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控制汉献帝,派一个女儿就够,为啥三个女儿都嫁过去?

龙波基尼


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处,如果只派去一个,搞不好会支持汉献帝,时间一久就有可能将曹操给除掉,曹操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三个女儿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以此断绝汉献帝除掉自己的想法和可能,使自己能集中精力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为曹丕将来接班扫清障碍,毕竟当时忠于汉室的势力还是大有人在,曹操不得不防。





妙评天下


曹操之所以连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刘协,有六条原因:

第一:曹操是权臣,汉献帝是傀儡皇帝。傀儡皇帝必须听权臣的话,否则权臣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别说曹操嫁三个女儿了,就是嫁十个女儿,汉献帝也得接受。


第二:曹操连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既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诚意,表明自己对刘汉是忠诚的,也为了彰显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外戚,吸引其他人来归顺与攀附自己。在古代,有很多外戚握有军政大权,绝世高手杨坚就是外戚中杰出的代表,曹操心向往之。

第三:曹操连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是防止别的大臣也嫁女儿给汉献帝,跟他抢外戚的名号。


第四:曹操连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所生的儿子将来有一个肯定能成为太子,万一曹家篡位不成功,至少外孙也能成为下一任的皇帝,继续保曹家荣华富贵。

第五:曹操连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是为了更好控制汉献帝,使得汉献帝在自己的监视和掌控之中。

第六:曹操是太监的孙子,出身低贱,为了弥补,和皇帝通婚三次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高贵,从而争得士大夫的支持。

因此,曹操嫁三个女儿要比嫁一个女儿,更能确保万无一失。


见贤超齐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这要搁一般人身上,感觉这事赔了,赔大发了,一个傀儡皇帝,曹操咋就砸进去三女儿。一个女儿您是皇帝的老丈人,三女儿他还是皇帝的老丈人,这身份也没有因为多嫁两个女儿见涨啊。

可这老话说过树老根子多,人精点子多。曹操?大华夏地头上的一代枭雄啊,人家能做赔本买卖吗?显然不能,这是走一步瞅三步的主不是。

那会虽然女人在社会的地位不高,但那也是曹操的骨肉,而且作为政治联姻,一个女儿可就是一条联盟关系。所以这事很明显,曹操这么干,应该有他的政治目的。

那么接下来,咱不妨把这事揉碎了唠叨唠叨。

咱先说说汉献帝这人吧。

话说汉献帝,已经是东汉的末代皇帝了,他这人和他的王朝一样,起起落落,坎坎坷坷的。

当年母亲王美人肚子里有了他的时候,害怕被何皇后害死,用堕胎药想把他弄死。这要是搁一般人身上,也就瞅不见这世界的光明了,但命不该绝啊,这堕胎药心许是过期了还咋的,没起作用。

这汉献帝就呱呱落地,话说这世界是公平的,你的命留下来了,那就得用别人的命来代替,而代替汉献帝的恰恰就是他的母亲王美人,一把毒药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后来他的小命在他奶奶董太后的关照下,总算是被留了下来。

按说东汉的皇帝帽子压根和他没有关系,但架不住那个时候,局势比较乱,他爹灵帝一死,就把皇位留给了汉献帝的哥哥汉少帝(这是遵循汉朝立嫡立长的原则)

但这事就被后来那不着调的董卓给搅和了,这就是个好事不做,天下的坏事做绝的货。

为了钱啥都干,刨皇家的坟头,掘皇家宗庙府库,为了取乐,一股脑把赶集的老百姓全抓了,男的全剁了脑袋,女的掳走全卖了,对外边人说自己打仗,大获全胜这是战利品。

咱就说见过不要脸的,就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所以这种人压根就没啥底线,废帝的事扣着脚丫子就能做出来。

这不顺手就把汉献帝丢了上去,这叫时也运也命也。

至于董卓,他这坏脑壳坏的都能冒出黑水来,应了那句老话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义这东西有时候来的晚点,但他从来就不缺课。

