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她抚弹一曲送别,余生未嫁,留下遗嘱:不葬在丈夫身边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为纪念亡夫写下悲凄的诗句。几百年后,杭州出现一位痴情女子沈秋水,抚琴弹奏一曲送别亡夫。

她的丈夫史量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赫赫有名的上海《申报》报主,年轻有为的他是当时上海滩知名人物。然而他与爱妻沈秋水的爱情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丈夫去世,她抚弹一曲送别,余生未嫁,留下遗嘱:不葬在丈夫身边

史量才多才而深情,曾特意在西子湖畔建造一座别墅命名为秋水山庄,供沈秋水居住。这座江南庭院式别墅至今仍坐落在杭州市北山路38号,见证两人的爱情也见证时代的变迁。

沈秋水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是史量才给起的,起初她叫花慧芝,家里排行老三,有两位姐姐,出身贫苦人家,家里生计无力维持迫不得已把尚还年幼的沈秋水卖到上海四马路迎春坊做妓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幼的沈秋水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

养母对颇有姿色的沈秋水尤为重视,对她严加调教,沈秋水凭借面容姣好,又在音乐方面颇有天赋,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迎春坊的一名才貌双全的艺伎,并在上海滩小有名气。

沈秋水每次上台演奏博得满堂彩,众多权贵慕名而来,身边不乏追求者。其中有位镇江军阀陶骏保对沈秋水充满爱意,许诺为沈秋水赎身,沈秋水期盼早日脱离苦海点头应允。但就在沈秋水准备定下终身大事之时,英俊潇洒的史量才出现在沈秋水面前。

丈夫去世,她抚弹一曲送别,余生未嫁,留下遗嘱:不葬在丈夫身边

史量才1904年开创上海女子蚕桑学校,并担任《时报》主笔。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表妹庞明德成亲。

沈秋水见史量才举止不凡,谈吐不俗,对他一见倾心,而史量才对沈秋水这位佳人心生爱慕。相见恨晚的两人情投意合,却无奈沈秋水有婚约在先。两人哀叹“奈何情深向来缘浅”,唯有把深情埋藏在心底。

所谓无巧不成书,1914年,陶骏保南下与沈秋水相见,身上带有十万巨款,迅速为沈秋水赎身,购置房产,预备与她结婚。不凑巧的是陶骏保遭人暗算一命呜呼,史量才和沈秋水两位才子佳人才得以走在一起。对史量才一往情深的沈秋水身携巨款投入史量才怀抱,彼此相爱相守。

一对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总会成为当时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时诸多传言称史量才能买下《申报》,完全是沈秋水出的资,而沈秋水这些资金都出自陶骏保之手。当时陶骏保是随身携带十万巨资到上海,后这笔钱全留给沈秋水。

很快传言不攻自破,史量才当时花费十二万元买下有40年历史的《申报》,是张骞这些实业家出资相助才让三十二岁的史量才接手《申报》。

丈夫去世,她抚弹一曲送别,余生未嫁,留下遗嘱:不葬在丈夫身边

话又说回来,史量才遇到沈秋水已有正室,沈秋水嫁给史量才只能做偏房,不过沈秋水并不在意这一名分,两人恩爱如初。

婚后沈秋水对史量才的事业大力支持,史量才相继盘下《时事新报》、《新闻报》等几家报馆,成为报业大亨。事业有成的史量才在1921年又与南洋侨商共同创立中南银行。足以可见沈秋水对史量才的倾心付出,对此史量才自然是感激涕零。

丈夫去世,她抚弹一曲送别,余生未嫁,留下遗嘱:不葬在丈夫身边

可没过几年史量才在外面有了外室,外室还为史量才生下一女。两房太太均在进门没多久为史量才生儿育女,只有沈秋水不曾为他生下一男半女,沈秋水为此终日闷闷不乐,时常暗自落泪。

史量才见沈秋水为自己伤神内心充满愧疚。不忍看沈秋水日日愁眉苦脸的史量才为博沈秋水一笑,便在西湖边建造一座别墅,起名

“秋水山庄”

“秋水山庄”依山傍水,在别墅里放眼望去就是“孤山孤绝谁肯庐”的放鹤亭。史量才时常专程过来陪伴沈秋水,两人在“秋水山庄”共赏湖光山色,扶琴共饮,谈天说地,生活过得非常甜蜜。

沈秋水很享受这段美好时光,可好景不长。两人原本可一直过着隐居在西子湖畔的幸福生活。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当时的史量才在“九一八”事变后就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当中,他的激进思想引起当局反动派不满。1943年11月4日,史量才坐上火车去往上海,在路上被人暗害。

当时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一刊登史量才遇害的消息,引起全上海滩一片轰动。此时的沈秋水闻知消息后悲痛欲绝,她披麻戴孝来到史量才的灵堂,抱着史量才生前最钟爱的七弦琴,弹奏史量才生前最爱听的《广陵散》

一曲将至,沈秋水内心悲愤之情不能自已,一根琴弦骤然断掉,沈秋水将七弦琴缓缓丢入火钵中,随着七弦琴在火中燃烧殆尽,沈秋水的心也跟着史量才而逝去。

沈秋水扶弹一曲送别一生挚爱史量才,料理完史量才的后事。沈秋水独居秋水山庄,整日郁郁寡欢。

丈夫去世,她抚弹一曲送别,余生未嫁,留下遗嘱:不葬在丈夫身边

她无心再理尘世烦忧,从此孑然一身再无婚恋。史量才逝世后没多久,沈秋水毅然决然将“秋水山庄”捐献给杭州的慈善事业,留下一个很小的单间给自己居住。万念俱灰的沈秋水时常关在单间里,拉上窗帘独自回忆和史量才的种种,缅怀对史量才思念之情,拒绝外人登门拜访,在悲凄中苦度余生。

1956年,深秋水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不葬在史墓的左侧,不再在“阴间”做“小”。随即离开人世,家人遵循遗愿将她埋葬在南山公墓,给世人留下一曲《秋水伊人》和一栋秋水山庄,还有一段爱情佳话。

自古以来痴情儿女离别苦,宋代的李清照为悼念亡夫写下千古绝句,沈秋水为亡夫弹奏佳曲。新旧交替的时代,沈秋水何止哀叹自己命运的多舛,更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