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疫情之下,是尽快买房,还是等到7,8月份买,(首套)?

满满套路


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

房子,对于相当部分的中国家庭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可能是一辈子买过的最贵重的商品。而随着房价的高涨,很多家庭往往是掏空6个口袋,举全家之力方为之,并背上20-30年的长期房贷。

但是对于众多的买房人而言,房地产又显得高深莫测。买贵了怕多花冤枉钱,买跌了怕自己的资产被缩水。是的,虽然有部分专家称:刚需不要过多注重房价的变化,反正是买来自己住的,涨跌都无所谓。

但实际上,A和B都100万买了一套房子,其中A是刚需首套房,B是投资客多套房。如果房价下跌,两套房子市值都变成了80万。看似是投资客受损,刚需客自住不变现的情况下没有影响,实际上投资客有多套房有多种变现形式和数量,刚需客却是实实在在的资产缩了水。所以,即使是刚需客户,也是需要多关心自己买房的时机的。

那么,根据您的问题,首套房的买房人,在疫情之下,是尽快买房,还是等到7、8月份买呢?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未来房价的走势。

一、房价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的

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空穴来风。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房企获取土地的成本越来越高

土地成本占到房地产开发总成本的大概40%左右,这是一个大致比较固定的比例(当然,对于某些地王项目而言,地价占总成本比例只会更高不低)。而当土地价格越来越贵,比例驱使下,售价也只会越来越高。

同时,据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还是非常高的。在没有找到适合替代房地产这个重要经济支柱前,土地和房价相捆绑的局面短期内是不会变动过大的。

2、建筑行业产业链成本逐年高企

土地拿到之后,要盖成房子,还需要水泥、砂石、钢筋这些原材料以及人工。随着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原材料的成本是在不断上升的。人工则更不用多说,随着人口红利的下滑,用工成本不断升高。

3、城市化进程还远未结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19年底,我们平均城市化率水平刚刚达到60%。这个城市化水平,对比发达国家最低70%的水平,还是有很大一块差距的。别小看这个10%,我们作为一个人口超级大国,10%的比例换算成人口数量其实是非常大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城乡人口统计数据也显示,目前还有5亿农村户口尚未完成城市化。

4、货币持续的贬值

最新2020年1月份最新的M2数据显示,我国广义货币的发行量已经高达200万亿,M2年均增速为15%。而最新的1月公布的CPI数据为6.8%,根据物价真实涨幅=(1+M2增速)/(1+GDP增速)-1以及人民币贬值速度=1-1/(1+物价真实涨幅)这两个公式,我们也能算出每个月我们的货币贬值幅度。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但房价作为物价之一,却会相应的上涨,以匹配相应的购买力。

5、党媒《人民日报》的发声

3月2日,《人民日报》发文《中国房地产市场拒绝“大起大落”》,从字面意思我们也能看出:房价不允许大起,这背离“房住不炒”的主旋律。但也不允许大落,这将导致结构性的问题产生。“房住不炒”的核心还是在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以上五个小点其实已经表达的比较清楚了,从各方面维度看,房价上涨的动力确实还是存在的。但笔者要提醒:这并不代表还有炒房的空间在里面。不允许大涨,即没了炒房的空间;不允许大落,也没了触底的可能。

(注:此图为201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页面,标题与3月2日新闻相同,代表保持房价稳定决心)

二、这次疫情更多是一次突然事件,而非拐点到来

在上一轮去库存、棚改政策之后,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五线城市,各地房价飞涨,多地实现房价翻番。因此,在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的概念,并严格监督活跃资金过多流向房地产市场。截止到2020年2月,这一政策三令五申保持不变,至今已实施三年零两个月。之后,为了应对不同城市冷热不均的情况,国家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提出“因城施策”。这两大政策的提出,对于平抑房价的过快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房地产销售达到15.9万亿,同比上涨6.5%,增长幅度已经是近些年来比较低的水平,增速环比1-11月份也下跌0.8%。所以,国家对于“房住不炒”的结果是满意的,也符合自己“不能大起大落”的预期。