后来这董卓就被人给点了天灯,肚脐眼里插了一根灯芯,一家伙就烧了三天三夜。

打这里开始汉献帝就过上了漫长的傀儡生涯,您要说这汉献帝是个没啥才能的人,这您可说错了,这人也有才,可架不住他身边的人胳膊腕子比大腰子都粗,他们信奉暴力可以解决一切,所以就没有他说话的机会,这也造就了他心里也有一定的野心,逮住机会就想翻朵浪花。

这不,最后兜兜转转的就被曹操给挟持了,话说曹操这人不仅胳膊腕子粗,脑瓜也好使,就把这汉献帝给压的死死的。

接着咱说说,汉献帝的反抗。

话说汉献帝这人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基本上就没有行使过皇帝的权利。您要说这事搁一般人身上,对方好吃好喝好招待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人家汉献帝才能还是有的,他不甘心啊,所以这就想着,啥时候能把曹操给掀翻了。

他私下里盘算盘算自己手中的资源。话说东汉时期,引领这政局的变换,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宦官,一个是外戚。

汉献帝瞅瞅身边一个个阴阳怪气的宦官,这帮子玩意不监视他就不错了,还利用他们,这得傻到啥程度才成。

所以汉献帝其实面临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利用外戚。

那么汉献帝的老婆当时只有三个,董贵人,大老婆伏皇后,还有一个宋贵人。

这三人中宋贵人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宋贵人的家世,就一个老爹仅仅是个常山太守,这在曹操的手里边压根就翻不起浪花来。

那么他的选择又进一步的缩小,只剩下董贵人和伏皇后。

汉献帝首先选中了董贵人,为嘛是她呢?

因为她老爹是董承,官职车骑将军,受封列侯,地位不可谓不重。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董承还是自己奶奶也就是抚养自己的董太后的大侄子。

亲上加亲,董承能办这事。

所以一个衣带诏可就下去了,董承领头,拉了个刘皇叔作为拉拉队,摇旗呐喊。结果这事没整好,刘皇叔借盾溜了,董承没跑,结果被灭了三族,不可谓不惨烈。

当时汉献帝想要以董贵人怀有身孕保董贵人一命,结果曹操压根就不搭理这茬,还是弄死了董贵人。

这事按说应该消停了,但伏皇后瞅着这事,心有不平,这就给自己的老爹伏完写信,通篇写了曹操不是和暴行,想要让她父亲秘密的搞掉曹操。

伏完这可是个老谋深算的主,瞅着胳膊腕子比自己腰还粗的曹操,这就怂了,就当啥事都没有发生过。

话说但凡发生过的,必然会留有痕迹,九年后,当伏完走完了自己的一辈子,儿子伏典继承了他的位子,又过了五年,这事可就发了。

一家老小两百多人的宗族可就被曹操灭的啥也不剩,包括伏皇后以及伏皇后所生的俩娃娃全部被杀。

后来的事

按说这应该消停了吧了,但曹操这人生性多疑,走一步看三步的主。汉献帝搁到脑袋上,这始终是一个祸害。

但他不能真的拿刀子把这汉献帝给剁了,毕竟他心坎里还有道义俩字,他想当皇帝,这辈子是不可能了,只能等他的儿子来完成这项任务了。

回头瞅瞅汉献帝,他的后宫里边就只剩下一个宋贵人,虽然这人不会给曹操找太大的麻烦,但架不住过去是个男人就要纳个三妻四妾的,这要是后宫空虚了,再把别人家的女儿弄进去,这还是会给他找麻烦的。

所以他干干脆脆的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让他女儿把汉献帝给看管起来,外戚这条路也就能掐死了,汉献帝也就只能成为孤家寡人了。

但曹操这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了,他感觉一个女儿压根就看不过这汉献帝,所以干干脆脆的就嫁进去三,就算你以后还有其他女人,你能干的过三姐妹?再加上他这个老丈人,这就是铁打的堡垒,一般人就攻不进去。

