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的,為什麼一定要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重讀《毛選》

群眾的問題,為什麼這麼重要?重讀《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做官的,為什麼一定要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重讀《毛選》


每一個工作,都有一箇中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這個主要矛盾,其他的次要矛盾解決起來,都會變得輕鬆起來。

這是為什麼呢?老子在《道德經》說過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一件事情的發展,必然是由小到大的,必然是存在著推動力的。

如果要徹底地解決掉這件事情,無非就是兩個方面,從源頭處著手,或者是從推動力上面著手。就好像要殺死一棵樹木,斷水斷光是一個手段,連根拔起也是一個手段。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論點,那就是要想打到帝國主義,就必須要革命。要想革命,就必須要依靠群眾。要想依靠群眾,就必須要解決群眾的問題。為什麼呢?

一方面想要群眾幫自己幹活,一方面卻不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問題,就相當於又要馬跑,又不給馬吃草。這是一種高度,一種常人無法企及的深邃眼光,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也就是緊緊地抓住了主要矛盾。

接著往下分析,作為群眾,最切身的問題是什麼呢?無非就是衣食住行。而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問題。當時的土地,並不在群眾手裡,而是在地主的手裡。地主擁有土地的所有權,而群眾只是擁有土地的小部分經營權。

這就導致了,主動權完全把握在地主的手裡。地主這個階級,又與帝國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往深一層次去分析,我們又可以得出,解決土地問題,關鍵就在於地主。

只有把土地從地主手中奪過來,再把經營權完全交給農民,這樣就能夠大幅度地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土地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

土地為什麼這麼重要?翻開歷史書,可以看到,每一次朝代的更迭,根本原因就在於階級的固化。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有錢人永遠都是有錢人,窮人永遠都是窮人。

資源本身存在著有限性,資源都被有錢人佔據了,那窮人就沒有辦法活下去了,他們就要反抗。反抗就是革命,革命就是流血。革命成功了,王朝更迭,新的政權產生。革命失敗了,階級繼續固化,等下一次的革命產生。這是存在週期的。

周朝時期,周天子擁有著全國土地的經營權以及所有權。為了安撫宗族子弟,便將土地分封給了宗族子弟,這就是封建制。隨著周室子弟越來越多,分封的土地越來越多,天子所擁有的土地也就少。而所分封的王室貴族,也同時擁有所分封土地的經營權以及所有權。這就導致了,發展得好的,兼併發展得不好的。

不僅如此,這些諸侯王還可以開拓土地,吸引更多的人。人數變多了,土地變多了,諸侯國就變得強大了。周朝七百年,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一直到春秋,一直到戰國,動盪不斷。

國家如果不能夠對土地進行管控,就會造成土地的兼併,寡頭就出現了。寡頭,就是指擁有著大量土地的人。這樣的人,是具有巨無霸般的能力的,是可以把天子踩在腳下的。商鞅的變法,本質上就是對這種寡頭的沉重打擊。商鞅知道,土地問題不解決,秦國無法強大起來。秦國無法強大起來,勢必被六國瓜分。

商鞅的結局為什麼這麼慘?有人說,這是由於商鞅得罪了嬴駟。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實際上,商鞅之所以必死,就是因為他得罪了這些利益群體太深了,嬴渠梁一死,沒有人保護住商鞅,他們馬上就進行反撲,像一頭餓狼一樣,把商鞅撕裂開來。

後來,秦始皇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套解決方案,那就是郡縣制。地方不再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只有土地的經營權。經營得好了,給你賞賜。經營得不好了,懲罰或者換人。

後來,秦朝滅亡,天下再次動盪,郡縣制再次恢復成封建制。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面臨的問題,也是同樣的。劉邦沒有秦始皇一樣的能力去推動郡縣制的恢復,所以他只能夠說:異姓不可能稱王。也就是說,不姓劉的,不能夠做皇帝。如果不是劉邦說的這句話,呂后就要安排她的呂氏族人起來做皇帝了。