而今年的新冠疫情,之所以被称为“黑天鹅”事件,原因便是在于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受不可预见的疫情影响,全国100多个城市数千个楼盘,不得已关闭线下售楼处达1个月之久。房企们的正常销售建设作业受到极大的影响,损失更是高达数千亿。在这种非人为调控的原因导致的整个行业受损下,一夜之间,多省、市相继出台救市政策,房企们也积极开展打折促销等方式自救。包括无锡西安的延期缴纳土地款、延期开竣工等轻量措施、驻马店、衡阳降低首付比例、买房给予现金补贴等重量级措施、恒大、富力等房企的大力度折扣等等。

对于这种突发性事件,无论是政府救市还是企业自救,只要不超出合理范畴,都是可以理解的。面对此起彼伏的救市言论下,党媒《人民日报》也再次发出十字信号《稳楼市,不代表放松调控》。所以,我们可以归纳这次事件为黑天鹅事件,救市是不可不为,企业打折促销也是不可不为,但并不代表房地产拐点的到来。

三、现在入手还是7、8月份入手

第一大点阐述了房价未来的走势,第二大点阐述了这次打折促销更多是基于被动的自救,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在买更划算还是七八月份更划算。

这一点还是需要分区域分开发商来看的。根据网上一项数据显示,有超过90%的人延迟了买房计划,但真正取消买房计划的客户比例还是比较少的。

1、各地打折促销潮仍在,但力度、持续周期可能并不相同

对于疫情较轻的地区而言,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恢复,客户的正常看房需求也会随之到来。比如常州,2月最后一周全市成交973套,相比2月前三周上涨约743%,而相比复工前(1月)上涨约2560%。对于这样的城市,打折促销的力度预计不会维持太长时间。相对应的,受疫情影响较大、较重的城市,打折促销的趋势可能将延续一段时间,但具体时间表也是不确定的。

02、房企的资金压力正在缓解

不可预见性对于房企最大的困难在于:无法提前做准备工作,并且发生后也“动弹不得”。正因为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下,网上卖房+大力度促销便成了房企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一旦复工复产之后,房企便有充足的空间去筹措资金或者线下卖房。这种情况下,不同房企各显神通,不同房企打折促销的力度,能维持多久,能维持多大的力度,便也成了未知数。

笔者建议

结合以上第一到三大点,笔者的建议是:如果所在城市依然受影响较大,买房热情恢复缓慢,那不妨再短暂的观察一个月。如果所在城市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秩序,那买房便宜早不宜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十年地产资深人士,深耕买房咨询、市场研究、政策研究等领域,喜欢请关注作者、点赞、分享。


卖艺小青年


你好,我是小韩,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现在买房,不等到7.8月份买,原因有以后几点。

首先房子是我们的一个必需品,因为子女上学的话,学校有要求必须有本市户口,或者是本市区房子,还有就是自己工作也需要,如果是常年租房的话,对于自己生活不方便,因为要经常被房东涨房租,以及催房租。

其次就目前而言,疫情期间,房子有为显得重要,因为像我们务工人员,想要从老家去工作的地方,抱歉,人家那里不让你去,原因就是必须有房东证明等等一些材料,而恰巧房东都不在本市,搞得很狼狈不堪。

再者说目前疫情情况下,很多房产公司都在搞活动,打折。因为也是为国家贡献,我感觉,也就是说现在不买,疫情过后,他就会恢复,甚至涨价都有可能,我们也不要小看那打折的力度,以北上广来说,打个九五折,就是多少万人民币,我感觉,毕竟我们自身也需要,毕竟现在还是首套房子,更应该早买,这些是早买的好处和优势。

假如说是七八月份买第一没有了优惠,而且自己去年的积蓄估计也花的差不多了,也就是说没有现金流,需要贷更多款。利息也会更多,对我们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早买早享受。还有就是户型也许不是我们看中的,就会出现买的不合适又必须买的情况。所以说种种迹象表现,我感觉还是疫情之下现在买合适。

综上所述几点,我感觉还是疫情之下,尽快买,不要等到7.8月份,

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助,谢谢!


小韩在农村生活


这一次疫情的感染人数已经远超非典

今年三四月份的小阳春肯定是没有了!