得咧,这么一做,汉献帝果然老实了,毕竟这三姐妹的外戚就是曹家人,那个曹家人缺心眼了会帮他汉献帝?所以汉献帝和外界的联系全给堵上了。

按说这末代皇帝他捞不到好,不是被人剁了,就是被人剁了,但这汉献帝还是捞了个好,就因为他这三个老婆。

咱瞅三国的时候,曹操的女儿大骂曹氏贵戚,这帮子贵戚也只能受着,这要是一般人,敢骂第一句,轻了大耳瓜子糊上去了,重了这就的剁脑壳。

所以当曹丕当了皇帝之后,对这汉献帝还是不薄的,至少给了个山阳县安度了晚年。

大家伙也知道曹丕这压根就是个笑面虎,肚子那叫个黑,但始终没有冲这汉献帝下黑手,还不是因为汉献帝这三老婆。

一个老婆就让曹丕够受的了,更加何况是三呢?三个女人还一台戏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准确的说,曹操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并不是为了控制汉献帝,而是为了杜绝政治风险。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由于皇帝年幼,作为执政的太后只能依靠自已娘家的亲戚,也就是外戚来掌权,才能控制朝政,因此外戚也成为东汉时期最大的政治势力。



比如跋扈将军梁冀和汉末大将军何进,都是以外戚身份掌握权力,成为东汉著名的权臣,因此把自已的亲戚嫁给皇帝,成为进入仕途的最快也最简单的途径。

如果是亲戚能得到皇帝的宠信,那么将来的荣华富贵和权力巅峰就有可能迅速实现,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外戚的权力来自皇帝,没有皇帝或者皇帝去世,外戚的权力就消失或削弱。



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曹操是靠自已打出来的天下,是自已争取而来的权力,而不是皇帝给的权力,曹操嫁女儿给汉献帝的原因就在于要杜绝政治风险。

因为曹操控制汉献帝时期,所有的政治风险都来自外戚,也就是汉献帝的皇后或妃子的亲戚们带来的。

比如董承,原本就是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侄子,又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因为护卫汉献帝从长安到洛阳,为了永保富贵,因此将自已的女儿嫁给汉献帝。



再比如伏完,原本就是汉桓帝的女婿,一直是朝中重臣,后来将自已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为皇后,因此伏完也成了汉献帝的岳父。

而曹操在执政期间发生的政治风险都是来自于皇帝的老婆方面的外戚,也就是董承与伏完。

董承就是衣带诏的始作俑者,因为女儿是汉献帝的贵妃,又是护卫汉献帝进入洛阳的功臣,担是后来对于曹操的专权不满意,于是以衣带诏为手段,联合了刘备、吴子兰、王子服、吴硕、种辑等人妄图诛杀曹操,夺取权力,可惜被曹操挫败了。



还有伏完,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在看到曹操逼死了董贵妃后,觉得自已地位也不保,因此写信给自已的伏完,希望他能起事诛杀曹操,可是伏完不敢,可是曹操知道这事后,还是诛灭了伏家三族,包括皇后。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曹操意识到政治风险都是来自外戚,为了杜绝以后还会发生这种风险,于是曹操将自已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并且一嫁就是三个,三女共伺一夫。



曹操与之前的外戚不同的是,他的权力不是来自皇帝,而是来自自已,皇帝只不过是曹操手中的一张牌而已,一张政治永远正确的牌。

曹操即使不嫁女儿也能控制汉献帝,从他迎立汉献帝到他诛杀董贵妃及伏皇后时,曹操都是牢牢的控制着汉献帝,他不需要通过嫁女儿来控制汉献帝,但曹操需要通过退女儿来杜绝将来还会发生的外戚产生的政治风险。



曹操已经杀了汉献帝两个女人,怎么也补还两个吧,况且汉献帝虽是个傀儡皇帝,但好歹仍然是个皇帝,皇帝有三宫六院很正常,但是之后汉献帝想要什么女儿,恐怕只有曹操同意了才能要吧。

