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清史稿》:忠於事主,始終一節,錫以美諡,誠無愧焉。

索尼:滿族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由於其父赫舍裡·碩色和叔叔赫舍裡·希福通曉滿語及蒙、漢文字,一起入值文館,被清太祖努爾哈赤賜號為“巴克什”,授索尼為一等侍衛。後隨清太宗皇太極征伐後,屢建戰功,累進一等伯。歷經福臨傳位之爭,在順治初年由於不依附多爾袞,被誣告,遭連坐消爵,順治十七年起復任職。後於順治十八年,順治駕崩,遺詔讓索尼擔任四大輔臣之首輔佐康熙繼位,為子孫鋪開了從政道路,達到一生權力高峰。

索尼一生歷經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四朝,堪稱清朝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四朝元老之一。那他為什麼能夠屹立四朝不倒,頗受清朝前期統治者的器重呢?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索尼畫像

名門之後,文武雙全,為官清廉

天聰元年(1627年),在寧錦之戰中,索尼跟從清太宗皇太極攻打錦州,並在寧遠周邊偵察明軍動向 ,從而為寧遠大捷立下戰功,受到皇太極大力嘉獎。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親征蒙古喀爾喀部,下詔在外藩蒙古徵兵,而科爾沁部的人卻不去參加,所以太宗命索尼與侍衛阿珠祜去科爾沁頒詔嚴斥科爾沁部首領土謝圖額駙奧巴 。奧巴本是蒙古臺吉(類似於貝勒、貝子的意思),歸降後金以後,清太祖努爾哈赤將貝勒舒爾哈齊之女嫁給他,他成為了後金的駙馬爺。但是後來,額駙奧巴屢屢背約,暗地裡偷偷和明朝來往密切,所以在皇太極徵兵的時候他拒絕參見,也不派兵參戰。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後金入關前主要戰役

索尼到達科爾沁部之後,奧巴令的部下送給索尼很多牲畜作為賄賂,索尼一概不受,並嚴厲斥責他們說:“爾汗有異心,爾物豈可食耶?”。當時奧巴因患有足疾不便接見來使,索尼便與阿珠祜參見公主(舒爾哈齊之女),並把皇太極諭旨傳達給她。奧巴聽說之後,有點害怕了,趕緊讓部下攙扶著前去接見索尼,還假惺惺地問:“此為誰?”索尼說:“吾儕天使也!爾有罪,義當絕。今特以公主故,使來餽問耳。”面對索尼的義正言辭,奧巴無言以對。講完,索尼生氣的拂袖而去,這讓奧巴感到大事不妙,趕緊磕頭認錯,表示想要入朝向皇太極請罪。索尼的如此做法,讓皇太極十分高興,大為讚賞。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天聰三年(1629年),索尼跟隨皇太極率大軍繞道蒙古突入內地,逼近明朝京師,史稱“己巳之變”,崇禎派大將袁崇煥前來應戰,在北京城東南列陣以待。皇長子貝勒豪格率先出擊,突入明軍陣地,明軍大舉趕來,箭矢如雨,豪格處於被包圍態勢。情況十分危急,索尼見狀,立刻躍馬而上殺入陣地,斬殺明軍無數,將皇長子豪格救出重圍 。天聰四年(1630年),索尼率軍駐守京東重鎮永平。天聰五年(1631年),索尼被提拔為吏部啟心郎。跟從皇太極圍攻大淩河,史稱“大淩河之戰”。明軍自錦州前來救援,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守將祖大壽率部投降,此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天聰六年(1632年),索尼跟隨清軍征討察哈爾,攻掠山西大同等地,奪取了阜臺寨。因戰功卓著封為牛錄章京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就是騎都尉),仍然在內院任職 。崇德八年(1643年),朝廷考察他往日的功勞,進封為三等甲喇章京。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寧遠之戰

忠於先帝,不依附多爾袞,遭誣陷被罷官抄家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太極猝死於盛京。由於皇太極死的突然,所以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冊立皇儲的遺詔,這就導致大清皇位空懸,進一步促使睿親王多爾袞與肅親王豪格兩派之間的矛盾激化升級。其中,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來繼承皇位,以繼續保持兩黃旗的優越地位。九月二十六日,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多爾袞的情勢下,睿親王多爾袞為實現利益最大化急召索尼商議冊立之事。索尼說:“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索尼的意思很明確,先帝皇太極有皇子在世,應該選其中一人繼位,選其他人是不合適的,委婉的表明不支持皇太極。當天晚上,巴牙喇纛章京圖賴(佟國維父親)去拜訪索尼,告訴他一定要立皇子。第二天一早,兩黃旗大臣在大清門前盟誓,令兩黃旗巴牙喇兵張弓搭箭,包圍崇政殿,索尼率領他們進去商議新君。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皇太極畫像

