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对待负伤不能走路的士兵的?

时蜂lelm9585


二战时期日军是如何处理伤兵的呢?其实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战局占有优势的时候,对待伤兵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士气,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队均是尽量地抢救伤兵的,除非重伤员自己已感到无救,那么这些伤员会主动的放弃救治或转移的机会,让战友留下尽量多的弹药抵抗到最后一口气。战死的日军连死人都是要抢回的,火化后把骨灰装在瓦罐中有同乡背着带回后再送回国,其目的主要是安抚士兵,让生者感到战伤战死部队会决不丢弃,如此士兵才能为之拼命。

可是在二战中后期,日军处于战略劣势之后,这个疯狂的国家对待伤兵的态度就来了一个大转弯,受伤的士兵如果不能走路。部队为了安全转移或者及时完成任务,就会把拖后腿的伤员杀掉。那时日军在遇到一起行动的队友负伤且确认丧失行动能力时,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慰或者医治,而是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来一刀以了结其性命,之所以选择用刀而不是用枪,理由居然不浪费子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措,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将会成为日本军队最大的负担。这其中包括托运伤员运输成本、救治伤员的医药成本、照看伤员的人力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付出,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期日本兵员不足,有很多士兵从韩国,朝鲜,菲律宾其中还有咱们自己国家等周边国家强征而来,这样的伤兵更容易成为弃卒。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经常去看内外科医生或者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对弱者的关照对日本人来说很明显是一件很陌生的事情。前菲律宾上校军医哈罗鲁得.格拉特里曾经在中国台湾被监禁了三年,他在讲述自己的战俘经历时曾说:“美军战俘获得的治疗条件要比日军好。在战俘营中,盟军的军医可以照顾彼此的战俘,而日军却几乎没有一个军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日军看病的唯一的医务人员就只是一个非专业的下士,到后来变成了一个中士,而这位中士自己每年最多也只能见到军医一两次。” 在战争后期,因为物资的匮乏,前线日军已经没有了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伍(这也是我们在看有关二战的战争影片中,极少看到日本军队有军医和医疗兵的原因),能够在纷飞的战火中搬运伤员,并进行最及时的抢救,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医疗设施,例如前线救护所、后方野战医院以及在远离前线的地方建立一些康复医院等,至于医疗药品的补给就更不用说了。
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带来麻烦,干脆就会直接把伤病员干掉。尤其是在菲律宾和新几内亚,日军往往会在伤病员还没来得及被转移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从还有临时医院的阵地上撤退,而在敌人即将占领这个阵地的时候,日军医院的负责人就会开始执行所谓“撤退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就是在临走时将伤员全部杀掉,或是给伤病员留些手榴弹让他们自杀用。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二战时日军对待受伤了不能行走的士兵还是比较残酷的,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国战争影线,里面里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美军小分队中如果有士兵受伤了,其他队员看到他这样,明知道受伤了是一个累赘的,甚至还会让自己的部队的任务遭到灭队的危险,但是他们还是不抛弃自己的战友,比如《阿甘正传》《血战钢锯岭》这些影片都是这样的,同时也能体现出美国军队的价值观问题,不抛弃不丢下任何一名战友,就算是尸体,也要带回国内安葬。

就像《血战钢锯岭》的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在太平洋战场上跟日军对战,用一人的绵薄之力拯救了75名受伤战友的性命,这样的精神也体现了美国军队的价值观思想问题,而太平洋战场的日军也被此深深震撼着,但是日军对待伤员的做法跟美军就是格格不入。

在二战前期的日本对待伤员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会对伤员进行全力救治,比较严重的伤员会想办法运回国内去救治,而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日军的残忍不仅表现在的敌人身上,同时也暴露给了自己在战场上相依为命的战队,像那些受伤的军人基本都是简单包扎,而对于那些不能行走的军人,日军的做法真的是有违背道义。

因为随着战线的拉长,时间的拉长,日军的战备资源匮乏,药品也越来越少,为了节约资源,日军的领导高层做出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决议,对那些严重的伤病员直接处死,美曰这就是战争,帝国帮不了你了,为了让你不那么痛苦,只能让你去见祖宗,其实这是物资缺乏的表现,不愿在自己的战友身上浪费资源,而且还怕这些伤员被俘虏泄密,才做出这种惨无人寰的决定。

而且这也造成了二战时日军伤员的一个现象,就是受再重的伤,也要拖着病体坚持着行走走路,这也真的是让人既可笑又深思。

总结以上,战争虽然残酷,但是最基本的战争道义不能丢,战友之间再有矛盾,在战场上他们也是过命的兄弟,用《士兵突击》的一句话,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谢谢!