曹操为了杜绝风险干脆一下子就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他杀掉的两个,另一方面也是堵上汉献帝纳其她女人为妃的途径。



如果曹操有更多的女儿,估计也会嫁过去吧,三国演义就说曹操嫁了七个女儿给汉献帝,说不定还真有这个可能,这样一来,曹操就堵上所有可能的风险,汉献帝也不可能有曹操七个女儿还敢纳其她女人为妃。

再说了,从曹操的角度想问题,如果汉献帝的女人全是自已的女儿,那么将来无论是不是曹家取代刘家,将来的皇帝之后都有曹家血统,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最后,曹操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与曹操写《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样的原因,就是堵上天下人骂曹操的嘴巴,看吧,我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了汉朝皇帝,我只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绝对不会篡夺大汉江山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曹操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实质就是为了控制汉献帝,为什么一嫁就嫁三个,这其中有曹操自己的算计,曹操又怎么可能做亏本的买卖呢。

“衣带诏”的教训

在汉末,宦官和外戚是两大政权,皇帝势必要择一为己所用,汉献帝在被曹操控制以后,身边的宦官势力也被曹操清除得差不多了,留下的也都是替曹操监督自己的。

于是汉献帝要想和曹操叫板,便只得寻外戚势力了。

当时汉献帝身边只有伏皇后、董贵人、宋贵人,而其中只有董贵人的父亲董承有实力,董承是封侯的车骑将军,在汉官中较有威望。

所以汉献帝一个衣带诏来,董承就应声而动了,联合刘服势要把曹操拿下。

当时曹操正处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期,要不是赵达、卢洪两人高密,曹操真的是悬了。

所以要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就要切断刘协与外界的联系,不能让刘协再与外戚勾结。

让自己成为唯一的外戚那绝对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曹操才决定嫁三个女儿给刘协,十八岁温婉的曹宪、十六岁活泼的曹节先入宫,十一岁的曹华待嫁。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堵住刘协充实后宫的所有借口,贤惠大方的、活泼俏皮的都给你弄来了,将来不新鲜了,还有一个小的等着进宫。

一下子刘协就找不到任何的借口纳妃了,也就切断了刘协与外界的联系,这是“衣带诏”给曹操的教训啊,为了以防万一,曹操是走一步看三步啊。

汉臣的“道义”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权臣,还是皇权的掌握者。

但是曹操说了,决不窃取刘家天下,誓死做汉室忠臣。

所以尽管手下人、甚至自己的儿子都劝他称帝,但是曹操还是没有。

这就是一个读书人心中的“道义”所在,绝不可让天下人嗤之以鼻,靠着这点“执念”,曹操在完全有能力登上皇位的时候他没有去做。

而且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世人觉得他就是汉室忠臣,那么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皇帝,足以巩固自己权利的同时,也是向外界表明自己始终是终于汉室的。

提高“身份”

在古代,很讲究出身的,就算凭自己的本事打出了一片天下,如果出身不好,依旧会有人嚼舌根子,依旧会被那些士大夫所鄙视。

曹操最后凭自己打下了一片天,但曹操是太监的孙子,这样的出身是很低贱的,难免还是有人会在背后嚼舌根。

曹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以后,就成为了皇帝的丈人,就是外戚,身份自然高贵不少,也能得到士大夫的支持。

所以,曹操打的算盘是很精的,凡事肯定都是利己才去做的。


煮酒温史


公元213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同年让三个女儿曹节、曹宪、曹华入宫,封为夫人。

公元214年,曹操废除汉献帝的皇后伏寿,逼迫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汉献帝最终同意。

首先来看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的时机。当时曹操已经彻底掌控汉献帝,也基本稳定住北方局势,“称魏公,加九锡、建魏国”这都是篡位之前的征兆。

但是,在同一年曹操却将三个女儿,嫁给了已经成为自己傀儡的汉献帝,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1、为了彰显自己无心篡权的态度

