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億基建會拉動房價嗎?

嶽斐兒


在25萬億基建計劃推出來的時候,大家的關注度非常高,大家都在討論,基建計劃是否會拉動房地產的發展,或者說直接一點,會不會推動房價的上漲。

有人覺得,不會。他們也知道,08年4萬億的計劃推出後,房地產迅速走出低迷,開始進入了上升通道。不過他們覺得,現在跟08年,很多因素髮生了改變,比如,現在房價的基數已經非常高,上漲難度大,比如,當時的經濟發展本來就很快,一推動,就會更快,但是現在,經濟發展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不好,即使推動也難以起到明顯的效果,也自然難以對房地產產生什麼直接和積極的作用。

他們的說法看似有道理,但是卻忽視了基建計劃產生各方面的推動,忽略這些,自然不能認清,基建計劃對經濟和房地產的影響。

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會推動經濟的發展。投資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之一,它涉及到各行各業的發展。加大基建項目投入,數以百計的行業會得到利好,這也自然能推動經濟發展。

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會加快目標區域的發展。基建項目的快速啟動,改善區域的交通等多方面的發展環境,能吸引更多民間投資,進而推動片區發展。

大規模的基建項目,可以直接利好於房地產。在一線城市的郊區,因為交通的原因,在這裡生活不便,房子價格也不高。但交通改善後,這樣的區域生活便利性將大大提高,房價自然也會隨之上漲。

另外,這樣多的項目,會提供非常多的工作崗位,會出現很多商機,讓人,至少是部分人收入增加。這是直接的,還有各行各業景氣起來,也會讓很多人收入豐厚起來。

有錢了,購買了強了,自然會支撐和推動房地產的發展。

因為這幾方面的原因,所以我認為,25萬億的基建計劃,會直接利好於房地產,推動房價上漲。




風語歌


需要指出的是,25萬億隻是目前7個省份推出的基建計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省份推出自己的基建計劃。對於這25萬億,這不是一年投入的量,因為很多基建工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完成的,這25萬億當中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只是接近3.5萬億元,其中,福建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河南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因此,很多時候不能只看前面,而是要看其整體的全部內容。



另外,房地產不屬於基建,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那麼25萬億基建會拉動房價嗎?小編認為會對房價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為基建會帶動水泥、鋼鐵、建築材料等價格上升,這樣間接會影響到房地產的發展,當然,影響不會很大,房價的漲幅更多是受供需關係、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的。

而且,這一輪的基建應該不太一樣,可能更多的會投入到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上,不是簡單的重走老路。


錦繡中源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

為什麼投資25萬億基建?

是為了拉動經濟!

那咱們分析一下25萬億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第一:25萬億基建投資,是直接投資基礎建設。

這25萬億相當於定點定事投資,全部必須用在基礎建設上。

基礎建設對老百姓的好處就不用說了。

我們現在出行這麼方便就是見證。

鍵是它對市場經濟的刺激,可以說不亞於上次的4萬億。

只不過上次是全部在房地產,這次是在基建。

但放出來的25萬億,最後會到大家的腰包裡。

腰包有錢了,你就可以瀟灑了!

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立馬顯現。

第二:拉動的產業投資。

基礎建設,可以說是完全高於房地產建設的。

搞建設的朋友可能知道。

一個重大工程,用的設備,投入使用的設備是非常多樣的。

這樣,會直接拉到各個企業的效益。

可以說,這次的25萬億基礎建設,是把整個經濟產業鏈完全拉動了!

這樣,企業的效益變好,或者能抗住這次疫情的影響。

第三:對於房價的影響。

這個就要具體看了!

最起碼,老百姓有錢了,該買房的可能就要出手了!

但,並不代表房價就能上漲。

現在房地產還是以穩為主,住房不炒。

政策方面沒有任何放鬆。

25萬億是拉動的整體經濟,而不是房地產經濟。

只能說幫助一些房企度過難關而已。

所以,這25萬億對房價肯定有影響,但今明兩年來看,作用不大。

但兩年以後,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渠道。

政策變動更加寬鬆,那這25萬億最後肯定有一部分流到房地產。

助推房價上漲。你覺得呢?


