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不是把家人變為普通人,而是把所有普通人變為家人
——賢書法師
1、緣起
賢書法師是個傳奇。其實,龍泉寺的很多出家僧人都是傳奇。不過,由於法師特殊的經歷和有趣的性格,對大眾而言,顯得更加“接地氣兒”。
法師俗名劉書宏,安徽人,1970年出生。出家前曾是一名作家,也是一位廣告策劃人、編劇,並經營著一家出版和廣告公司。最特別的是,他還是天涯雜談的版主。在微博、微信還沒有興起的年代,天涯雜談推出了多少網絡作家和紅人,而版主,簡直就是呼風喚雨的神一般的存在。
在《半路出家》一書的序言裡,友人談到法師出家前“身軀十分強壯,簡直……像個土匪”,而法師也自嘲過去是“滿臉橫肉”,性情“嬉笑怒罵”,最喜歡去“批評這個世界的權威”。這一點從他過去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文章題目就可看出,比如《祖國啊,我只是擺個小攤》、《關於老嫗摔掉門牙的新聞報道》。這與現在著一身黃袍,見誰都笑臉相迎,瘦削的仙風道骨的出家人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法師2010年5月在龍泉寺於學誠大和尚座下剃度,2012年11月受具足戒,成為一名真正的比丘。出家後,法師在寺裡主管弘宣部,後改名動漫中心,與賢帆法師一起創造了包括“賢二”及“賢二機器僧”這兩個現在的動漫“網紅”。今年上半年,法師開始負責龍泉寺的慈善事業,在全國各地建了許多的心棧,進行奉粥、助學等公益活動。
關於出家,書上說,“突然有一天,他認識到自己心靈有痛苦,身心有惡習,於是上山遇到了龍泉寺的住持學誠法師,從此真正走上修道之路”。我看完全書,以及自己在寺裡承擔的一些體會,沒有這麼簡單,這必定是心靈的一個長期的領悟和抉擇。
“出家”這回事兒,相信很多人還是存在不少誤解,或是認為一定是遇到了什麼問題。事實上,這不全面。龍泉寺裡很多法師出家前都是高學歷的社會精英,出家是因為某件事心靈受到了觸動,而非人生的失意。或是認為出家後一定是風輕雲淡,品茗誦經。這也很不客觀。真正的修行是十分艱苦的,至少在龍泉寺,除了每天早晚殿、拜懺等“五堂功課”,每個人的承擔也都不輕鬆,日子過得像打仗一樣,比在山下上班累多了。法師們就更辛苦了。其目的,也是為了破除“我執”,生起真正利他的心。
他在剃度前給7歲兒子的一封信,溫暖了無數人。
這封信寫於10年前,現在劉二子已經長大了,法師的證悟境界肯定是更高了。只是,躍然文字之上的,仍能看出法師的初心,對智慧的渴求,以及將親情升揚的慈悲。
2、出家前給兒子的一封家書
劉二子:
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好,在山裡一邊讀書還能幫著做很多事情,我很高興,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龍泉寺剃度出家了。
上一次我和媽媽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間的最後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著我的手說不願意走近路,寧可走遠路是為了和爸爸在一起的時間多一點。寫這封信的時候,還有一個月你就七歲,雖然暫時可能還理解不了出家這種比較深刻的問題,但是,有些事情我覺得還是可以說清楚的,在你成年後,你讀到它,也許會對你有點益處。
有人得知我要出家後,立刻就問,那你的孩子怎麼辦?