當時,諸王大臣列坐在東西廡殿,索尼及巴圖魯鄂拜(鄂爾泰之父)首先提出立皇子為帝,被睿親王多爾袞強行趕了出來。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建議睿親王多爾袞即帝位,多爾袞猶豫再三,沒有答應。豫親王多鐸說:“若不允,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多爾袞說:“肅親王亦有名,不獨王也。”豫親王又說:“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禮親王代善說:“睿親王若允,我國之福。否則當立皇子。我老矣,能勝此耶?”經過一番激烈角逐,眾王決定擁立太宗第九子六歲的福臨即位,由睿親王多爾袞擔任攝政王。索尼與譚泰、圖賴、鞏阿岱、錫翰、鄂拜在三官廟盟誓,發誓忠心輔佐幼主,六人一體。不久,都統何洛會等誣告肅親王豪格,豪格被削爵,多爾袞下詔褒獎索尼不依附於豪格一黨,賜給他鞍馬一副 。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多爾袞畫像

順治二年(1645年),索尼晉封為二等昂邦章京。多爾袞解除了索尼啟心郎的職位,但仍理六部之事。當時睿親王多爾袞專擅朝政,譚泰、鞏阿岱、錫翰等人都背盟依附於多爾袞,唯獨索尼堅持不依附他。重修紫禁城時,睿親王多爾袞也在修建他自己的府邸,工部也就偏向多爾袞,工匠雜役大多都去營建睿親王府。當時有個大臣叫佟機,對多爾袞有不滿,多爾袞想要殺他,但是索尼卻極力為其開脫,於是多爾袞開始更加記恨索尼。多爾袞曾召集諸大臣商議分封諸王,遭到索尼嚴厲反對。鞏阿岱、錫翰向多爾袞進言:“索尼不欲王平天下乎?”並請求多爾袞處置索尼,多爾袞並未理會。後來索尼揭發譚泰私自藏匿諭旨,譚泰因此而被削去公爵;結果索尼被譚泰倒打一耙,舉報索尼把內庫的漆琴私自贈與他人,索尼因此也被削爵。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順治畫像

順治三年(1646年),圖賴彈劾譚泰心懷不滿,詞語之中涉及了索尼。原來,在順治初年,清軍分道進剿西安的農民軍殘部,譚泰遲遲才去,並且無戰功。到了豫親王多鐸進攻江南的時候,譚泰與圖賴都說不願前去。圖賴將這件事告訴了索尼,讓他上奏睿親王多爾袞,傳書的人知道了這件事居然私自處理,害怕譚泰獲罪,將書信沉到了河裡。圖賴重提此事,逮捕了當時送信的塞爾特,讓他謊稱書信已經交給了索尼。索尼獲罪之後,諸大臣一致認為索尼按罪當斬,多爾袞親自去審訊索尼,索尼說:“我之前告發了譚泰藏匿詔書的罪,如今會扣掉圖賴的書信維護他嗎?”多爾袞又去審訊送信之人,之後真相大白。索尼恢復了世職,然而多爾袞和譚泰等人依然非常記恨索尼。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順治劇照

順治五年(1648年),正值清明時節,多爾袞遣索尼去盛京拜祭昭陵,將要出發之時,貝子屯齊誣告索尼與圖賴等人謀立肅親王豪格,論罪當處死,朝廷予以從輕處理,索尼被奪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

嚴明法度,受順治重用,四大輔臣之首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親政之後特召索尼回來,恢復之前的世職。加封世襲一等伯,提拔為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 ,成為順治朝位首席滿洲大臣。索尼在任其間,嚴明法度,力求賞罰分明。他提出一個重要的建議,除了開國元勳的官職可享受世襲,今後如果沒有特殊的戰功,不要再輕賜世襲的待遇。他還主張打擊奸商,抑制豪強。他的這些政治主張的實施,對緩和社會矛盾,推動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索尼劇照

順治十七年(1660年),索尼應詔上疏:“老百姓常有出現冤屈的現象,但是衙門卻不詳加審理,所以請求進行嚴察,以使朝廷能及時知道民情概況。大清的開國諸臣,自從官拜他喇布勒哈番以上的都有功勞,應該賞賜世襲的官爵;以後出現賞賜的官爵,沒有有多少戰功的,奏請不要賞賜給他們世襲的敕書。在外鎮守的藩鎮,各地風俗不一樣,如果將朝廷的法令強加給他們的話,恐怕他們會滋擾生事,請朝廷對他們寬容相待。大臣有騷擾商旅的行為請求朝廷進行制止。諸王貝勒及大臣私自引玉泉山的水進行灌溉,泉水馬上就陷入乾涸。邊境和外地的木材,都是商人僱人前去採伐。如今又為大臣私自強佔了,導致商人的利益大受損害。朝廷大臣不為公事而殫精竭慮,卻只顧著裝飾自己的府邸,請朝廷制止這種現象。”索尼的奏疏遞進之後,順治帝以為索尼的言行屬實,下令實行。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蘇克薩哈、遏必隆、索尼、鰲拜劇照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順治遺詔令三皇子玄燁繼位,並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共同輔政。索尼聽聞順治帝的遺命,跪著告訴諸王貝勒,請他們共任國政,諸王貝勒都說:“大行皇帝深知汝四大臣,委以國家重務,誰敢幹預?”