毕竟跟买房子相比,保命比什么都重要,命都没了,要房子有什么用呢。

从非典的经验看也是如此,中指院的报告称,2003年3-4月SARS疫情加剧后,因社会活动全面受限影响,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节奏整体放缓,有些地方房地产促销活动都暂停了,购房者不想出去看房,很多项目也停工了, 所以4月份全国房屋施工、开工、销售面积、投资额增速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疫情结束后,房企会降价卖房。

我不敢说,疫情结束之后,所有的楼盘价格一律下调,这样太不靠谱。但是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新盘会打价格战。

为什么这么笃定呢?

老实说,让房企出血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绝大部分开发商宁可多发债,多借钱也不会降价促销。

所以开发商不会轻易降价,除非到了发债融资难、销售回款也难,除了降价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

即使出台利好政策,也一时无法解决房企的燃眉之急。

比较关注房地产的朋友可能知道,最近两天很多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对房地产利好的政策,不乏一些媒体和销售炒作,但总结下来,无非就是以下两种情况:

1、地方上发布减缓土地出让金交付、放开预售资金的监管等等政策。

2、部分城市房地产协会要求取消限购限贷等措施,积极救市。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利好是极其有限的。地方上的政策,根本目的是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至于房地产协会的一厢情愿,能不能执行也还不好说。

所以目前能救命的措施根本没有,对现金流紧张的公司来说,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如果接下来1-2个月依然没有销售额,很可能就是大房企割肉买房、小房企的生死抉择时刻。

销售额千亿的房企也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天,旭辉集团CEO林峰说过让业内人感受至深的一句话:库存是房企的癌症。

“库存,特别是现房库存和滞重库存,就是消耗资金成本的癌症,会占用宝贵资金,吃掉仅有的利润。”

消灭癌症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快速的甩出库存。

A.你是刚需,只要你的经济能力允许,那就买吧。买房自己住,不用考虑外界因素。

B.你是投资,钱多您随意。

C.即非刚需,又非口袋充实,只是风闻今年疫情下房价大有可图,决定抄手一把。那么你愿意给自己接下来的20年或30年中的每个月挂上一串阿拉伯数字的话,就入手吧。


职场生存狂


现在不要判断,影响因素太多。目前你要买房最应该的是每时每刻的关注着你们当地的房价,多问,多询价,多观察。要有捡漏的心里去购房。一定会有挺不住的断供人,周转资金的人卖房。

7.8月买房,现在谁还能判断,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疫情过后全国1~3线城市房价必涨,昨日新闻已经爆出全国复工潮还没到,物价潮就先来了,全国物价疯长,食品,建材等大家都是上过学的人,1+1=2是正常的,但1+1=0从小老师都没教过这样的算法,如果在中国所有东西都在疯长,房价却下降了也就是等于1+1=0的算法成立,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样的房子千万不要买,一定是在算计你。还有一个房价一直在涨最大一个因素是开发商拿地是越来越贵了,房地产不是公益事业需要赚钱,疫情还没有完全过的时候买房应该是比较好的机会,疫情过了,也就是最难的时候都过来了,房产也没有必要大动干戈的降价了,因为房子卖不动了,着急的不只有开发商,更着急的应该是当地政府和银行。政府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政策好处你可想而知。


坏小丑


一定是尽快买房!

房产关系着千家万户,也是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每次国际、国内形势有所动荡,那些自以为是的行内专家,都会一通头头是道的涨跌大道理,可是最终还是止不住房产上涨的脚步。深圳2012年房产均价25000元/平米,2019年均价50000元/平米。上海2012年房产均价22000元/平米,2019年均价50000元/平米。七年间是翻倍的涨幅,全国一线城市几乎是类似,虽然有时也有所下降,但整体还是上行,谁都明白,人民币每年6%的贬值存钱还有什么意义?


这次疫情已经看到了胜利曙光,几十年一遇的疫情灾难过后,人们沉重的精神压力终于能够得以释放,人生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有道理?!包括房产的购买就是一项释放的实际内容,一波汹涌的消费浪潮一定会在中华大地铺开!