作為你的父親,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的選擇和我對父親的意義的理解有關係,我認為,父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兒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親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出家,是追求真理的道路。
真理,是我暫時借用的一個名詞,因為我想你一時還理解不了出家到底是幹什麼?在你成長的日子裡,可能會聽到種種的說法。在這裡,我先幫你解釋一下,有人會說,你老爸是因為家庭矛盾而選擇了出家。這是不對的,雖然我們的家庭有點矛盾,但沒到解決不了的地步,我出家,跟這沒關係;還有人會說,你老爸在世間搞不出什麼名堂了,所以就出家了,這是不對的,我的出家跟這也沒關係;還有人可能會說你老爸是為了逃避,這個說法就更外行了。
當然,還會有更多稀奇古怪的說法。比如,有人會說,你老爸躲到廟裡白吃白住地去享清閒去了。這些說法都很不靠譜。
我出家是很久以來的選擇和考慮。
你是個男孩子,比較喜歡運動,所以,我想用體育運動來做個比喻,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種工作,有的人從事體育運動,他們不斷挑戰人類體質的極限,為人類探索體能上可能;我選擇出家修學,跟這類似,只是我做的工作是挑戰心靈的極限,在心靈世界裡去追求儘可能地高、儘可能地遠的境界。
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你老爸出家是去做一個心靈的運動員去了。
從理論上講,這個心靈的運動員和一個好木匠,一個好鐵匠,一個好作家,一個好的鉗工、好的掏糞工以及社會上種種為大家服務的職業一樣,都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覺得,心靈的運動員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更有意思。
出家有出家的辛苦,也有出家的樂趣,絕非世間人理解的那樣白吃白住,給你寫信的時候我已在龍泉寺做了三個月的“淨人”了,淨人是出家前寺院裡的僧團裡的一個身份。這三個月,我有很多的感想,很難在這裡都跟你說清楚。
我能告訴你的是,我的選擇是經過慎重的思考的,肯定不是盲目和衝動,我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喜悅和快樂,同時,也為了給更多的人,包括你在內,學習和探索出一條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路,獲得快樂的方法。
乃至找到那條傳說中了脫生死的道路。
在兩千多年以前,偉大的佛陀找到了這條道路,歷代祖師大德們印證了這條道路,傳承到我們這一代,你老爸願意付出一些代價追隨著祖師的足跡,也走上這條道路。
這條道路到底是什麼呢?
最後一次你送我下山,你說想多和老爸待一會兒。即便我們分別都活一百歲,到時候也是要分別,一死兩散夥。生死茫茫,哪裡是歸宿呢?
你老爸可不是稀裡糊塗活著的那種人,遇事是要找究竟的,所以,我願意通過修學獲得解脫。
有人會說,你老爸真自私,他自己找解脫去了,讓孩子在世間受苦。這麼講的,也很外行。爸爸有個生活經驗,我們從小要吃苦,小時候吃的苦,長大了都是財富。我身邊很多的有錢人都會花錢讓孩子去上各種培訓班去吃苦,或者受所謂的挫折教育,但那大多數都是業餘的苦,裝著苦,不是真的。
真的苦也是相對的,比如你現在經歷的,在大山裡讀書,沒有電視,沒有報紙,沒有很多現代物質享受。
但是,你有真正的好老師,有聖賢教育,有理想,有時間、有條件思考。
雖然你要自己去抱柴燒炕,你要做種種的事情,沒有條件洗個舒適的熱水澡,沒有零食,沒有電話,沒有遊戲機。上次我上山看你,看到你讀書用的破桌子和破凳子,也覺得挺苦的,但是,正是這一切,將是你未來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相信你老爸。
我給你姐姐劉真然寫了三本關於快樂成長的書,你也很愛看,其實我也悄悄給你寫了一本,寫你小時候成長的經歷的,內容也是關於快樂的。這些書裡藏著我對快樂人生的理解,我理解的快樂是來自內心的,不僅僅是依賴物質的快樂。
物質的快樂總是那麼靠不住,不究竟,這麼說,不是說物質不重要,而是人在追求物質快樂丟棄心靈快樂的時候,往往連物質快樂也是追求不到的。
一個擁有心靈快樂的人,物質快樂自然就不在話下。
有人會講,父親不在身邊,兒子成長總是會有缺憾的。可是,世界上存在沒有缺憾的生活嗎?
