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沧州镖局

沧州,沧海之地,古老的横海郡治(唐宋时的横海军),自宋朝开始,民间习武之风始盛,到明清时期成为江湖人物皆敬畏的武术之乡。沧州这个地方,就算在今天也不算是知名度很高的地方,出了冀鲁两省,知道沧州的人寥寥无几,那么,今天我为什么要和大家聊一聊这个沧州呢,因为两点,第一,笔者祖籍沧州,第二,就是今天的主角——沧州镖局。

历史上的沧州镖局

低调些好

说起镖局,爱看古装剧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古代大多数时期盗匪横行,占山为寇者多如牛毛,商旅贩运若无镖局护卫,被流寇打劫的情况比比皆是。镖局,这一私人护卫组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或三五师兄弟合伙经营,或有当地武艺高强人望颇深者开宗立派,或千里独行侠,就凭一己之力千里护送,形式多样,不一而足,而今天我要说的主角沧州镖局,就是我家乡沧州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故事。

历史上的沧州镖局

沧州标志:铁狮子

沧州镖局分“当地镖号”和“运河镖号”,当地镖号是指就在沧州当地开设的镖局,运河镖号是指沧州武师在外地开设的镖局,不一定是运河沿岸,因一开始在外开镖局的沧州武师都是沿着运河护镖,所以后来在外地开的镖局统称运河镖号。当地镖号名气最响亮的当属古沧州南门外六合拳师李冠铭创立的成兴镖局,运河镖号名气最大的是螳螂拳师杨保峰在长春创立的福顺镖局、邵长治在沈阳(当时叫奉天)创立的勇胜镖局,六合拳师佟存义在哈尔滨创立的天兴镖局。不过,要说最令沧州人自豪的,还要数名声远扬的大刀王五创立的北京源顺镖局,在清朝北京半壁街(原崇文区内),后迁往广安大街。

说起沧州镖局,就不能不说一个江湖规矩,就一句话:“镖不喊沧”!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听我详细道来:镖局接了主顾(客户)的单子,自然就要按照主顾的要求把货物或人按时安全送到指定地点,交给指定的接收人。这就需要镖局天南海北的跑,在路途上,会遇到很多沿途的同行,就是当地的镖局。这里面的事情就复杂了,有的同行对路过的镖师百般刁难,有的却和气生财,有的还一起喝酒吃饭叙叙旧,赶上有同门师兄弟路过,甚至还要邀请到家住上一宿。这样一来,双方的关系和走镖形式就丰富多彩起来。先来说说这镖局走镖,有三种方式,一个是威武镖,二个是仁义镖,三个是偷镖。这威武镖,就是押镖局自信满满,高调过路,高高的竖起自家镖旗,写明镖师大名,把锣敲的响亮又清脆,手下镖手们大呼自家名号,这意思就是示威,就是告诉沿途劫匪和不怀好意的人,别惹我们,我们是江湖上著名的某某镖局,这个高调过路针对的是劫匪,并不是沿途镖局,但是,这么高调的大摇大摆过境,沿途总有一些镖局心里不舒服,再加上从事镖局的人大多都是尚武好战之人,天性好斗,因此没少发生斗殴事件。这仁义镖,就是押镖局主动降半旗,不敲锣或敲特定的锣鼓点表示没有恶意,请老少爷们行个方便。最后这偷镖就是镖旗撤下,不敲锣不喊话,甚至车轱辘抹油降低噪音,悄悄的赶路。大多数情况下,威武镖占多数,谁不想扬名立万、震慑恶人呢?

历史上的沧州镖局

中华文化重视名声

沧州这个地方,大运河贯穿全境南北,是南方进京运货、西部进津贩运的优良通道。沧州境内的泊头、河间府、献县、鄚州大集等地是货物集散地和码头转运站,更是商旅休憩之地,自然少不了南北镖局过往护镖,这其中,少不了威武镖、仁义镖、偷镖这些事儿。要说不管哪种走镖形式,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自从沧州出了个镖师,名唤李冠铭,这个走镖惯例就在沧州到头了。

有这么一天,一众南来的镖队,约摸二三十人,路过沧州,镖头趾高气扬,鸣锣开道,大镶边儿的镖旗高高飘扬,呼啸穿街而过,全然不顾街市上行人和商贩,众人怒而无人上前制止,这时,南门外,六合拳师李冠铭创立的成兴镖局跑进一男子,气呼呼的找到李冠铭,急述有人恣意妄为,闹市急行,希望李大侠出面,震慑这股傲慢的镖师。李冠铭闻讯,飞身上马,急奔大道而去,不一会儿就在城门口追上了那一队镖师。但看此众镖师,各个是精壮的汉子,头裹青带,腰缠梭子链,胯下骏马肌肉爆劲,二三十口明亮的平口刀刷刷的闪着银光……李冠铭冷眼观瞧,并不说话,双手猛的撑在城门边的石像和门栓上,双跨猛力一提,只见胯下青鞠马腾空而起,嘶鸣不止,可被李冠铭死死夹住动弹不得。对面众镖师各个面如土色,不敢言语,遂下马收刀,行江湖礼,且降下镖旗,这就是服软的表示了。李冠铭哈哈大笑,并未为难他们,扬长而去……此事迅速沿着运河两岸流传,借着商旅口传,不多久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福建广西来的客商和镖局都知道了李冠铭城门夹马的故事,大家互相提醒,以后过沧州时就别威武镖了,悄悄的赶路,收起镖旗,不喊镖号……久而久之,“镖不喊沧”的规矩被江湖认可,直至今天,沧州本地人还对这些故事津津乐道!


历史上的沧州镖局

以武会友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走进了20世纪,当年的大刀长矛已经不适应新的环境,沧州镖局也来到了热兵器时代。这自然不被官府允许,为了生存,沧州镖局开始帮会化,吸纳了众多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枪法奇准的民间武士,还参与了义和团运动。后来,清朝覆灭,活跃在京津一带的江湖人物与上海的帮派人物开始联合进行漕运垄断,加上铁路开通,海运兴起,沧州镖局失去了传统的生意来源,在内外交困之际,部分镖师远涉重洋,在旧金山、洛杉矶、新加坡、香港、马尼拉等地从事私人保镖和航运生意,笔者对这段历史很是感兴趣,专门数次回老家找老一辈人请教,积累了很多当年沧州镖局下南洋、跨太平洋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后续咱们一起梳理那段虽未进入正史但同样跌宕起伏的中国人拼搏史!

希望您在评论里说一说您对沧州镖局的看法,谢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