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語言現象——寫詩,寫散文,寫小說,用到的動詞都是“寫”

但詞的創作是個例外,叫作“填詞”。著名的詞人柳永,還有個綽號,叫“奉旨填詞柳三變”。

這個“填”字是怎麼來的呢?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柳永

其實,文人填的,是一個個的詞牌。這一講,我們就從這一字之差,來聊一聊宋詞的詞牌。

歌女唱的曲兒,文人倚聲填

顧名思義,填詞就是像填空一樣,在相應的位置填滿相應的字,最終構成一首完整的詞。

填空的這個“空”,其實就是旋律裡的音符。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雨霖鈴》

所以填詞的完整說法叫作“倚聲填詞”,詞也因此有個別名,叫作倚聲,填詞的名家可以稱為倚聲家。

當我們從填空的角度去想,不會覺得填詞有什麼特別。寫近體詩不也是填空嗎?

一首五言絕句必須是五個字一句,一共四句,二十個字,按照平仄來填字,該平聲的地方不能填仄聲字,該仄聲的地方不能填平聲字。

填滿之後,如果語意完整,那麼不論好壞,至少算是合格。

近體詩只有很少幾種排列組合: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排律、七言排律,這些就是全部了。

而且填空的規則大同小異,基本上只要掌握其中一種,其他那幾種也就自然學會了。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但詞就不一樣了,宋詞有很多詞牌,每個詞牌都有自己獨特的填空方式,彼此之間差異很大,沒法一通百通,只能死記硬背。

詞牌是不斷創新的,所以越來越多,總數大約上千,還有很多變體。

還好宋朝人常用的詞牌大約不到一百個,但比起近體詩來,這實在是驚人的規模。

上千個詞牌是怎麼來的

那你接下來可能會有一個疑問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詞牌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宋詞是要唱出來的,一個詞牌就是一支旋律,旋律即便不比歌詞更重要,至少也有同等的重要性

當我們從歌曲的角度一想,反而覺得宋代的詞牌少得不像話。我們今天的流行歌曲,規模不知道比宋代大多少倍。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更重要的是,今天我們認為旋律才是一首歌的靈魂,無論唱歌還是聽歌,最打動我們的總是旋律。

但即便如此,旋律和歌詞基本都是一比一的搭配,不會有一支旋律搭配幾十上百種歌詞的情況。

我們再看看宋朝人,詞牌是被一用再用的。

比如一個《望江南》的詞牌,歐陽修填了又填,蘇軾填了又填,無數人填了又填,難道不膩嗎?

如果這種情形放到今天,我們可以這樣假想一下:前幾年《江南style》大紅大紫,於是《江南style》成為一個最受歡迎的詞牌,很多人都會給《江南style》的旋律填上新的歌詞。

幾年下來,全國各地傳唱著幾千首不同內容的《江南style》,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旋律。

在你傷心的時候,你可以點一首治癒系的《江南style》;

在你和朋友聚會的時候,你可以點一首奔放款的《江南style》。

這種場面在今天想來確實荒唐。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把社會變遷的因素考慮進去。

文人負責創作,歌女負責傳播

首先,宋代的音樂遠沒有今天這樣豐富多彩。不只是宋代,在任何一個朝代裡,音樂都不是中國文化的強項。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今天我們隨便叫得出貝多芬、蕭邦、莫扎特的名字,但叫得出幾個古代中國音樂家的名字呢?

也許這會讓你覺得音樂在古代中國沒有什麼地位。

但事實上,音樂的地位被儒家標榜到關乎天下興亡的高度,和“禮”並駕齊驅,禮樂制度就是最高級的政治制度。

這就意味著,音樂既不是藝術,也不是娛樂,而是政治。高級感雖然有了,但它帶來的後果是:難聽

難聽倒也關係不大,高大上的東西供起來就好,敬而遠之。

但是,人類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追求,這就給娛樂性的歌曲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當然,所謂巨大的市場,遠不能與今天相比。

今天的流行歌曲通過網絡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選擇餘地大,而且手指動一動就可以循環播放,反覆收聽。

如果去看音樂會的現場,往往意味著幾萬人圍著一個舞臺。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古代可沒有這些條件,要想聽歌,通常只有兩種方式,

一是在宴席現場聽歌女演唱,聽眾和歌手幾乎是面對面的距離。

二是自己唱,自娛自樂,而自己之所以會唱,一般來說,既不是聽唱片學的,也不是買樂譜學的,而是因為娛樂場所去得多了,聽

歌女唱得多了,自己也就會唱了。

所以,歌女演唱才是宋詞傳播的核心模式。

這種現場演唱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是它最大的魅力點,就是藝人和觀眾可以充分互動。