其实曹操“汉贼”之称让其极其不满,为了表明自己无心篡权称帝之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这是一种表现自己不谋逆的态度。

而且,从汉献帝和曹节之后的结局,曹丕让华歆去逼迫汉献帝让位,身为汉献帝皇后也是曹氏女儿的曹节,怒斥华歆。由此可见,当时曹操当初将女儿嫁给汉献帝,可能真得没有什么特殊的交代。

2、控制汉献帝,避免汉末外戚等谋逆情况

如果曹操真的是靠三个女儿,来控制汉献帝,那么大概也真如《三国演义》当中的桥段一样,伏皇后有心想要除掉曹操,被曹操知道后,把伏氏族灭。

而如果是真如演义当中的情况存在,那么曹操将女儿嫁给汉献帝,并且废伏皇后,便是有着避免汉末外戚干政的出现。

需要知道的是,伏皇后做了汉献帝的皇后二十年,出身也较为显赫,在三国乱世之中,如果有心勾结,不利于曹操对汉献帝的控制。

甚至,即便是怂恿汉献帝脱离曹操控制,联合东吴或蜀汉等势力,也是对曹操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曹操让女儿占据后宫之位。

3、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的探究:政治婚姻代表的意义

对于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的原因,并无具体史料解释,但结合当时的情形看,汉献帝的几个妃嫔当中,除了伏皇后,另外的董贵人也并不简单。

董贵人是大臣董承之女,董承曾经称有汉献帝衣带诏讨伐曹操,事败之后被杀,董贵人也被曹操处死。

由此来看,对于当时后宫之中,勾连外戚等势力,反抗曹操的情况,在当时并非完全被杜绝。即便是曹操在基本平定了北方之后,面对依然觊觎自己的蜀汉、东吴势力,曹操不断外出攻伐的过程中,并不想汉献帝这位傀儡皇帝,因为后宫外戚等原因,威胁自己的后方。

并且,结合汉献帝将两女嫁给曹丕来看,曹氏与汉献帝之间通过姻亲紧密联系,三女同一女其实在性质上并无不同,只是在态度上的程度不同而已。或许,将三女都嫁给汉献帝,更能体现曹操自身并不想称帝的决心和态度而已。


最后

其实曹操将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和汉献帝将两个女儿嫁给曹丕,都是政治上的形式而已。即便曹节甚至能为汉献帝呵斥曹丕,但也改变不了这场政治婚姻的性质。


亭安读书


有一个回答提到了三个女儿互相牵制,很对,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曹操是希望女儿能尽可能多地生下汉献帝的儿子。


关于三个女儿互相牵制的问题。如果只嫁一个女儿给汉献帝,确实难保那个女儿会不会倒像汉献帝。因为婚后,女子重视丈夫超过父亲恐怕也是常事,尤其是帝王家。设想一下,曹操的女儿成了汉献帝的皇后,如果曹操要篡位,那个女儿会帮汉献帝还是曹操?汉献帝是皇帝,她就是皇后,曹操做了皇帝,她只能做公主。皇后和公主,哪个地位尊贵?这谁都会算,显然皇后地位更高。所以后来曹丕篡汉的时候,作为汉献帝皇后的曹节就不顾曹丕是自己的兄弟,怒斥他将来必然不能长久,这就是自己的地位使然。而有三个女人同时在汉献帝身边的话,一个如果倒向汉献帝,另两个还是可以为曹操提供帮助,使曹操更好地控制汉献帝。


