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平定後叛亂相繼,張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大唐朝是歷史上一個戰爭不息的朝代,英雄輩出,威名遠播。開元盛世期間卻發生了安史之亂,歷時八年血戰,以其頭目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先後被殺而宣告結束。詭異的是,安史之亂是結束了,可是其後地方將領叛亂卻成為常態,把安、史叛亂精神一代代延續下去。直到大唐滅亡,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叛亂問題。藩鎮叛亂成為社會頑疾,造成國土破碎、士民流離。大唐皇帝的寶座也是坐不穩,常常像喪家之犬一樣逃離京城長安,飽嘗顛波之苦。縱觀歷朝歷代古今中外,李唐皇室是全世界最有逃亡經驗的皇族,武將一聲吼,皇帝抖三抖成為大唐中晚期的特色。

安史之亂平定後叛亂相繼,張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安史之亂以後藩鎮形勢圖

有人評論說大唐創立節度使制度是一種錯誤,把兵權、行政權、財權集於一身,等於製造出一個個地方小皇帝,培養出眾多地方割據勢力,這是說出了表面現象。重要的是地方割據必須要有基層土壤的,一個將領想對抗朝廷建立獨立王國,而地方士民熱愛和平,忠於皇帝,面對大軍進討,地方武裝必然迅速潰散。比如唐初進剿各地割據的武裝,劉黑闥、徐園朗、蕭銑、高開道之流,都是割據地方的悍將,大唐軍隊一擊即永遠雲消雲散,再也不能對抗朝廷。而安史之亂後的節度使割據政權卻異常難纏,能夠頑強對抗朝廷進剿的大軍,如李正已據有緇青,傳李納、李師古、李師道四世,把朝廷大軍拒之境外五十四年。大唐各地叛亂前赴後繼,像野草一樣大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兵民與朝廷離心離德才是關鍵原因。

可以說,大唐平定安史之亂只是得到象徵性的勝利,卻製造了地方勢力繼續叛亂的根源。

問題出在哪裡?是朝廷沒有賢相良將?恰恰相反,安史之亂之後,良相很多。神機妙算的李泌、李德裕,大智大勇的裴度,武元衡等等,武將有郭子儀、李晟、李愬、渾瑊、田弘正、田布等等,朝廷同時擁有江南、兩川財賦之地。良相出忠言,武將忠心撒熱血。可惜就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各地叛亂問題。

大唐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各地叛亂問題,原因恰恰出在平叛的手段上,為了戰勝叛軍,一再侵害平民百姓的生命財產,為了勝利拋棄正義,把百姓當做國家資源無底線地利用,從而造成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下面先看一段史料。

安史之亂平定後叛亂相繼,張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睢陽保衛戰形勢圖

《唐書·忠義傳》載:“張巡守睢陽城,尹子奇攻圍既久,城中糧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曰:“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人!”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

看到沒有,問題出在這裡,老百姓會擁護一個把他們當豬狗的政權?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對底層的尊重。一個合法政府的首要功能是能夠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張巡守城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當他提著屠刀一家一家的牽出哭喊的婦女、小孩,開膛破腹,大鍋熬人肉,與兇殘的叛軍又有什麼區別?完全喪失了人性,成為食人惡魔。孟子曰,君視民為草芥,民視君為寇仇。忠君要建立在愛民的基礎上。管子曰:“地之生財有時,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慾無窮,以有時有倦,養無窮之君,而度量不生於期間,則上下相疾也,故取民有度,國小必安,取民於無度,用之不止,雖國大必危。”別拿保衛大唐江山來掩蓋,對於百姓來講,一個愛護他們的江山才值得保衛,被殺掉充軍糧的百姓不會把張巡當英雄。

安史之亂平定後叛亂相繼,張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果僅僅是張巡把百姓當軍糧也罷了,大唐皇帝的做法與他的做法大體相同。例如,為了借回鶻騎兵收復兩京,唐肅宗竟與回鶻可汗的太子葉護面約,克復西京長安,土地人民歸唐,金帛子女歸回鶻,收復洛陽時,回鶻和唐兵都肆意搶劫燒殺,可憐城內百姓,先前已被叛軍蹂躪,此時又被回鶻唐兵掠奪,弄到兒啼女散,家盡財空,真是盼中央想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

地方節度使屬下的士兵,大都由底層人士組成,他們更注重保護屬下州縣的利益,對於張巡一類忠君忘民的官長極不認同,以至於用行動來表示。一個辦法是按喜惡廢立節度使,一個辦法是拒絕執行命令。例如忠君的田弘正被叛亂的王庭湊所殺,其子魏博節度使田布出兵進討,發六州租稅供給軍糧,將士不悅說;‘’我軍出境向例由朝廷供給,今尚書刮六州膏血以奉軍,雖尚書瘠已肥國,六州人民,究系何罪?‘’

瞧瞧,到了穆宗時候,忠君將領們別說殺民供軍,連拿六州糧食供軍,士兵們都不答應了,結果是一鬨而散,都投奔叛將史憲誠去了。田布空有忠君之心,已是無能為力,只好自殺殉國。至此,魏博也加入到叛亂的隊伍裡。

安史之亂平定後叛亂相繼,張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被封建朝廷當作典型宣傳的“吃人魔王”張巡

張巡為了保衛大唐皇帝的江山,喪盡天良,殺民吃人,造成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成為各地相繼叛亂的根源,居然有人鼓吹他是英雄,意欲何為?當時唐人就質疑張巡的行為,彼多異議,說他死守睢陽,殺身無補,有人說他忍殘人命,與其食人,不如全人。可惜唐肅宗聽信了張巡的好友李翰的辯解,做出了錯誤結論,以至於失去了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