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大多數的汽車都是前輪驅動?

陽哥買車不差錢


輕量化&減少製造成本,前輪驅動汽車風靡的核心因素。

汽車初期是以後輪驅動為主,而且不分車型大多都使用非承載式車身,原因為後驅汽車有更理想的承載能力、非承載式車身有強大的抗扭剛度(抗變形能力),有這兩個特點才能符合非常複雜的路面情況。

不過這種結構的汽車也有“致命缺點”:結構複雜,整備質量(重量)過高。

石油作為非可再生能源總是用一些少一些,在近五十年中世界範圍內多次預測了石油枯竭的日期,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最新數據2000億噸;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下,儲能應該已經明朗,參考年均57億噸以上的全球消耗量,汽車輕量化以及電氣化是勢在必行的。

汽車每輕量化一百公斤,油耗可以平均降低0.5L/100km,全球汽車保有量突破10億臺,年均行駛里程沒有精確的計算,但無需統計也會是天文數字;保守計算按照10億車每天行駛100公里,一天則可以節油5億升(約合36萬噸),這一數據還只是按照低到不嫩再低的標準算著玩,真實節能比例應該會誇張的多。

所以汽車輕量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道路也不再像曾經以土路為主,鋪裝路面的延伸不需要家用車輛有強勁的抗扭能力和越野性能;再者貨運運輸行業也足夠發達,家用汽車不需要誇張的承載能力,那麼後驅和四驅的意義都不大了,這些因素正是為輕量化打下的基礎,輕量化則是後驅改前驅。

1、後驅指發動機變速箱與後橋垂直,發動機佈局在車身前部但通過傳動軸將動力輸出到後橋,由傳動機構負責輸出到車輪。

2、前驅指發動機變速箱與前橋平行,動力直接傳遞向兩側車輪,以前輪輸出動力拉動後輪行駛。

由後驅改為前驅首先減去了傳動軸的重量,後橋也不需要複雜的傳動結構,橫置發動機匹配的變速箱也可以小型化,這三點配置減少的重量不足100公斤但也是相當可觀的;而且減少的傳動結構也能有效降低製造成本,包括橫置變速箱與縱置變速箱的製造成本也會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後驅車和四驅車在今天反而成為高端車的“專用結構”,這就是前驅車會普及的主要原因。




天和Auto


一、省略傳動軸裝置,減輕了車重量,結構比較緊湊。

二、有效地利用了發動機室的空間,駕駛室內空間較為寬敞,並有利於降低,使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適性。

三、發動機靠近驅動輪,動力傳遞效率高,燃油經濟性好。

四、發動機等總成前置,增加前軸的負荷,提高了轎車高速行駛時操縱穩定性和制動時的方向穩定性。

五、簡化了後懸架系統。

六、在積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駛時,靠前輪牽拉車身有利於保證方向穩定。

七、汽車散熱器佈置在汽車前部,散熱條件,好發動機可得到足夠的冷卻。

八、行李箱佈置在汽車後部,所以有足夠大的行李箱空間。





搞笑一下下


隨著人們購買能力的提高,買車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買汽車的時候,消費者都是小心翼翼的,除了要規劃資金以外,也要根據汽車品牌保值率,後期保養等多方面考慮,面對琳琅滿目的汽車,確實不知道如何下手。
而且有一個現象大家也都不少注意,就是為什麼一般的私家車都是前驅?而高端的汽車都是後驅?接下來詳細來了解一下。

提到私家車,大多數的價位都是在十幾萬左右,這也是度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所及,這種汽車有很多,比如卡羅拉、朗逸、邁銳寶、雅閣、帕薩特等等,汽車驅動方式大多數都是前驅。


前驅主要的優勢:整體重量較輕,沒有太大的負載能力,前驅車的結構大多數較為緊湊,而且車頭的質量更大,這樣的設計就好在於駕駛室更加的寬敞,從而提高整體行駛舒適性,因為巧妙的結構設計,能夠使得前驅汽車的動力性會更好,傳動效果有所提升,並且更加的省油,這也是許多消費者更加關心的地方。

