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半路上!銀行理財產品,售後服務差強人意

還在半路上!銀行理財產品,售後服務差強人意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每一年的315晚會,都會曝光一些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大多數都是與大眾“吃、穿、用”密切相關的事件。

歷年來金融消費者權益方面的案例,主要有2012年銀行員工洩露、出售客戶信息、2014年現貨白銀交易所後臺改數據事件(來源:百度百科),以及2019年眾所周知的714高炮平臺。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其中第八條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內控機制,主要有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機制、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消費者教育機制等八項機制。

還在半路上!銀行理財產品,售後服務差強人意

今天,咱們嘮一嘮銀行理財產品的售後服務首先了解一下基金產品的“售後服務”,以供對比:

壹:公司層面

有這麼一封信,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叫做巴菲特致股東信,讓伯克希爾的股東、投資者更全面的瞭解公司目前的運作以及掌舵人的投資理念。

國內不少基金公司也曾發佈類似致投資者信;基金經理也經常發聲,向投資者傳遞投資理念。

貳:產品層面

從產品信息披露來看,基金產品的售後服務非常規範:每季度的季度投資報告、每年度的年度投資報告以及其他臨時公告;

從產品查詢渠道來看,完全不必去基金公司官網查詢產品信息,投資者完全可以在天天基金網等平臺查詢所需要的信息。

叄:信息披露內容層面

基金產品披露的投資報告內容非常完整並且規範,有財務指標的披露、基金淨值表現的披露、基金投資組合的披露以及基金持有人信息的披露等。

肆:銀行理財售後服務的不足

對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售後服務就有待改進了,個人就有這麼八個問題:

1、理財產品的投資經理是誰?投資經理的投資理念是什麼樣的?

投資經理是理財產品的靈魂所在,相當於是一個企業的掌舵人。然而,目前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都沒有向外披露投資經理信息,投資者無從瞭解投資經理的投資理念。

2、理財產品的淨值能否做到每日更新?

3、理財產品是否按期公佈投資運作報告?

4、理財產品投資了什麼?前十大投資標的物披露了嗎?能披露的更詳細嗎?

理財產品的收益與風險均來自於投資標的物,相關信息披露越是充分、完整,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認識就會更清晰。

5、披露的投資標的物,有通過什麼方式讓客戶知曉嗎?還是純粹的發個公告而已?

6、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是否委外投資?委外機構是哪一家,負責投資的投資經理又是誰?

7、有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可以查詢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信息,就像天天基金網一樣?

8、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能否多維度的披露?

關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售後服務,您有什麼補充的嗎?敬請留言、交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