狂浪大俠


大概率不會。

上一次4萬億拉動基建是全國性的,而且也是從樓市著手的,當時房價基數低,剛需族規模十分龐大,因此迅速推升樓市行情。

但此次情況卻大不相同,這次的25萬億是由七個省份各自陸續宣佈幾年內投入基建的費用,被金融媒體統計後羅列出的數據,並不是每個省都參與這25萬億。而且此次基建潮來臨之前,是一個已經大漲過多年的樓市,一個剛需族越來越少的樓市,一個正在經歷史上最嚴苛調控的樓市。

此次基建投入資金的方向也比較明確,比如河南,是以提升交通等大工程為主,比如修高鐵、建機場、修高速公路、提升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基礎建設。而不是把錢投放在房地產,這跟當年那次基建潮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最近有些城市有樓市調控寬鬆化的跡象出現,消息一出就迅速被約談,說明此次對於樓市的調控是動真格的。不會因為各省出臺的基建消息而讓樓市再一次推升新的行情。尤其有些三四線城市漲的比二線還高,因為有大基建熱潮出現就會繼續漲嗎?顯然是不現實的。反之,這類城市存在著比二線城市更大的下跌風險。


城市發展報告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至目前,已有河南、雲南、福建、四川、重慶、陝西、河北等15省份推出重點項目投資計劃,2020年度投資規模超6萬億元,其中同步公佈總投資規模的9個省份,總額超過24萬億元。

僅9個省份,總投資規模就超過24萬億,全國總投資規模可能超出想象。在意外衝擊面前,基建發力,無疑將會有效穩定經濟。

當初的“四萬億”,多以傳統基建為主。這一次,新基建和民生基建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突出。

所謂傳統基建,指的是以鐵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網為代表的傳統基建,這是以鋼鐵、水泥為主體的投資建設。

新基建,指的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投資,著眼的是未來的產業佈局,為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時代的基礎設施。

民生領域的投資,指的是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領域建設,對應的是這次意外衝擊暴露的公共建設短板,許多城市的醫療資源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充裕,醫療補短板迫在眉睫。

那會不會大量流入到房地產呢?

我覺得這個情況肯定會存在,既然開閘放水了,也已經修好堤道,讓水按照預期,流入到相關領域。但是有一點是的無法阻擋的,流的過程中,你無法做到不蒸發,不濺出,不會有暗流。所以肯定會有,但是會不會大量的流入呢?這個我覺得不會有,因為ZF不允許,人民不允許,目前的市場行情也不允許。不知你怎麼想?


平安天使守護者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

為什麼投資25萬億基建?

是為了拉動經濟!

那咱們分析一下25萬億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第一:25萬億基建投資,是直接投資基礎建設。

這25萬億相當於定點定事投資,全部必須用在基礎建設上。

基礎建設對老百姓的好處就不用說了。

我們現在出行這麼方便就是見證。

關鍵是它對市場經濟的刺激,可以說不亞於上次的4萬億。

只不過上次是全部在房地產,這次是在基建。

但放出來的25萬億,最後會到大家的腰包裡。

腰包有錢了,你就可以瀟灑了!

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立馬顯現。

第二:拉動的產業投資。

基礎建設,可以說是完全高於房地產建設的。

搞建設的朋友可能知道。

一個重大工程,用的設備,投入使用的設備是非常多樣的。

這樣,會直接拉到各個企業的效益。

可以說,這次的25萬億基礎建設,是把整個經濟產業鏈完全拉動了!

這樣,企業的效益變好,或者能抗住這次疫情的影響。

第三:對於房價的影響。

這個就要具體看了!

最起碼,老百姓有錢了,該買房的可能就要出手了!

但,並不代表房價就能上漲。

現在房地產還是以穩為主,住房不炒。

政策方面沒有任何放鬆。

25萬億是拉動的整體經濟,而不是房地產經濟。

只能說幫助一些房企度過難關而已。

所以,這25萬億對房價肯定有影響,但今明兩年來看,作用不大。

但兩年以後,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渠道。

政策變動更加寬鬆,那這25萬億最後肯定有一部分流到房地產。

助推房價上漲。

你覺得呢?