因為使用了前驅驅動,汽車也捨棄了後驅所需要的傳動軸等配件,使得底盤變得更加平整可靠,畢竟不需要搭載更多的配件,前驅車後備箱也要比後驅車要大很多,能夠放更多的物品,給駕駛者更好的體驗,這也是前驅車最暢銷的原因之一,說白了就是更符合家用。


而後驅車,一些高端汽車為什麼使用後驅呢?後驅車一般都是一些高端的品牌,主要優勢是操控方面要比前驅車好很多,因為後驅車的轉向和驅動分別由前後輪胎負責,所以各個輪胎的負荷更加的均勻,加速和轉向的時候,汽車的重心更加穩定,因此操控性會更好。

再者,由於後驅車結構的因素,使得前後的重量分佈較為平衡,在緊急制動時後後續車穩定性會更好,安全係數也會相應的增高,所以這也是不少高端車一直使用後驅的方式。


看到以上的介紹信息,相信您對前驅車和後驅車已經有了大致瞭解,那麼到底前驅好還是後驅好呢?在小編看來,前驅並沒有人們想象那麼差,後驅也並非人們說的那麼好,要不然怎麼超級跑車都是四驅或者後驅呢?重操控性的寶馬5系也是典型的前置前驅呢?這已經充分說明了後驅的操控性優勢了。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主俱樂部


安全,簡單。安全是說,前驅車不易甩尾,尤其是雨雪天。簡單是傳動系統比後驅車簡單。


tree5433


主要是是造價的考慮,能生去省去了傳動軸的麻煩,另外,如果是後輪驅動,需要技術配置上的要求也那麼高,最後就是消費者的認可,對於後驅的車型,在雨雪天氣下很容易打滑,所以大部分的汽車都是前輪驅動!


長城汽車金融


前輪驅動指汽車設計中,發動機只驅動一對前輪的動力分配方式。現在,大部分轎車都採用前輪驅動的配置。而在汽車發展的早期,後輪驅動的設計則更為普遍。

主要優點

1.造價低、效率高、廠家設計生產汽車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造價,前驅相對後驅來說,不論設計、生產都比後驅費用低。前驅車不需要傳動軸、後驅動軸、後齒輪箱、傳動系統、後驅有所不同,變速器、差速器被裝配在一個殼體中,組件少而且集中並且由於動力傳遞直接減少損耗,運轉效率高。

2.減輕重量,同樣排量功率汽車的自重越輕,加速越容易,剎車距離越短也越省油,前驅車的機械組件相對於後驅車少而且簡單,所以能減輕不少重量,而且因為發動機驅動橋的重量都加載在作為驅動輪的前輪,有助於增加車輛的牽引力,這在光滑的路面非常有利。

3.增加內部空間,這可以說是前驅車對後驅車最大的優勢之一,前驅車沒有傳動軸所以不需要像後驅車那樣在地板上給後驅設備留出空間,所以在空間的利用上有很多的餘地,同時前驅車沒有後差速器,行李箱的空間也增大不少。

擴展資料:

汽車最早就是後驅的,貨車仍然是後驅,它不代表先進和高級。 80年代,轎車紛紛從後驅到前驅,是一大進步。從前的轎車為什麼不用前驅呢? 前驅車,最大的優點是降低了底盤,從而加大了空間,使空間容易佈置。 其次的優點是提高了舒適性。

當遇到一個障礙物的時候,比如一塊磚、一個小石頭,一根管子,前驅動輪很容易越過去,後輪也容易拖過去,而不發生減速,後驅的車,前輪沒有驅動力,就會起到“剎車”效果,瞬間的降速,就使得汽車速度的平穩性被破壞,坐車的人會“前仰後合”。