然后说说第二点,希望女儿尽可能多地为汉献帝生儿子。由于曹操在世时根本没有篡位,所以我们不容易推测曹操的本意究竟是做“周公”还是“王莽”。或许曹操根本没想过要篡位,也不想让儿子曹丕篡位,又或许曹操本来准备自己做皇帝,只是最终没有勇气走出那一步。但不管什么情况,有一点可以肯定,曹操希望尽可能多地控制皇帝,以确保自己及自己的后代能够保持足够的权力。如果曹操心中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那需要的就不仅是控制住汉献帝,更需要在汉献帝之后还有一个听话的小皇帝,那这个小皇帝如果是自己的亲外孙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只嫁一个女儿给汉献帝,且不说汉献帝本有伏皇后,就算如后来发展的那样,轻易把伏皇后废了,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万一她没有生下皇子,而汉献帝又驾崩,或者因为不听话必须要废掉,但曹操本人还不具备篡位的条件,那就必须要再立一个小皇帝来继续做傀儡。如果小皇帝不是曹家人所生,那就会产生新的外戚。东汉素来外戚专权,纵观汉献帝一朝,先有董贵人之父董承,后有伏皇后之父伏完,都要谋害曹操夺取大权。如果最后小皇帝不是曹操女儿生的,那岂不是又培养了一家外戚给曹家造成麻烦?

所以,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就是希望更大可能生下皇子,从而可以立做新君,做好完全准备。


伊耆角木


两汉统治时间接近四百年,曹操在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了建安十八年才打包嫁女给汉献帝刘协,第二年才发生了伏皇后伏诛一案,又过了一年,曹操的二女儿曹节入替了位置,被册立为后。

汉献帝娶了曹操三个女儿,一位皇后两位贵人,在后宫的地位都是很高的,曹操之所以将女儿嫁给汉献帝,一个方面时候因为曹操的女儿确实比较多,大概有七个,所以嫁给汉献帝也是比较好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后宫和朝廷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入后宫之后,就能避免其他出现外戚当政的情况。

曹操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名气的,要不凭他的实力,要硬来,皇帝之位恐怕早就是他的了。不能说曹操不想称帝,到了曹操那种实力谁都会想着称帝,但曹操始终迈不出去那一步。

曹操一生始终没有称帝,不管是什么原因,多少有点对汉室的尊重。而汉献帝也没有被曹操残害,甚至在曹丕称帝后,被封为山阳公,带着曹操的女儿偏居一方,直至病死。



九条德莱文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点。在古代的大家族联姻中,女人从来就只是工具,是一个换取利益的筹码。曹操连嫁三女给汉献帝,其实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

历史上曹操有史可考的女儿共有六位,其中曹宪、曹节、曹华三位被曹操一同嫁给了汉献帝刘协。

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后汉书》)

建安十八年,是个什么时候?那已经是赤壁之战后,曹操放弃南征,专心经营北方,逐马超、破韩遂,将北方基本是定下来了,在朝中其声势达到顶峰,上朝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此时的曹操对于汉献帝的需求显然没有之前征伐天下时来得那么紧要,而且汉献帝已经三十多岁,曹操在这时候选择将三女同嫁一夫,到底是为了怎样的利益?正如题目中所言,一个就够了嘛,意思意思就行了,一下嫁三个就有点夸张了。

因为从提升地位的角度来讲,嫁一个和嫁三个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都是国丈,曹家都是外戚。甚至于曹操想以此来为后面自己或者儿子称帝铺平道路,也是一个就够了。

但是如果再深究一下后面的事情,其实你可发现,曹操此举,其实也颇有道理。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稳定汉献帝这个“不稳定”因素。

众所周知,汉献帝这个人虽然颇有些懦弱,但那是时局所限,其实他很有野心。在成为曹操傀儡之后,他一直心有不甘,处心积虑的想要逃脱囚笼,比如什么董承“衣带诏”事件、伏完密信事件。而这些都直指一个地方——汉献帝后宫。

首先“衣带诏”事件的带头人是车骑将军董承,刘备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从犯,而且早早的就逃之夭夭了,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那般大义。而董承则是汉献帝的大舅子,他妹妹董贵人是汉献帝的宠妃。所以这是一场外戚作乱!