军林天下


这要看是己方士兵还是对方士兵了,如果是对方士兵的话,确切的说,应该叫做战俘。

先说日本人在二战时期对待己方士兵如何吧,这个可以参考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所著作的《东史郎日记》。在这本日记中你会看到日本军方对待伤员的处理,有时候很残酷,有任何很人道。先说残酷,东史郎描述,在讨伐中国守军期间,日本士兵不允许休息,而是以急行军的方式前往战场进行作战。很多士兵在受伤后,还要继续跟随部队前进,必须要等到战役结束后,统一进行处理。日本士兵大都来自同一个村或者同一个县,因此会相互照顾,连背带托也要将自己的伤员兄弟带入战场中,而不会将其丢在半路上。

至于为何不会丢下他们,是因为日本人害怕中国的游击队以及“红枪队”趁机偷袭受伤掉队的士兵,夺得武器和俘虏。东史郎曾描述在参加徐州会战时,有四个掉队的伤员失踪,显然是被游击队抓走了。

不过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这样残酷,在停战期间,日本军方对待伤员是非常呵护的,他们会将伤病员送到后方疗养,每天吃非常精致的食物,还有多种娱乐活动,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些伤员很多时候可以为所欲为。不过伤好后,需要立即回到原部队,参与下一次的军事行动。

东史郎曾在山东战场作战时,感染上疟疾,而后又被自己的刺刀柄撞伤腹部。在战争结束后,他被送到大连疗养,每天可以吃到美味的橘子罐头以及来自日本的食物,不但可以泡温泉,每天还有自由外出时间,看电影去喝酒找花姑娘做什么都可以。

东史郎还说,为了能让自己可以离开战场,有些日本士兵会故意弄伤自己,他描述一个同县的士兵就曾自己将手臂割伤,从伤口中能看到青筋在里面跳动。不过这个家伙没有得偿所愿,他被跟自己有过节的士兵告密,不但挨了军曹一通耳光,还不允许进入后方治疗。这显然是个悲催的家伙。

以上所说是关于日本士兵对待自己人的态度,但如果是被俘的敌方士兵,那么就不存在什么人道主义了。日本人根本不会将战俘当人看,在他们眼里,这些人活着就是浪费粮食的废人,对待战俘不需要有任何同情,可以用任何方式虐待或杀害。敌军伤员对于日本人来说,更是累赘,因此他们会先行杀掉伤员。例如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许多受伤的战俘因为走路慢或者有怨言,当场就被射杀或砍杀。

看过一部二战老兵自述的纪录片,其中有个日军老兵,讲述了他在二战时期的故事,他说自己当时在东南亚战场作战,他的连队俘虏了大量英军士兵。他负责押送一小队战俘前往集中营。在路上,有个长相英俊的英国下级军官因为脚气病而无法快速走路,他为了在天黑之前将战俘带到指定之地,便将这个英军军官带到一片小树林,而后举枪射击。在开枪前,这个英军军官苦苦哀求,并且拿出自己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合影照片给他看,他看了照片后迟疑了三秒,仍旧开了枪。战后,他表示很后悔,但是却说因为是作战期间,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杀害战俘是几乎每个日本士兵都会做的事情。


大狮


在亚洲战场日本整体处于优势状态,基本不存在枪杀伤员的事情,他们可能会自杀,但是不会枪杀


蛋糕香喷喷


这需要看部队的指挥官怎么说了


街头巷陌


这还是要看指挥官,有的指挥官直接解决,怕拖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