愛因斯坦GG


現在大街上行駛的轎車中超過90%為前輪驅動轎車,而在前驅轎車中又以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為主。但是前輪驅動成為轎車的主流驅動型式還是近40年的事情。

從1886年汽車發動機到20世紀70年代,後輪驅動型式一直占主導地位。早期的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底盤雖然有它的優點,但是動力傳動系統不夠緊湊,對於經濟型轎車來說這就是個缺點,一直以來汽車工程師都在嘗試最佳的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轎車方案,歷經超過半世紀的嘗試最終才確立今天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轎車最佳底盤設計。

19世紀末雖然現代汽車底盤的結構還沒有問世,但是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的好處汽車工程師很早就領悟到了。第一款前輪驅動汽車誕生在1895和1898年之間,奧地利的Grf & Stift汽車公司生產了一款裝備單缸發動機的汽車,可以說這是世界上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

1898年法國汽車製造商Socit Parisienne製造的前輪驅動轎車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1898年的美國和西班牙戰爭結束後,J沃爾特克里斯蒂在美國設計了一款前輪驅動的汽車,但由於沒有市場,因而他這一嘗試失敗了。

1908年J沃爾特克里斯蒂的V4發動機前橫置發動機賽車

下一個成功應用前輪驅動的汽車是美國人亨利米勒於1924年設計的米勒122賽車。但是,這一新技術受到了美國大汽車生產廠商的冷落,似乎前輪驅動底盤只適合於賽車。只有Ruxton和Cord這兩個美國轎車製造商和一個英國豪華轎車製造商Alvis做了嘗試,前驅動轎車新穎的低底盤車身確實很吸引人,不過,不論是Ruxton 200還是Cord L29轎車,由於價格高昂且車輛故障較多,它們的銷售量都不大,因而談不上成功。

1929年CORD L29

世界上第一款市場成功的前輪驅動轎車應該是德國汽車聯盟在1931年推出的DKW F1緊湊型家庭轎車,1932年和1933年阿德勒(Adler)和汽車聯盟的奧迪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前輪驅動轎車,而1934年法國雪鐵龍公司推出的Traction Avant轎車更是讓前輪驅動這個概念深入人心了。

1931年DKW F1

1934年雪鐵龍Traction Avant

這時候的前輪驅動轎車在設計上還處於摸索階段,底盤結構上更像是前置發動機後輪驅動的轎車,其動力仍然為縱置結構,變速箱在發動機前,這樣的設計使車頭很長,帶來的問題是車輛的轉彎半徑較大。同時,20世紀30年代中期之前的前輪驅動底盤技術還不成熟,傳動系統的可靠性不高,車輛的最高時速只能在

120公里

以下。

雪鐵龍2CV一直生產到了上世紀80年代

1948年,雪鐵龍2CV家庭轎車開始批量生產,它完善了前輪驅動系統,其風冷水平對置鋁合金發動機安裝在前輪之前,通過柔性的萬向節作為驅動軸關節,因而縮小了動力系統的體積。正是這款轎車出色的表現,使前輪驅動轎車得到進一步普及。1955雪鐵龍推出的DS車更是一款成功的前輪驅動轎車,這個時期,法國的潘哈德、德國的汽車聯盟、意大利的阿爾法羅密歐和瑞典的薩博都生產了各自前輪驅動的轎車,前輪驅動底盤的轎車已經開始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

雪鐵龍DS

20世紀50年代是前輪驅動轎車技術發展與成熟的里程碑時期,1959年英國Austin汽車公司推出了Austin7(後更名為AustinMini)和MorrisMini轎車,它們採用的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結構在當時的緊湊家庭車中屬於創新設計,因而有效縮短了發動機艙的長度,正是這款車成為今天主流前輪轎車底盤設計的基礎。

