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熊孩子,发起了两家人的隔楼层“对话”

最近看到一句话:疫情是个照妖镜,照出了各路牛鬼蛇神。


昨晚9点左右,当我正拿起一本书准备神游时,突然听到门外有邻居破天大喊:楼上的,能不能让你家孩子消停点。

在安静了几分钟后,听到几声强震的敲门声,我怀着已经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好奇心,从猫眼看出去,一个女生在敲了几下其中一家邻居的门之后,赶紧跑到了楼梯口。

这时被敲门的邻居家打开门,出来一个男的态度还比较和善的问道:谁敲门?

女生说:能管管你家孩子吗,天天这么闹腾,大晚上能不能让人好好休息?

男的回道:还是个孩子,现在防疫也不能出门,那怎么办。

女生顿时心生怒火说:你的孩子自己不教育,等着别人帮你教育吗?

男的回:我教育不了,要不给你来教育。

女生说:你家孩子又不是跟我生的,要是我生的,我肯定揍他。

男的回:行,我把孩子给你送下去,我看你能咋教育。

女生说:我告诉你啊,别过来,我没戴口罩……

……

很神仙的一次对话,怎么说呢,没打起来,还都算有些素质的人吧。

一个熊孩子,发起了两家人的隔楼层“对话”

我其实特别理解那女生,因为住在同一层,我也常受其扰。说是熊孩子一点不为过。平日里感觉还不这么明显,但是疫情这20多天,每天24小时的待在家里,不时能听到那熊孩子的喊叫声、哭嚎声、尖叫声以及他家长的喊骂声,想保持长时间的安静,就得待在卧室把门关紧。

但对于楼下的住户就没啥好办法躲避了,熊孩子蹦跳、扔东西各种翻天作,白天影响心情,晚上影响休息。

一个熊孩子,发起了两家人的隔楼层“对话”

而这也已经不是楼下的邻居第一次上楼来求安静了。

都说孩子的身上会有家长的影子。潜移默化的性格、喜好、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待人做事的态度,其实都是遵循了家长的模式。

孩子活泼爱闹是天性,但是达到讨人嫌的地步,就是家长的失职。


我经历过的熊孩子也是作到让我握紧拳头,要不是家长在我非得教训一顿的地步。

我侄子侄女,他们一家这次回来探亲,赶上疫情防控,就只能待在我外婆家。那姐弟俩是作天作地的一流小能手。

侄女每天从窗台跳到床上,床上跳到地上,然后循环。侄子做啥都和姐姐学。然后有天,这俩熊孩子不小心,被窗台上的花盆绊倒摔到地上,碎了3个花盆。好在我外婆家住一楼。

对家里能被他俩找到的东西,都充满好奇心,非拆即摔,连顶上的灯都要找个棍子戳一下看看是否结实!破坏力远不止于此,无力吐槽了。

一个熊孩子,发起了两家人的隔楼层“对话”

但是我发现了他们的问题所在,就是爷爷奶奶太惯着了

他们爷爷每次面对孩子搞的破坏,都会用一句万年不变的解释:小孩子嘛,就这样。孩子拆东西,他会说:拆东西的孩子脑袋聪明。(我每次都想驳他一句:那你不能让他拆别人家的东西吧!)孩子只要一哭,他们爷爷就会一个箭步出现,生怕孩子受委屈。

每次那俩孩子因为捣乱遭到别人训斥,就会使出杀手锏:哭,使劲哭,狼嚎一样的哭,准好使。真的很好使,只要一哭,奶奶就肯定会把他们抱在怀里,各种哄。

这两个孩子要是以后到了学校的小社会,我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挫折。但是现在,已经成了家里亲戚人见人烦的噩梦了。


一个熊孩子,发起了两家人的隔楼层“对话”


前年一同事请大家去家里吃饭,其中一对同事夫妇带着孩子一起去的。那孩子到了别人家,完全不陌生,就像到了自己领地一样,开始了各种挖藏寻宝。弄得大家都既烦又尬。

吃饭时,喜欢吃的菜不停往自己碗里夹,不喜欢吃的直接扔回盘子,用餐才开始,桌上已经一片狼藉,还打碎了一个杯子。

吃完饭,一个同事在用平板处理工作的事,这孩子非要拿人家平板玩,那哥们夺回平板,训了一句:老实点啊,不然揍你。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熊孩子朝那哥们手臂咬了一排牙齿印(我当时有点石化

就是很神奇啊,那孩子的父母从头到尾都没有严厉训斥过哪怕一次!大概因为那孩子的爸爸在公司业绩出色,所以同事都表现出怒而不言的的厌恶。

事后,我们几个同事聚在一起抱怨,虽然那对同事夫妇平日在公司的人缘还不错,为人也比较和善,但是,怎么能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呢!一个结婚两年正计划要孩子的同事说:见识了那熊孩子,瞬间不打算要孩子。我们最后总结出,就是

父母太惯着孩子了

一个熊孩子,发起了两家人的隔楼层“对话”


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宝贝,但是爱孩子不等于惯孩子。老话说:树杈得修剪一下,不然会歪,歪大劲了就会倒。孩子的各种毛病,该治就治不要心软。自己不教育,可能会有人帮你教育,那才是孩子吃苦的开始。

孩子各有天性,教育方法和程度因娃而异,但有个统一的前提,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

你有没有遇到过熊孩子作翻天的事?有好的建议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