生活天天有阳光


你好楼主,我是火龙哥,很高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个人建议是尽早入手,以下是个人观点。

1、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人呆在家里。因此造成很多观望者继续观望,甚至期盼大跌。刚需族无法购买。造成房产积压。也许是个机会。

2、疫情结束,势必会有很多购房者还没有购买的,累积到疫情结束。房价有可能会出现缓慢增长。

3、目前投资者撤离房产,房产短时间不会出现大涨,但是想跌回几年前的水平也不会出现,刚需族不必想着抄底。买房要放平心态。因为房子的特性就是不确定性。

因此建议,如果是刚需,尽快入手,也许,只是也许,这是一次机会。





火龙哥98634


选择何时购买,建议如下:

对于刚需来讲,今年确实是比较合适的入手时间。何时购买,需要具体分析。

依照大概念规律,房地产市场的启动,多是一二线启动,三四线跟着轮动,向下传递。但是这两年越来越看不透了,因为每个地方拆迁量安置的不同,人口涌入数量的不同。轮动的规律不灵验了。

建议现阶段马上开始看楼盘,多看,关注市场的变化。近期因为房企资金链的问题,各房地产商抓紧抢收客户,会拿出一定的特价、团购等,来吸引客户。但价格是否有诚意,不好判断。但是没诚意,没有销量,会有后动者,更低出价!但是每个开发商都希望卖个好价钱,所以近期是个博弈过程。

政府出台的政策如果给力,你就要抓紧了,也许7、8月再出手就晚了。但是也不排除“房住不炒”,让地产商在低价横盘中煎熬,7、8月也没有价格的上涨。

所以给出的建议:多看楼盘。自己会有感觉政策是否给力,也能判断何时出手合适。

不过,关注一点,别让置业顾问忽悠了你,销售技巧、杀客演练可是必备课啊……


炽天使地产观察


大家好,我本人是房地产工程从业者,从我个人视角来看,现在房地产处于三年之内的低潮期,整体市场经济也处于低谷,又加上新冠疫情的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从现在开始到未来6个月内都是购房的黄金时期。6个月后是否适合出手购房,还要看大的经济环境和这次疫情的后续发展情况。目前虽然国内疫情逐步在控制中,国际上又在风起云涌,像韩国、日本、意大利还有一些欧美国家都不甘寂寞,纷纷来趟这个混水,但他们能有中国这样的控制力吗?所以国际市场今年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还不好说,9月份以后是否适合购房,现在无法判断,或许3个月后就会见分晓,拭目以待吧!


潇潇依然


因中国疫情和国外疫情情况整体影响,全球经济会整体受到影响。各国为了拉动经济的发展,会出现很多进口的商品少了,对中国的经济冲击力也大。中国国内因人口多,大部分产品会自产自销来刺激市场经济。房产前几年发展过快,已经有很多库存房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开发的房产大概能住34亿人左右,属于库存过剩,肯定需要销库存。

国家对“三农”的重视程度提高,会有部分人员转至农村生活,那样二手房也可能随之增加库存储量。疫情期间,恒大的线上销售以及触发了今年房价的走势和趋势。各省份为了刺激今年的经济,肯定会加大房产的各项优惠政策,已达到消除房产库存的情况。

疫情期间,影响很多建筑业,2019年的建设任务未完成,资金紧缺等等,都会加大房子的销售来提供所必要的建设资金,来加快建设任务。

综上所概述,国内外经济的调整,超量的库存和资金的短缺,购买首套房建议还是在7,8月份购买更加的划算。


涅槃重生分林


买房也许是中国人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也是最纠结的一件事。关于现在买,还是七,八月份买,很难作一个准确判断,以我的经历,只要是首套,肯定是越早越好,纠结在房价是涨是落,你可能永远买不成房。大家所处的城市不同。涨落都不同,从房屋构成的成本来分折,主要成本有三块,一,土地,我认为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规化建筑密度要求越来越低,早期拿的低成本地大致已消化,因此土地成本在增加。二,人工,现在工人工资越来越高,在三线城市,过去三百元是建一个平方的钱,现在三百元只是一个工人一天的钱,可以预见房屋成本中的工钱会更贵,三資金成本,现在城市烂尾楼盘出现,主要是房企资金链断裂,在预售条件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占用资金时间更长,资金成本更高。从这三块分析,房屋的成本在增加,因此,房价也会越来越贵。此外,大家都在想一个问题,开发商会不会让利,其实房产暴利时代已过去,如果房产开犮还存在暴利,为什么各地都出现大批的房企倒闭?从上市公司房企经营业绩看报表看,房企利润率并不高,让利空间真的有限。综上分析,买首套刚需房,还是早买早受益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