而伏完密信事件,则是在董承失败被杀之后,伏皇后为了帮丈夫翻盘,写密信给自己父亲伏完。伏完在当时也算是大佬一位,德高望重,可以说是曹操控制下的汉臣集团中领头人。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肯定斗不过曹操,虽然有心杀贼,但为了大局,他隐忍不发。因为一旦失败,一定是灭族之祸。

不过,虽然没有动手,并不代表曹操不知道,只不过当时曹操还在四处征战,不会轻易地撕破脸皮。所以伏完安度晚年,而伏皇后可就没那么好运了,遭到了曹操地秋后算账,自己与孩子尽数被害。

而这一切地根源,其实就在于汉献帝,如果他无心反抗,身边地女人们定然也不会豁出命去为他。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曹操嫁女,其实就是为了取代汉献帝地后宫。

如此一来,都是自己女儿,汉献帝不至于能挑动她们来谋杀亲爹吧。而汉献帝好歹是个皇帝,虽然谈不上佳丽三千,那怎么也得多几个老婆吧。所以嫁一个,显然起不到作用,于是就嫁三个。

所以我们在后面看到,曹操在清算伏皇后之后,紧接着女儿曹节就当了皇后,其他两女也都是贵人。汉献帝一生有六个女人,除了曹家三女以外,还有就是因为汉献帝搞事情被杀地董贵人和伏皇后,至于宋贵人,史上记载不多,父亲只是常山太守,没有什么家族势力,翻不起风浪。所以汉献帝地后宫就成了曹家的一言堂了,汉献帝自然也就作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为何要用这种看似安抚的方式去对待汉献帝呢,他完全可以粗暴一点嘛,没有必要去牺牲女儿的幸福。这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首先古代是男权社会嘛,女性本来地位就低,甚至于是政治工具,曹操没有必要过多去考虑女儿的幸福。

而且话说回来,多女嫁一夫在当时本就是合理合法,而且你嫁的还是皇帝啊。虽然这个皇帝是傀儡,但他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受万民敬仰。哪怕是她们老爹曹操,公共场合见到汉献帝也得行礼。

所以,曹操绝对是没有亏待女儿们的。

而对于曹操来说,汉献帝依然是他需要借势之人。对外,师出有名啊,况且当时曹操几乎是彻底平定了北方,下一轮计划便是平定孙刘。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南征孙权,以及与刘备在汉中的宿命之战。

而进行这些战争前,都是需要准备动员的,粮草、兵员甚至于无形的士气,那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那么此时就是汉献帝的工作了,为天子纳粮,为天子当兵、为天子战斗。曹操可以调动的力量绝对会因此而大幅增加,而且有汉献帝,曹操在阵前与刘备孙权骂街都显得更占理啊。

所以,他有必要去安抚汉献帝。就算汉献帝心如明镜,但是天下人不知道啊。她们只会看到汉献帝娶了曹操三个女儿,从此曹操就是国民岳父了,妥妥的一家人。他自然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汉献帝倒是无所谓,反正发不了言。

这就是政治作秀,曹操最为拿手的,类似的事情曹操做的可不少。举个栗子,比如曹操对关羽,无论是在演义还是正史中,那都是出奇得好。在关羽身在曹营那段时间,加官进爵,给钱送马送女人,处处嘘寒问暖,甚至于最后还放虎归山。

为什么?真的因为曹操喜欢关羽吗?作为一代枭雄,曹操应该没那么矫情吧!他其实做这些就是为了做给身边的武将谋臣们看,我曹操是有多么的爱惜人才。关羽能因此被收服当然最好,即使没有,那我曹操也不亏,至少身边的武将谋臣们对我更加的死心塌地,这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对于汉献帝曹操也是如此,汉献帝如果因此真心待我当然最好,如果他依然不服,那也没有关系,至少天下人和那些汉臣们看到了我曹操是怎么对待主子的,“忠臣”二字绝对跑不了。