於是索尼等人去奏知皇太后孝莊,在皇天及大行皇帝前盟誓,其辭說:“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保翊衝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各為身謀,有違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兇誅。”誓言完畢之後,開始輔佐康熙帝。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四大輔臣朝拜新君康熙

勤於政事,忠心為國,御賜死後哀榮

在輔政的最初二三年裡,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遵循誓言,頗能和衷共濟,對清政權的鞏固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軍事上,繼續掃蕩南明殘餘勢力和農民軍餘部的抗清鬥爭,確立了清廷對全國的統一。戰爭結束後,索尼等四大輔臣決策,通令各地安撫留名,鼓勵墾荒,耕地面積穩步增長。還實行賑濟蠲免,以紓民力。四大輔臣採取一系列恢復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很快使殘破的農業出現新的局面。藩國朝鮮曾這樣評論:“府庫充溢,年穀屢登,人物繁盛。” 在政治上的建樹,遵照順治帝遺囑,裁撤十三衙門,重建內務府,從而便消除了宦官亂政的可能性。整頓吏治,賞罰分明,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監督。這對於掃除前明貪汙受賄之風的流毒,提高辦事效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所有這些進展,都是在他們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取得的。它為將來康熙親政奠定了基礎。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四大輔臣劇照

康熙帝即位之後,鰲拜日益囂張跋扈。見鰲拜的勢力越來越大,而且鰲拜與議政大臣蘇克薩哈勢不相容,索尼為了避免引火燒身,就置身事外,稱病不出。在鑲黃旗與正白旗圈換土地這個問題上,鰲拜與蘇克薩哈兩人的矛盾勢同水火。鰲拜有意壓正白旗,堅持兩旗土地對換,正白旗土地不足,另撥民地補充。朝廷內外“皆言不便”。 屬正白旗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說:“地土分撥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間地土不許再圈之旨,不便更換,請將八旗移文駁回。” 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也持反對意見。鰲拜大怒,即以此事,謀興大獄,下刑部議罪,必欲置之於死地。年已十三歲的康熙帝召四輔臣詢問。屬兩黃旗的索尼、遏必隆對鰲拜“堅奏蘇納海等應置重典”一事不表示反對,而屬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沉默不語。康熙帝看出輔臣存在意見分歧,索性就沒有批准。專橫跋扈的鰲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裡,假借皇帝的名義,把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人處死。而更換旗地一事,讓鰲拜與蘇克薩哈結怨更深。索尼對蘇克薩哈早有厭惡之感,雖然對鰲拜專權也非常不滿,但是畢竟同屬兩黃旗,根本利益一致。遏必隆與鰲拜同旗,結為一黨,凡事附和。這就給他專權、排擠打擊蘇克薩哈開了方便之門。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孝莊皇太后劇照

康熙四年(1665年),眼看鰲拜權傾朝野,孝莊太皇太后為達到遏制鰲拜的目的,轉而籠絡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兩朝均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皇嫡母孝惠章皇后)選擇皇后的傳統,冊立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其實在候選人中,既有鰲拜的女兒,又有遏必隆的女兒,選誰為皇后必然會導致皇后所在家族力量的壯大,當時,鰲拜的狂妄已經日益暴露出來。因此,鰲拜的女兒被第一個從名單中去除。遏必隆是一個兩邊倒的人物,哪一方強大,他就傾向於那一方,對待遏必隆既不能完全依靠,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遏必隆的女兒(孝昭仁皇后)入宮為庶妃。同時,赫舍里氏的上位之路也頗為坎坷,鰲拜上奏以:

“若將噶布喇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皇后之理?”(因為在清朝建立以前,赫舍里氏的家族僅是哈達部人,而如今皇帝作為八旗的共主已經多年,索尼家族在太宗朝就有了世職世爵及數個佐領。所謂女真舊族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在康熙四年九月年僅12歲的赫舍里氏冊封皇后。

四朝元老索尼為什麼能成為清朝政壇的常青樹

《康熙王朝》康熙與皇后赫舍裡劇照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一起上書請求年滿14歲的康熙帝親政。康熙帝沒有馬上答應,而下詔褒獎索尼忠心為國,加授一等公,與前授一等伯一起世襲。索尼力辭,康熙帝沒有準許。同年六月,索尼病逝,諡號文忠。康熙十三年(1674年),索尼的孫女孝誠仁皇后駕崩,康熙特授索尼一等公,世襲。

索尼的死讓鰲拜失去了制約,更加無所顧忌。同年七月,孝莊決定讓玄燁親政。康熙親政後,以索尼第五子心裕襲一等伯,第六子法保襲一等公,授內大臣之職。同時,其長子噶布喇、次子噶布拉俱為領侍衛內大臣,第三子侍衛索額圖,則成了康熙擒鰲拜的得力助手,後官至大學士,成為康熙中晚期的首輔大臣。

結語:

索尼,對於一切事情都是未雨綢繆,老成持重,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的一生呢功勞持重、勞苦功高、鞠躬盡瘁,榮譽加身。手握大權的同時,既不得罪同朝大臣,也不受到皇帝猜忌,所以到死都做皇帝愛將、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