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黎明回憶“伊朗人質危機”:有些事情40年後再看就明白了

1979年年初,伊朗國王巴列維在聲勢浩大的伊斯蘭革命中下臺流亡海外,革命領袖霍梅尼旋即回國,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當時,中國駐伊朗前大使華黎明正擔任駐伊使館三等秘書。

華黎明回憶“伊朗人質危機”:有些事情40年後再看就明白了

“革命前夕,美國卡特政府實際上已經下決心拋棄巴列維政權,與革命領袖霍梅尼一方達成了一定默契。我在德黑蘭親眼見到,1979年革命以後美國大使館還在那兒。巴列維流亡在外,走投無路又得了淋巴癌,想去美國治病。卡特一開始不接受,但巴列維通過各種關係,讓卡特最終接受他去美國治病。”華黎明說,當巴列維抵達紐約的消息傳來,伊朗人“翻了天”。

1979年11月4日,數百名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使館,數十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作人質長達444天。這就是著名的“伊朗人質危機”。

美國使館被佔那天,華黎明和中國使館一位參贊正好去伊朗外交部辦事,他看到一輛車停在伊朗外交部門前,上面掛著星條旗。跟伊朗外交部一打聽,才知道是美國使館的臨時代辦來進行交涉,說美國使館被佔領了,要求伊朗採取行動保護美方人員。“從此這個代辦就沒有離開伊朗外交部。伊朗外交部說了,使館被佔了,那你也別回去了。他被扣在外交部大樓裡,直到人質危機結束。”華黎明說。

人質危機爆發後,卡特政府隨即對伊朗採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凍結伊朗人200多億美元的資產,並在1980年4月宣佈與伊朗斷交。卡特一方面與伊朗談判,一方面著手採取軍事營救行動,但除了伊朗在危機初期釋放了13名女性和非洲裔美國人外,遲遲沒有取得進展。

人質危機期間,華黎明從伊朗官員那裡聽到的都是:美國企圖干涉伊朗內政,重新支持巴列維,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

狀況在1980年下半年出現了轉機。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11月4日,卡特在總統選舉中負於里根,連任失敗。戰爭和美國政局的變化迫使伊朗決定解決人質危機以釋放壓力。1981年1月20日,人質經阿爾及利亞返回美國。

華黎明至今仍然感嘆,美國人質被扣444天,這是世界外交史上沒有出現過的事情。“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來說,這是奇恥大辱,到今天依然是美國人的噩夢。”

“當時,駐伊朗的外國使館都很緊張,怕受到排外情緒衝擊,把所有婦女、家屬都撤離了。說實話當年中國也剛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伊朗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當時我們看不懂,也顧不上。三四十年以後回頭再看,有些就明白了。”華黎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