房產研究所


不會拉動房價上漲。

首先要搞清25萬億基建投資的來歷。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我國出口、消費均面臨下行風險。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穩增長意義重大。要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基建投資發力是穩增長的最重要手段。為此雲南等7省推出了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重點基建項目。

但是基建和房地產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一,基建方面:包括

1.傳統基建,如鐵路、水利、市政、城市軌道交通等。

2.新型基建,是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核心領域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25萬億將主要投資在這兩個基建方面。

二,房地產方面

中央早已定下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房地產投資彈性亦受約束。

從銷售數據看,2018年中國住宅商品房的銷售額為12.64萬億元,二手房交易規模佔全國住宅銷售規模的34.1%,說明中國住房市場正在逐漸步入存量消化市場。

2016年9月至今都是採取緊縮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價穩中有降。

綜上所述,25萬億中流入房地產的部分很小,不會對目前的存量房地產市場造成衝擊。保持房價穩中有降符合國家的調控政策,符合疫情後的總體經濟趨勢,而不會拉動房價上漲。



良潮


25萬億基建從表面上看不會拉動房價,但實際上卻會對樓市造成較大提振作用。

25萬億基建既覆蓋了交通運輸、通訊、水利、供電供氣等傳統基建項目,也涵蓋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項目,這從表面上看和房地產業沒有關係,但對房地產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首先,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會消耗大量的鋼材、水泥、沙子等建築材料,使這些建築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而這些建築材料對房地產開發來說又是必須的,所以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會因此而上升。

其次,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使受益的城市變的更加宜居,更能吸引外來人口,這對樓市購買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三,高達25萬億的基建項目會釋放大量的貨幣流動性,這在提振經濟的同時大概率會引發通貨膨脹等副作用,在社會整體物價水平抬升的情況下,房價將很難獨善其身不上漲。同時,很多人為了財富的保值增值,會更多的將財富投入樓市,這又將抬升樓市的購買力。

所以小編認為,25萬億基建項目雖然從表面上看和房地產業沒有關係,但其實卻會對房價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雨桐撩樓市


國家對房價基礎的調子是穩,不管是穩中有升還是穩中有降都是避免房地產泡沫短期破滅。

大家再來看這25萬億基建投資。

中央早就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央視報道的對新基建七大領域的定位:5G建設、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另外本次疫情暴露的關於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等民生基建也亟待發展。

我個人認為本次基建投資肯定會向新基建有大的傾斜。至於在建設中,部分城市或者相關地段的房價相對原來有增長也是必然的。



弱水三千一瓢抽乾


基建計劃對於房價的助推來自於兩方面。

一方面是目前我國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而基建計劃是利用政府開支和投資來拉動經濟的主要方式,這在我國一般來說都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能夠迅速的讓經濟增速提高,對房價來說起到了支撐作用。

另一方面來說,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房價一直是有助長的作用,同時基建的投資往往通過房地產來收回,比如在北京與天津之間修建高鐵之後,天津房價就會上漲,這就是基建對房地產和土地價格上漲帶來的作用。

但是現在需要明白的一點是,整體房地產是否還有這樣上漲的空間我們都知道,房地產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一直處於迅速的增長階段,但是到了2018年這種上漲的速度開始放緩,可以說整體房價的上漲空間已經不多了,未來房地產很難出現整體快速上漲的情況。

不過在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區的房價則可能出現分化,比如說利用基建核心城市周邊建設多個衛星城,那麼這些衛星城市的房價就有可能因為基建而出現迅猛的增長,未來我們很可能看到的也就是這樣的增長。

因此如果要放眼全國基建項目,對於房地產價格肯定有支撐,但是這樣的支撐可能只會在局部地區起到大規模的拉動作用,而對於整體房價來說,雖然有一定支撐,但是總體幅度不會太大。

所以,要是說這份基建計劃對房價沒有一點影響是騙人的,總體而言25萬億的基建計劃對於房價來說肯定是有一定推動作用,但是推動幅度不會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