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薦書:《奇特的一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

上週六我剛讀完了俄羅斯作家格拉寧的《奇特的一生》,以下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也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今日薦書:《奇特的一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

首先要懂得設立目標。柳比歇夫28歲時就設立了人生目標,可我們很多人過了而立之年仍不知道想要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想了許多條路,好不容易確定了其中一條,走著走著不停地懷疑自己是否走對了,是否有更好的路,這樣的人就很難設立目標。

我們身邊還有一部分人,尤其單身男女,總在等待處了對象或成家之後再考慮設立長遠而具體的人生目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一個人的目標不應與另外一個未知的人(對象)捆綁在一起,這樣的目標會顯得短視、不純粹,或者說他根本沒有設立目標。

其次要學會專注。當我們樹立了偉大目標,懂得了如何利用時間,就一定有所成就嗎?不一定。除非能夠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或者說在某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是否像正念練習一樣傾注了所有的注意力,而不只是象徵性地刷時間存在感。

當一個人專注於手上的工作,每一分一秒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產生了價值,那麼他會發現一個驚喜無比的事實:“我竟然可以做這麼多事情!”就如書中的柳比歇夫,他幾乎從未抱怨過自己沒有時間。一般善於工作的人,時間總是夠用的。不,最好還是用另一種說法:他們的時間要比別人多些。

第三是學會記錄時間。一旦開始記錄時間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可做成很多事情,甚至有可能在某個或多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但是時間記錄瑣碎,還會產生不小時間成本,是否還值得去做?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做一件事成了習慣,就忽略了它所帶來的負擔。比如你不可能因為浪費時間就不刷牙,相反當它變成日常習慣之後不去做反而不自然了,時間記錄也當如此,它給你帶來的變化將遠遠大於刷牙等日常行為。

今日薦書:《奇特的一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

至於如何記錄時間,在本書中柳比歇夫以事件結果為導向的時間記錄,格式大體如下:

1.分類工作 ——六小時二十五分

2.雜事 ——一小時0分

8.校對《達達派研究》 ——三十分

4.數學 ——十六小時四十分

5.日常參考書:里亞普諾夫 ——五十五分

6.日常參考書:生物學 ——十二小時0分

7.學術通信 ——十一小時五十五分

8.學術札記 ——三小時二十五分

9.圖書索引 ——六小時五十五分

當我們記錄時間之後,發現這並非時間管理。彼德∙德魯克曾說:“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都不能做好。”可事實是,要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有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管理時間。——時間並不能被管理,或者說沒有目標的人才會大談時間管理。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每天要幹什麼,到了那個時間點立馬投入去做就行了。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作家,那麼就會計劃在多少年內實現目標,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然後在較大的時間跨度上規劃時間,利用項目管理中的 WBS 方法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年,每個月,每一天,直到分解不下去為止。那麼你只需關注有多少時間是用在實現目標上了,這隻能算是時間統計,不是管理。

今日薦書:《奇特的一生》,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

另外,別把十分鐘、半小時不當時間。不少人總在等待有了大塊時間才開始動手去做一件事情,對零碎時間視而不見,卻不知少量時間積累起來也相當可觀。比如午飯後空餘半小時,你會用來閱讀三十頁書還是瀏覽娛樂新聞?選擇前者,一週讀完一本書便是你額外賺來的,這時你便知道記錄時間的重要性。(文/韋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