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在當下,中國逐步進入了低生育社會,距離八九十年代不過三十多年光景,但是,這三十年來,中國人的生育觀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80年代的時候,幾乎所有家庭都以生兒子為樂,而現代社會,丁克觀念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不知道再過三十年,當時的年輕人會怎樣想?說起生育,以往的農村老人也時常說起這樣一句老話: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今人面對今天的社會現象,而古代也存在古代特別的社會現象。上文的俗語,屬於古人對古代社會現象的一種總結。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先說“富不添丁”。在古代,“丁”有時候指的是男丁,就是男孩子。比如說“壯丁”,就是指壯實的漢子。古代富貴人家兒子太多會帶來很多麻煩。就說古代皇帝。按照現代人的觀念,古代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最大的財主,畢竟全天下都是皇帝的私產。而對皇家來說,皇子之間為了爭奪繼承權內鬥,在中國歷史上持續了兩千年——康熙帝有九個兒子參與爭奪皇位,而雍正帝兒子很少,但即便這樣,雍正的兒子還是為皇位勾心鬥角。世人只道皇權鬥爭很殘酷,但其實在古代,這是一種尋常現象。富足人家兒子多了,就會因為分家產問題產生內耗,根據明清時候的筆記,兄弟之間為了多分財產而陷害對方的現象,屬於一種常見現象。古人有感於此,得出結論:富不添丁,否則,真的會家宅不寧。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再說“窮不添女”。在古代,窮人主要靠出賣勞動力為生,而養個兒子的意義一來在於可以延續香火,二來可以保證有人繼續從事農耕生產。甚至古人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古代社會沒有社保,因此老人失去勞動能力以後,需要兒子來奉養自己。如果養個女兒的話,女兒長大以後會嫁出去,並且,女兒在家的時候對家裡的經濟貢獻也很有限,到自己年老的時候,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兒媳婦,不會為自己養老,因此,古人認為“窮不添女”——根據明代白話小說《喻世明言》記載,曾有人寄希望於女婿給自己養老,哪料到女婿居然有了歹意。事實上,在明朝,很多窮人家因為深感養女兒不合適,而遺棄女嬰的現象比比皆是。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古人的生活經驗

在現代社會,不論是“富不添丁”還是“窮不添女”,都已經是過去式了。畢竟當下已經是21世紀的20年代。不過,結合當下社會發展情況來看,多子女家庭,如何處理和多個子女之間的問題很重要,畢竟在當下,父母和子女之間因為時代差異所導致的代溝,導致兩代人之間總會有一定的矛盾,作為負責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換位思考——有時候可能你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句漫不經心的話,會給子女心裡埋下陰影,甚至衍生出仇恨。總而言之,做父母容易,但是做合格的父母太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