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爲何不減反增?

相信大家都記得歷史書上的安史之亂,直接導致唐朝由強盛轉為衰落,而且還帶走了全國一大半的人口。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的藩鎮權力實在是過於強大,令人意外的是,安史之亂之後政府並沒有什麼反思,禍亂的根源藩鎮竟依舊發展壯大,這是為何?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一、打不完那就歇了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人領導的叛變,結局是兩個人兵敗被殺。雖然這兩個老大死了,手下的人們卻是很能堅持鬥爭。此外,為了早點結束這場叛變,唐軍甚至還招撫這叛軍裡將領和士兵。

例如,投降的將領李懷仙和田承嗣這兩個人並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後來發展的卻很好。李懷仙之所以在之後能官至郡王的位子,其實就是憑藉著自己把史思明的大兒子史朝義給逼死了。他也就是把城門給關死了,把史朝義隔在外面,僅此而已,算是戰鬥力最低的了,一般只要打起來就一定失敗,沒什麼威望,結局也是被自己的手下給拉下馬了。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但是田承嗣這個人還是比較厲害的,他給安和史父子建造祠堂,還稱呼他們“四聖”。甚至上書要求自己當宰相。一方面緬懷以前的大哥,另一方面還要當新大哥的左右手,可以說是很囂張了。就是從這個人開始進行藩鎮世襲,自此以後,地方割據以及地方發展變得越來越昌盛。

唐代宗兩次討伐田承嗣的勢力,但是都失敗了,就這樣割據勢力更加猖獗,這無疑反應了國力的無奈。

二、打完了心冷了

唐朝有節度使的原因是皇帝愛好開拓疆土,給予駐守將領比較大的權利能夠激勵其作戰熱情。唐玄宗時期設立的平盧藩鎮,作為東北地區的屏障,成為了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根據地。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然而“安史之亂”發生以後,平盧地區順從政府的命令和叛軍鬥爭,儘管被史思明打敗了,然而部隊保留了下來。平盧的部隊兵分兩路字東北地區南下來到山東地區。一路部隊在李忠臣的率領之下,先後把山東和河南等地區給收復了,擔任淮西節度使的職務;另一路部隊由李正己帶領著,在山東淄州和青州一帶地區打造了敵後的大本營。

平盧頂著高風險去進行平叛,後來發現這些叛軍卻沒有被處罰,有的混的還更好,心裡簡直是難受,於是就開始割據。

三、結束了還要挑起鬥爭

安史之亂髮生之後,政府不再信任武將,就這樣郭子儀和李光弼這些人在戰爭結束之後失去了軍權。皇帝把軍權授予了宦官,這和明朝宦官干政的原因差不多,皇帝在那時候也只能信任宦官。

郭子儀這個人很睿智,自己府上一年四季都開著門,原因就是希望消除皇帝對自己的懷疑。但是有些人就是很愚蠢,例如僕固懷恩這個人。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在平叛的時候,僕固懷恩的兒子喜歡上看叛軍將領安太清的媳婦,於是給搶過來了。這讓李光弼很生氣,屢次勸告吳無果的情況下,李光弼帶著士兵去把安太清的媳婦給救了出來,還把僕固懷恩旗下的不少士兵給殺了。僕固叫道:“你這麼做簡直就是幫叛軍殺自己的官軍。”這足以看出僕固懷恩這個人情商捉急。

其實這個人也不是那種鼠目寸光的人。為了得到回紇的支持和幫助,唐肅宗將寧國公主遠嫁給毗伽闕可汗,這種好事可要繼續下去。因此乎回紇可汗還希望給自己的小兒子討個媳婦,但是皇帝不是很願意,於是讓僕固懷恩的女兒頂替。沒過多久,毗伽闕可汗就去世了,他的小兒子繼承了父親的位子,成為了登裡可汗,這下子僕固懷恩的女兒搖身一變成為了回紇的王后,僕固懷恩上位國丈。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寶應元年的時候,史朝義為了把大唐弄的亂哄哄,勾結回紇在邊境叛變。這次全靠僕固懷恩的身份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安祿山剛開始叛變的時候,僕固就和郭子儀以及李光弼這些人一道參加瞭解決叛變的戰鬥之中。這段時間,僕固懷恩家族犧牲和遇難的人達64人,但是戰爭結束後卻沒有得到理應的待遇,這使得僕固懷恩很不滿意。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後來,由於宦官駱奉先和地方節度使辛雲京兩個人一起陷害,把僕固懷恩給逼的造反。一直到永泰元年的時候,召集了二十萬大軍叛亂,但是在半路因疾病死了。

儘管僕固懷恩死了,但是這段時間使得唐朝感受到了巨大的軍事壓力。朝廷無奈之下讓很多的軍事藩鎮勢力得以保存。

四、

想治亂卻有心無力

安祿山的就是了控制著華北地區,平盧的軍隊控制著齊魯大地,內蒙古和甘肅以及四川一線藩鎮勢力越來越大。

大曆十四年的是,當時藩鎮勢力中權利最大的田承嗣去世了。去世前,他讓自己的養子田悅繼承自己的位子,那時候唐代宗還在生病,便對這件事置之不理。

兩年之後,成德節度使死了,又開始了“子繼父位”。一旦承認了,那樣的話唐朝就成了周朝。皇帝拒絕了,之後魏博和成德以及淄青開始叛變。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那時候朝廷採取“以藩治藩”的策略。兩軍打的很是激烈,自華北腹地至中國東部。節度使在打的過程中慢慢的都開始稱王。

沒過多久,朝廷認為潼關以東已失去聯繫,不得不從關內派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帶領軍隊去平叛亂。姚旗下的士兵認為要經過大城市長安,吃穿肯定很好,於是很多人都帶著家人來蹭點好處。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那時候的長安市長只拿了一些粥來打發涇原兵,這下子這些兵覺得自己在親人面前丟了面子,直接把長安拿下了,這就是“涇原兵變”。

藩鎮勢力造成“安史之亂”,平亂之後藩鎮數量為何不減反增?

這次兵變是個轉折點,以前只能是關外混戰,如今卻是全國各地都是混戰,朝廷徹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最後無奈之下只能承認割據勢力。

這樣子,唐朝的藩鎮由之前的10個,一下子多達40多個,這其實給之後的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打下了很糟糕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