互動是人的天然追求,即便在網絡和音頻、視頻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還是願意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現場看演唱會。

從互動的角度來看,宋代的娛樂場所就太有優勢了:

演出規模不大,歌女的身份不高而觀眾的身份很高,這樣一來,觀眾就可以比較放肆,用一些文人慣用的曖昧手段和歌女調情。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文人最擅長的,當然就是文學創作了,而能夠和歌女產生互動甚至曖昧的文學創作形式,只有填詞這一項。

很少有文人會譜曲,但所有文人都會寫詩,而所謂填詞,似乎並不用到文學以外的技巧,幾乎每個文人都可以愉快勝任,只是水平有高下之別。

試想一下,某個平日裡一本正經的官員到了風月場所,看著美麗的歌女,根據自己愛聽的旋律選擇詞牌,用上第一人稱的口吻,填一首少女思春的小詞,交給歌女,讓她用宛轉的歌喉唱給自己聽。

那種感覺,大概很像戀愛吧。

今天我們讀宋詞的各種選本,讀到的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藝術傑作。

但如果我們無差別地讀一讀《全宋詞》,哪怕只是隨手亂翻一下,就會遇到各種讓人臉紅心跳的句子。

我們不難想見,那些文人士大夫很有一點猥瑣,就喜歡寫這種羞答答的內容讓歌女演唱,就這樣一遍又一遍地用詞來撩撥她們。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之所以說“詩莊詞媚”,在這樣的環境裡,詞當然脫不開媚態,當然沒法高級起來。

所以我們看宋詞的很多作品,明明作者是男人,內容卻是小女人的口吻,還特別會撒嬌扮嗲。

很多詞作都是娛樂場所裡的即興創作。

大約歌女在唱什麼調子,文人就根據這個調子來填新詞。

這樣的詞,大多也是隨寫隨丟,作者不會把它們當成認真的文學創作,通常也不會喜歡被人稱讚詞寫得好。

反而歌女們會有意識地保留這些作品,好讓自己今後不斷有新的節目可以表演。

這樣的流傳方式會造成一種亂象:文人即興創作,自己不留底稿。而歌女未必識字,即便識字也未必有很高的文化,或者為了更容易歌唱而改動一些字句。

所以一首新詞會在口傳心授的過程中衍生出很多版本,各個版本之間有著各式各樣的字句出入,很難說哪個版本才是標準版。

一個不為歌女填詞的人,讓詞脫胎換骨

相比之下,自娛自樂式的填詞就單純很多,只要選取自己喜歡的曲調,填上自己想唱的歌詞,自己唱給自己聽,這就夠了。

這樣的詞,可以輕鬆擺脫脂粉氣,可以很雅。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蘇軾

舉一個例子: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自力更生,開墾東坡,於是文學史上有了著名的蘇東坡。

在這段時間裡,蘇軾特別喜歡陶淵明。

這不難理解,因為他跟陶淵明過著同樣的日子,也有著同樣的心態。

他很喜歡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但僅僅背誦還不過癮,要唱出來才好。

於是蘇軾把這篇漂亮的文章裁裁剪剪,也就是上一講談到的“檃栝”,把它改編成一首詞,詞牌《哨徧》。

蘇軾一邊種田,一邊和家僮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著,敲牛角來打拍子。詞是這樣寫的: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

征夫指餘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穉(zhì)。

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閉柴扉。

策杖看、孤雲暮鴻飛。

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

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寫詞為什麼叫“填”,詞人為什麼而填詞

這樣一首詞,像什麼“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分明是農村老漢的口氣,顯然不再適合齒白唇紅的歌女來唱,否則一定很煞風景。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我們之所以知道蘇軾一邊種田一邊唱這首詞,知道他和家僮一起敲牛角打拍子,是因為他為這首詞寫了一篇簡短的序言,把創作背景原原本本講出來了。

對於詞的發展來說,這種行為的意義無論怎麼估量都不為過。

墨萱說

填詞之所以叫填詞,是由詞特殊的創作方法決定的。

所謂填詞,其實是一種社交手段,他們的寫作目的隱秘而又曖昧,在與歌女的調情間,不經意促成了一種文學樣式的大發展。

加之有蘇軾這樣的大才,能進一步用詞歌詠自己的生活與心情,詞從“俗”拉進了“雅”的範疇,此後,我們迎來了宋詞的大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