所以这一招,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那都是血赚不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汉献帝虽然被曹操杀了董贵人和伏皇后,儿子也死了。但是曹操赔给他的这三个女人,其实待汉献帝不薄。后来曹丕称帝,汉献帝能够在在山阳县安度晚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几位夫人。毕竟其与曹丕乃是血亲,在汉献帝失去了威胁的时候,曹丕这个腹黑男也就没有暗下杀手了。


白话历史君


众所周知,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是位悲催的皇帝,他只有皇帝之名,却没有皇帝之权,甚至连正常人的自由也没有,成为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和玩物。他弱冠之年被推上皇位后,先后遭遇董卓、李傕、郭汜、曹操“四大恶人”的挟持和掌控,一直过着“寄人篱下”,忍辱偷生的日子。

特别是到了曹操时,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几乎将汉朝的忠臣斩除殆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饶是如此,曹操对汉献帝刘协还不放心,还使出了一绝招——政治联婚。

据《魏志·文帝纪》记载,曹操一生共有31个孩子,其中有25个儿子,7个女儿。舍不孩子套不住狼,为了套住汉献帝,曹操不惜动了老本,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他。一开始为了汉献帝能全力支持自己,而且防止宫中出现流言蜚语,就用联姻作为筹码,向刘协献出了三个女儿,顺理成章的获得了汉献帝的信任,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在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的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入宫中,封为夫人。

这三姐妹到刘协的宫中后,刚开始只是以夫人相称,一年之后,这三姐妹被同时封为了贵人。三朵金花的横空出世,让刘协的第一任皇后伏寿很是不安,本原本就已年老色衰的她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伏寿决定先下手为强,她写了封信给自己的父亲,让父亲想方法铲除曹操,还自己一个清平世道。

结果很不幸,这封信没能突破曹操的“警戒线”,被曹兵劫获并交给了曹操。曹操当即亮剑了,先是威逼刘协废掉了伏寿,然后把她打入冷宫。伏寿怎么能忍受冷宫的打击,很快便郁闷而死。

通过这件事,曹操觉得得让一个得力的女儿来为自己“分忧”,于是他把女儿曹节推向了皇后的宝座,并寄希望于曹节能当好“间谍”,控制好了汉献帝,确保内部的稳定。

总之,曹操想借着曹节等女儿来控制刘协。但是这个曹节登上皇后之位后却被汉献帝感化了,她竟然由“间谍”,变成了汉献帝的“死粉”。

曹操去世后,曹丕接替了魏王这个位置。结果野心家曹丕可没有曹操那么“含蓄”,继位没多久,便亮剑了——派华歆去逼迫汉献帝让位。

结果手无缚鸡之力的汉献帝任由为之,只有用苦笑和摇头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无奈。然而,关键时刻,曹节却站出来了,她对着华歆就是一顿怒骂,只骂得华歆毫无招架之功,只好悻悻而归。

当然,曹节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很快,蠢蠢欲动的曹丕三番五次地派使者进行威逼。后来,曹节知道这回“骂功”不管用了,但她还是不屈服,于是做出了双管齐下的惊人举:一方面怒而将印玺掷在地上,另一方面泣骂了10个字:“天若有眼,绝不让你长久!”使者惊慌失措的捡起沾上灰尘的印玺。

”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曹节为山阳公夫人。景元元年,曹节病逝,仍以汉朝礼仪合葬于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曹节和她的名字一样,高风亮节,至死都没有放弃与黑恶势力斗争,种种事迹受到后世的赞扬,在民间广为流传。

随后曹丕登帝,封献帝为山阳公。

之后,曹丕终于取而代之成了皇帝。而汉献帝则被废为山阳公,曹节也被降为山阳公夫人。汉献帝和曹节情投意合,二人虽然沦为布衣,无权无势,无富无贵了,但依然恩爱如初,两人相伴终老,死后,两人合葬于禅陵,而曹节谥号献穆皇后,其高风亮节和种种事迹受到后世的赞扬,在民间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所说的10诅咒最后字字应验。后来,魏国的统治只存在了短短的四十五年,就被司马家族窃夺去了,的确没能长久,是巧合还是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