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是怎麼回事,這事看起來神祕,其實科學也能解釋

扶乩是一種古老的請神儀式,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說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方人的紫姑神信仰。

因為歷史悠久,程序嚴謹,手法多變,自古以來,“扶乩”這種活動確實很能糊弄人,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紛紛說:某某村的某人可神了,能用扶乩可以請來“仙姑”,“神”會“顯靈”,回答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靈驗無比。明清以來的文學作品裡,有很多有關扶乩的記載,比如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提及,籠翠庵的妙玉是個扶乩高手,可以占卜。

“扶乩”是怎麼回事,這事看起來神秘,其實科學也能解釋

央視版《紅樓夢》劇照,大觀園裡的扶乩高手:妙玉

真有這麼神嗎?現在我們來談談“扶乩”背後的真相。

“扶乩”的時候,要用一支“乩筆”和一個用來寫字的“沙盤”。有的“乩筆”是用兩根象筷子一樣的木棒,釘成“丁”字形的木架,上面綁一根木筆。有的“乩筆”是把木筆綁在籮圈或畚箕等用具上做成的。“沙盤”也有用“米盤”的。

“扶乩”是怎麼回事,這事看起來神秘,其實科學也能解釋

扶乩場景的雕塑

“乩筆”往往由一個“扶乩”的人用兩手的食指托住;或者有兩個“扶乩”的人(童男童女,一般要矇眼睛),各用一個手指在中間抬住木架或籮圈等,木筆的下端放在沙盤或米盤上。“扶乩”的時候,還要燒香點燭,焚化符紙,祈求“神靈”下凡。越祈求,“乩筆”動得越快。。不明底細的人,還以為真是“乩筆”自已在飛快地移動哩!。施行儀式者趁機說,這是什麼“神”、什麼“仙姑”附在拿“乩筆”的人身上,借他們的手寫的“天機”,能指點人們“趨吉避凶”。

簡單的“扶乩”只用“乩筆”擺動幾下來定吉凶。也有用來猜年齡的,“乩筆”動一下就算是一歲。比較複雜的“扶乩”能應人們的要求,在沙盤上用“乩筆”寫詩或畫畫。有的就讓“乩筆”在寫滿字的紙上隨意亂動,最後突然停在某一個字上。這樣連續來幾次,每次都點上一個字,就可以湊成一句話或者一首詩,然後再解釋意思。

“扶乩”是怎麼回事,這事看起來神秘,其實科學也能解釋

扶乩儀式

“扶乩”儀式看起來好象很神奇,其實全是套路。

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神”或“仙姑”,當然也絕不會真有“神仙附體”這回事。在宋代的道教典籍《道法會元‧太上天壇玉格》中就明確記載:“一切上真天仙神將,不附生人之體,若輒附人語者,決是邪魔外道”。意思是說,一切正神,絕對不會附身於人,不然就是邪魔惡靈,所以通過儀式就可以請正神附體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即使退一步說,你通過儀式請來了那種修為比較低的靈體或者修煉的東西,萬一送不走,豈不是要招來大禍嗎?

那麼,為何扶乩時乩筆會不由自主的動呢,難道真的是請來的神仙在操控著給人以指示嗎?

原來,“乩筆”之所以會動,是“扶乩”的人操縱的。 拿“乩筆”的人經過嚴格的訓練,所以動作非常靈活輕便。再加上,手指懸空託著“乩筆”,一隻胳臂的勁兒都使在於指上,還要努力控制手臂的肌肉,不叫它動彈。時間短,問題不大;時間長了,肌肉痠疼,手臂上的血液流動加快,就會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手指只要有一點輕微的動作,“乩筆”就會有個比較大的擺動。一般的人只關注“乩筆”的動作,看不見手指的動作,所以就覺得神奇了。但是,手指的這種動作,不是由大腦指揮的,所以“乩筆”擺動是沒有規則的,寫的字也極其模糊不清。因此,“扶乩”還要有一個管報字的人和一個管記錄的人,這就是他們叫的“纂”、“宣”、“錄”。這三個人事先都是商量好的。 不管“乩筆”怎麼動,畫的是些什麼圖案,報字的和記錄的人都會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報和記,然後解讀。

“扶乩”是怎麼回事,這事看起來神秘,其實科學也能解釋

魯迅先生浮雕

對於扶乩,現代學者大都斥為“迷信”。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在《隨便翻翻》一文中寫道:“講扶乩的書,講婊子的書,倘有機會遇見,不要皺起眉頭,顯示憎厭之狀,也可以翻一翻。”將“扶乩”與“婊子”並列,可見其在先生眼中是何等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