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老。”这句话就能看出孩子在三岁这个阶段是有多么的重要。其实这句话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孩子从出生到三岁这段时间,叫做“婴儿期”,无论是生理发育,还是心理发展,都是最迅速的时期。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卡斯比教授和其他数十位精神病学专家对1000名3岁幼儿做了实验,研究3岁前智力发育对孩子今后智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3岁幼儿的言行就能看到孩子今后的性格,这为3岁看大提供了科学依据。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可以说0~3岁这一阶段是孩子性格发育的黄金阶段,把握好这一时期对孩子以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哈佛大学教授伯顿在《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书中坦言:“在经过了38年的研究之后,我仍然坚信,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人格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只要了解这几个方面,就能够轻松应对孩子关键的黄金时期,也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1、 经常夸奖孩子

中国式教育里,抨击的方式会比鼓励的方式更受欢迎,这就是很多家长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自己的抨击会让孩子不断地前行,鼓励则会让孩子变得骄傲,就是这样的思想,让很多孩子都活在家长的批评和打击下。

抨击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是一种打击,不会让他们砥砺前行,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变得没有自我,觉得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希望得到肯定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孩子。第一次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孩子需要家长的肯定来给予他们自身需要的安全感,你的鼓励还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爱的孩子。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孩子该有的夸奖是少不了的。

2、 为孩子制定规则

有一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家长讲究对孩子实行快乐教育,不会去束缚孩子的玩乐,也不会给孩子制定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只要孩子能够快乐长大就够了。

可是,这样的快乐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规矩,越来越不懂礼貌,这类孩子在将来也不会受到欢迎的。孩子的快乐不是建立在放纵的基础上的,我们生活中该有的规矩是必不可少的。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对与错,是与非我们家长要教会孩子去辨别,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自己辨别对错,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原则性的大人。

3、 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这是说人们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孩子是通过模仿其他人的行为习惯去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但是家长是作为好榜样还是坏榜样的存在取决于家长们自己的行为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带来的自然就是积极的影响,坏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带来的自然也就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不要说自己不拘小节,做出一些不雅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自己的孩子。

餐桌礼仪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能够直接去判别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标准,我们小时候的餐桌礼仪是非常的严格,不遵守的话就被打手掌心。

今天亲戚到梅梅家里做客,正好这家人带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的强势,把自己想玩的好玩的都拿到自己的旁边,别的小朋友碰都不能碰。

这样的情况延续到餐桌上,梅梅私下跟我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没有规矩的小朋友。”这样的话要不是小朋友非常过分的情况下,大人是不会这样评判他们的。

一大桌子人正准备吃饭,亲戚家的小朋友在大人没坐下的情况下,就开始吃了起来。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够理解为孩子太饿了,就没怎么注意。但是过了一会,这个小朋友开始扒拉桌上的菜,每个菜翻了一个遍才夹起自己喜欢吃的菜。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这让一桌的人都对这个小朋友有点不好的印象了,可是梅梅亲戚却不以为意的说道:”孩子还小,不用管他。”

其实最基本的规矩和礼仪我们的家长是需要教会孩子的,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任由孩子犯错,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

4、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

很多家长不喜欢带自己的小朋友到户外去玩耍,第一个是太过于麻烦,在一个就是户外的风大太阳大,不是怕孩子着凉就是怕孩子被晒伤。家长这样的想法就是在间接阻碍孩子的成长。

其实大自然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放松、成长。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不仅仅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社交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不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吗?一味地把孩子困在家里,不让孩子出门活动只是在阻碍孩子成长的步伐。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所以家长在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孩子到室外活动活动,不要害怕麻烦,因为大自然将会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

5、 不要吓唬孩子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总是喜欢以一种恐吓的口吻去对待孩子,比如说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会说道:”你再这样不听话的话我就丢你在外面,不要你了。”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就会说:”你在哭,你在哭我就让收破烂的爷爷把你抓走。”………等等一系列,这些话我们再小的时候肯定没少听。

在菁妈的印象中,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收破烂的老爷爷,因为小时候妈妈告诉菁妈说:”收破烂的爷爷手里有一个会响的喇叭,他看到小朋友就会把小朋友抓走。”那时候的菁妈对这件事情深信不疑。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有一天家里一个人都没有,菁妈突然听到收破烂老爷爷的喇叭响了,我害怕到不敢呼吸,立即就把家里的房门锁了,爬到床底下,等到老爷爷彻底的走远之后我才敢自己爬出来。

这件事情在菁妈的童年记忆中是一件非常难忘也是非常”刺激”的事情,也就是这件事让我在小时候非常的没有安全感,甚至连爸爸妈妈的话都不太信了。这样的状态能够得到好转是随着年纪的长大,懂得事情更多了。

但是,现在的菁妈还是一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家长不应该采取最极端副作用最大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即使是孩子真的过于调皮,家长也不要去吓唬孩子。

6、 适当放手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说过: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在孩子的生活中,家长总是会有彻底放手的一天。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方面拥有一种超级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这样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会导致家长想要干涉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总会有家长的身影出现。

即使是有人劝这样的家长要放手,这些家长也会理直气壮地说:”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不会做,我不帮着她她自己做不好。”

哈佛大学教授:孩子3岁前人格形成关键期,对孩子一生影响大

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在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变成那种生活难以自理的孩子。我相信这样的情况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生活中,家长应该学会适当的对孩子放手,因为有一些路终归是需要他们自己走的。

菁妈寄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三岁这一阶段是非常的重要的,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孩子这样一阶段的教育问题,现在养成的好习惯会伴随他们一生,这对他们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