Austin 7

但是Mini的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設計並沒有流行,因為它並不是完美的,變速箱和發動機共享單個油槽。但是由於發動機的散熱器安裝在發動機的側面,冷卻效果並不好。其設計帶來的另一個不便是當需要維修變速箱時需要把發動機同時也拆下來。維修保養的不便並沒有完全把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有點完全體現出來。

AutobianchiPrimula

在60年代初期,菲亞特的主設計師Dante Giacosa開始了自己的新一代家庭轎車底盤設計構思。1964年,在菲亞特汽車公司的主導下,意大利的Autobianchi汽車公司(菲亞特、倍耐利和bianchi組建的汽車公司)推出了 Primula型轎車,這款菲亞特製造的首輛前驅轎車採用了Dante Giacosa設計的動力驅動系統。

其特點是發動機橫置在發動機車艙中,手動變速箱在發動機的一端、差速器之上的位置上,離合器鬆開機構和獨特的長短傳動軸設計更是巧妙。這輛緊湊型轎車還採用了四輪盤式制動器,這和當時西歐流行的緊湊型轎車完全不同。雖然動力傳動系統設計新穎,但是車輛的懸掛依然是鋼板彈簧,這個設計相對保守。

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後,Dante Giacosa很清楚Autobianchi Primula的底盤結構還有改進的餘地。他注意到了美國福特轎車上採用的麥佛遜獨立懸掛系統,這種懸掛具有結構緊湊、減震效果好的優點。1969年Fiat128轎車問世,它吸收了AutobianchiPrimula的優點,優化了動力傳動系統結構設計,一個新的設計是前輪採用了麥佛遜獨立懸掛。這樣,它成為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前橫置發動機、變速箱和發動機一體化的結構設計以及前懸掛為麥佛遜獨立懸掛的轎車。

在Fiat128問世前,前驅轎車屬於有特點並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車類型,而Fiat 128的底盤設計體現出了空間以及綜合性能方面無可比擬的優勢,因而被稱為是突破前驅設計的一款車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種前驅底盤設計迅速在全世界流行併成為了緊湊級家庭轎車的設計標準直到今天(一些豪華車型也採用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尚

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轎車從70年代開始在歐洲開始流行,進入中國則要晚些時間,80年代中國開始進口的中擋西方轎車中不少是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設計的了。1988年,中國生產的第一款採用前橫置發動機、前輪驅動底盤的轎車在天津微型客車廠下線,這就是引進日本大發Charade轎車技術的天津夏利轎車。











喜歡汽車的孩子


 世界上的豪華車幾乎都是後輪驅動,中級和微型車基本都是前驅的。前驅車俯著力好,起速快,行車比較穩,利於在城市裡行駛.後輪驅動起速慢,舵輪輕,利於跑長途。  前驅車造價便宜,省油,經濟實用;但容易產生轉向不足,使駕駛員總要彎內推頭,說白了,前驅車重量分配基本上都在前面.過彎時候明顯頭重腳輕,不適合做激烈的操控動作,但日常行駛是沒問題的.  後驅車的造價稍貴一點,但操控靈活,扭力大,但有著轉向過度的特性.嚴重的時候甚至要反輪修正整車姿態,否則就會失控.後驅車由於驅動方式和造價綜合考慮,一般只用在SUV,跑車,高級轎車上.其前後重量分配較前驅車要合理的多.


甘肅萬通汽車學校WT


因為前輪驅動比後輪驅動省油,因為前輪驅動動力比後輪驅動來的弱,因為前輪驅動比後輪驅動造車成本較低,因為前輪驅動後排空間比後輪驅動大!站在以汽車角度來講,後輪驅動絕對比前輪驅動好,冰雪地區除外。總結一句,因為世界上窮人比富人多!!!


糊您糊塗


主要是成本,你去看看貴的車,大部分還是後驅呢。比如寶馬。後驅會增加很長的傳動軸,因為發動機大部分都佈置在機艙內。因素很多,主要是成本。緊湊型便宜,車小,佈置空間有限。大中豪華車,貴,車大,佈置空間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