生活就是讓我們面對,而不是要求生活一切都給我們讓步。
爸爸在寺院裡會有各種各樣的功課,其中有拜佛的功課,每次拜佛時,爸爸不是祈求一切順利圓滿,而是祈求我們都能夠擁有克服困難的心靈力量,能有有勇氣能力去面對不圓滿的生活。祈求懺除過往所做的錯事,痛改前非,淨除罪障。
也許,長大了,有人會問你,你爸爸出家了,他沒有為社會做什麼貢獻,光在寺院裡唸經拜佛坐禪勞動了。
現在我試著替你回答一下,就在前幾天,我在寺院參與接待了一個美國的宗教組織參觀考察。你知道,人類社會所有的經濟、政治的衝突,其背後都是意識形態的衝突,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宗教的交流極為重要。對世界的現在和未來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那一天,爸爸在寺院的廚房裡幹活,我用這種方式讓西方的文明力量感受到東方中國的熱情和愛還有智慧和包容,用這種方式為眾生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也不過是一個方式,接待西方的宗教組織有價值,在深山裡寂靜地修學,實踐和體驗解脫之路也有價值,都一樣。而且,進行宗教間的東西方交流並不是佛法的目的,真正的目的還有與生死和宇宙人生真相的終極目的。
會有人質疑,在家學佛和出家學佛不是一樣嗎?
這個問題我也抉擇過,也沒怎麼抉擇清楚,我極其尊重那些在家修行的行者,但我覺得自己更適合做個僧侶,能夠更專心,而且,這條心靈之路走的人越來越少了,我願意在這條路上增加一個行者。雖然爸爸的天資很差,但是願意在實踐上、文化上乃至嘴上都接起這個傳承。
多年前,有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告訴我,有很多人終身苦練乒乓球,可是最終成為世界冠軍的人只有那麼幾個,剩下的人都註定一生默默無聞。
在我看來,所有乒乓球冠軍背後的人都很了不起。
所以,不見得爸爸將來就有成就,但我是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之一。埋頭走,不去想成就不成就的事情。這個小聰明,你也是可以借鑑的啊,將來你做事情的時候,就這麼幹,認準了,埋頭幹,幹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不去管別的。
對於你的未來,爸爸從不擔心,爸爸已經試著學會關照當下,而不是期待未來,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比如當下我在給你寫信,我很溫暖,很幸福,很快樂。
當下你在讀這封信,可能你躺在床上讀,可能是靠在搖椅上讀,可能邊拉屎邊讀,不管怎樣,當下,你也很快樂。
未來的某個當下,我在誦讀某部經論,你在背誦聖賢書;或者我在出坡勞作,你在乾點什麼和文化藝術有關的工作乃至也發心出家等等,做好當下的事,未來就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
憂慮未來是因為沒有把握當下。
爸爸在世間的公司和一些收藏留給了你的堂兄和母親,給你和姐姐留下一些我寫的書,有的書我自己也找不到了,你們在在網上買或者書店裡買吧。書籍的版稅以及影視改編權以及一些劇本都委託給你的母親處理,還有一些字畫作品留給了她,希望這些對你們都沒有用。當然,如果你們在成年後願意的話,可以在徵得你們母親的同意下,用這些錢乾點你們願意幹的事情,或者拿他買個你喜歡的車什麼的。不過,那個東西畢竟是個玩具而已,不要當真。
如果到時候你母親也用不上,你也用不上,可以把他捐給北京仁愛慈善基金會,賬號可以在網上搜到,那個基金會一直承載有爸爸的理想,是接引過爸爸的修學之橋。
出家講“辭親割愛”,我對這個詞有新的理解和認識,親是要辭的,愛是割不斷的,只是愛的性質變了,變的越來越大,不再是世俗之愛,努力幹掉對自我的執著。殺掉自私,培植智慧,出小家,進大家。
所以,如果有人說,你爸爸不愛你了,所以就出家離開你,不要你了,你就自豪地告訴他,我爸爸是愛我的。
我觀察過你小時候,很聰慧,比我要厲害多了,而且自幼就讀誦經典。愛學習,愛思考,所以,還有很多很多的話,都在不言中。
最後,再跟你分享一個重要的人生體驗,那就是家常豆腐不放辣椒也很好吃。
也很歡迎你經過抉擇之後,也和我一樣走上解脫之路。
祝你一直這樣聰慧、正直、還有善良。
愛你的老爸
劉書宏
2009-10-22
3後記
上一次在寺裡看到一句話:“出家,不是把家人變為普通人,而是把所有普通人變為家人”。或許,這就是賢書法師當初出家的初衷吧。
閱讀更多 一起來習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