這與經濟上的問題非常相似。西方的經濟學家,不知道是哪根筋壞了,竟然提出了自由經濟主義這樣的學說出來。亞當·斯密,李嘉圖這些人,認為市場中有一隻"不可見的手",它能夠自動去調節經濟,並且強烈反對政府的調節。在這樣的經濟思想的作用下,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的西方世界,曾一度出現了經濟繁榮。

可是,商人並不是大公無私的人,在沒有管制的情況下,貧富兩極化迅速出現,階級出現了固化,百姓苦不堪言。這時候,凱恩斯出現了,他來了,帶著他的凱恩斯主義跑過來了。凱恩斯承認,政府在經濟調節上,還是有作用的。

在凱恩斯主義的驅動下,經濟不景氣則擴大貨幣供給和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但是低息貸款以及貨幣寬鬆政策,卻引發了更大的經濟泡沫。凱恩斯主義,就像是一位畫餅專家,不停地為百姓承諾他們可以將經濟問題處理好,提高就業率,提升百姓的生活質量。但是,他們的承諾,就像是空中樓閣一樣不可靠。

可以這麼說,這些凱恩斯主義的同志,就是靠吹吹捧捧上去的。凱恩斯主義的這些政策,導致了經濟泡沫再一次增大。這一次,泡沫跑到了金融行業上面去了。不僅如此,還造成了大規模的通貨膨脹。

地主階級為什麼要反革命,就是因為他們的蛋糕已經被觸動了。沒有了土地,他們就相當於孤魂野鬼一樣,流離失所。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他們就要找靠山。如果找共黨,那相當於是找死。找國民黨,好像有點希望。但是國民黨,好像也沒有那麼可靠。不得已,他們只能夠找帝國主義,充當帝國主義的走狗。

土地的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但是,工作卻不能夠停止。所以,作者提出了,在解決土地問題的同時,也要解決其他的生活問題,例如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穿衣問題,吃飯問題,健康問題等等,都要解決。

群眾受苦的時間太長了,清朝沒把他們當人,民國沒有把他們當人,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把他們當人的政權。反過來,他們也會真心去擁護這樣的政權,保護他們,支持他們。

可是,有的幹部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打仗就是打仗,靠的是槍桿子,關群眾什麼事情呢?於是,他們便把重心,放在了軍隊的擴建,運輸隊的擴建,收稅收錢。這樣做有問題嗎?有,它反映的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這些幹部,就像是凱恩斯主義一樣,只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主要的矛盾。

你不幫群眾解決問題,群眾憑什麼要來支持你呢?當時的汀州市,就是奉行這樣的政策。商人們囤積居奇,把老百姓生活所需要的米鹽都藏起來了,不賣了。人為地製造商品短缺,並以此來大幅度提高商品的價格。如果按照新自由經濟主義,這個時候那隻看不見的手就會出現,並將價格自動降低。可是並沒有,要想降低價格,還是得依靠政府。

汀州市沒有重視這個問題,結果導致軍隊也招不到人,運輸隊也招不到人,甚至連會議也不開了。

汀州市是一個反面例子。而長岡鄉確實一個非常好的正面例子。鄉里有個窮人房子被火燒了,政府馬上就倡導群眾捐錢,幫助這個窮人重建了房子。有百姓沒米吃了,馬上就捐米進行救助。這樣的結果就是,長岡鄉青年壯年男子百個人中有八十個當紅軍去了,才溪鄉百個人中有八十八個當紅軍去了。

在作者看來,只有在群眾的支持下,一切才有可能。因為,群眾才是真正的銅牆鐵壁。封建皇帝建造的堡壘城池,難道不夠堅固嗎?可是,在百姓的革命下,不也都一個個倒下嗎?作者認為,國民黨所施行的堡壘政策,也如同紙一樣,毫無作用。

群眾的問題一旦解決了,那麼就能夠擁有滔天的力量。這也就是群眾的問題,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原因。

【觸類旁通】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稽聖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做官的,為什麼一定要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重讀《毛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