑道?


但是有了跑道就不一樣了,有了跑道後戰機就可以利用機翼就產生升力,多出來的“託舉力”就可以讓飛機攜帶更多的燃料和彈藥。我們還是舉F-35B的例子:如果F-35B在180米跑道短距起飛(美國兩棲攻擊艦標準起飛跑道)則攜帶2枚1000磅(453公斤)JDAM和2枚355磅(161公斤)的AIM-120中距彈達到870公里作戰半徑。這是什麼概念?不僅多帶了1噸的載荷,作戰半徑是垂直起飛的8倍。

我們聽說過一句話:“只要動力足,板磚也能飛上天”。這句話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們合理利用飛機機翼升力,那麼載荷和航程會大大增加,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不管是美國的F-35B、英國的“鷂”還是蘇聯的雅克-38,這些STOVL模式的戰機的垂直飛行功能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起飛,關鍵是降落,這就使得航空母艦的入門門檻大大降低,也使一些兩棲攻擊艦可以得到固定翼戰機的空中火力支持,甚至臨時充當制空型航空母艦來使用。

既然飛機可以垂直起降 那幹嘛航母還要造那麼長的跑道?

還有一個問題,垂直起降戰鬥機一般不會部署在大型艦隊級航空母艦上,因為這個垂直起飛功能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F-35B的垂直起降功能關鍵就在於升力風扇的存在,但是這個升力風扇嚴重擠佔機內空間,F-35B的載油量只有6噸,比海軍F-35C型少30%以上,這就意味著作戰半徑的降低。如果有彈射器,哪怕滑躍起飛,那麼藉助航空母艦本身的起飛資源不好嗎?為什麼要把壓力都施加在飛機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