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於非闇——宋徽宗趙佶的「富」體現在哪裡?

作者:聶彥鋒(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水墨工作室主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山水專業碩士,天津大學工筆重彩專業博士

往期內容:


富在哪裡?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四甲集》記載:“國朝混一之初,天下歲入緡錢千六百餘萬,太宗皇帝以為極盛兩倍唐室矣,天禧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餘萬緡,嘉佑閒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餘萬緡,其後月增歲廣,至熙豐閒合苗役易稅等錢所入乃至六千餘萬,元佑之初,除其苛急,歲入尚四千八百餘。”

關於歲入1.6億貫實為銅錢、米麥、白銀、布棉、絲絹、草料等不同物產單位的合加總數,宋代財政最高收入為宋真宗時的六千餘萬貫, 到宋徽宗時期歲入也不會低於幾千萬貫。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中,這樣的國庫收入使得君主只有數的概念,沒有錢的觀念!富甲一方那是土豪劣紳!趙佶是富甲天下!

解讀於非闇——宋徽宗趙佶的「富」體現在哪裡?

趙佶十五歲封端王的時候,已經融入開封最富有的收藏文化圈。神宗的駙馬王詵和趙佶最要好,也是“西園雅集”的組織者,他給端王送梳頭篦刀的同時送去了高俅。米芾、李公麟等都是端王的朋友。趙佶少年時就已聲名遠播,“國朝諸王弟多嗜富貴,獨佑陵在藩時玩好不凡,所事者惟筆硯、丹青、圖史、射御而已”。

在藝術史上,宋徽宗宣和年間,實在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除了器物考古學領域出了《宣和博古圖》之外,繪畫藝術領域則有《宣和畫譜》,書法藝術有《宣和書譜》,茶藝有《宣和北苑貢茶錄》,棋牌藝術有《宣和牙牌譜》,玩賞石類收藏有《宣和石譜》。

解讀於非闇——宋徽宗趙佶的「富」體現在哪裡?

《宣和畫譜》共20卷,著錄了魏晉以來湧現的231位畫家及6396件作品。按題材分為10門:道釋49人,人物33人,宮室4人,番族5人,龍魚8人,山水41人,畜獸27人,花鳥46人,墨竹12人,蔬果6人。

1120年即宋宣和二年夏秋間,內臣奉命編纂《宣和書譜》共20卷。記載宋徽宗時內府所藏名家法帖。這是一部法書著錄著作,凡20卷,著錄宋徽宗時御府所藏書跡。其中歷代帝王書1卷,正書4卷,行書6卷,草書8卷,八分書1卷。自篆書以下各有敘論,闡述各書種的源流及其變革,論說所錄書法家的標準和道理所在;終以制詔、誥命、補牒附錄。各卷有分目,人各1傳,共立傳197名書家;次為御府所藏法帖,凡1240餘件,立目不錄文。

可以想象一下宋徽宗收藏的珍品書畫之豐!

再說北宋官窯,這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個由朝廷獨資投建的“國有”窯口,宋代官窯瓷也是第一個被皇帝個人壟斷的瓷器種類,這就是宋徽宗趙佶的創舉。官窯嚴格按照宋徽宗詔敕編纂的《宣和博古圖》為造型藍本,以仿三代青銅器和古玉器為主,依“名古器”為造型依據,使產品件件有典、稟賦深義,成為當年宋徽宗“新成禮器”的一部分。這些帶著文化密碼的瓷器在當時還只是皇家日用品,而離宋徽宗眼中的真正藝術之美的距離還非常遙遠,因而不惜一擲萬金、不計成本。

解讀於非闇——宋徽宗趙佶的「富」體現在哪裡?

“宋瓷“才是貫通古今東西,人類所能得到的最美的器物”。關於瓷,最有名的詩句來自宋徽宗對美的定義。“雨過天青雲破處”是他做的一場夢,這詩也可能是柴榮所做,但大量的文獻記載都把這句話送給了極大提高官窯青瓷標準和質量的宋徽宗,因為他追求極致美感的形象深入人心。探討宋徽宗的日常生活,會被“兔毫連盞烹雲液”的精美茶盞所吸引,會為“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的茶花而感嘆。宋徽宗的專著《大觀茶論》要求,茶盞尚青黑,有玉毫條達,用水需清輕甘潔。由此,確立了品茶的最高表現形式,而突破了飲的界限。

解讀於非闇——宋徽宗趙佶的「富」體現在哪裡?

宋張淏《艮嶽記》載:“舟以載石,輿以輦土,驅散軍萬人,築岡阜高十餘仞,增以太湖靈璧之石,雄拔峭峙,巧奪天造。” 故宮博物院藏有趙佶親筆所繪《祥龍石圖》,卷後趙佶《題祥龍石圖》詩序雲:“祥龍石,立於環碧池之南,芳州橋之西,相對則勝瀛也。其勢騰湧,若虯龍出為瑞應之狀,奇容巧態,莫能具絕妙而言之也。” 趙佶親自於奇石中選得六十五石,逐一封爵題名、銘刻於背,並依形繪成圖鑑。因事值趙佶宣和年間,遂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常懋著《宣和石譜》,流傳後世。

解讀於非闇——宋徽宗趙佶的「富」體現在哪裡?

宋張淏《艮嶽記》載:“舟以載石,輿以輦土,驅散軍萬人,築岡阜高十餘仞,增以太湖靈璧之石,雄拔峭峙,巧奪天造。” 故宮博物院藏有趙佶親筆所繪《祥龍石圖》,卷後趙佶《題祥龍石圖》詩序雲:“祥龍石,立於環碧池之南,芳州橋之西,相對則勝瀛也。其勢騰湧,若虯龍出為瑞應之狀,奇容巧態,莫能具絕妙而言之也。” 趙佶親自於奇石中選得六十五石,逐一封爵題名、銘刻於背,並依形繪成圖鑑。因事值趙佶宣和年間,遂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常懋著《宣和石譜》,流傳後世。

“艮嶽”耗資數以億計,動用勞役數十萬人,歷時六年才得以完成。“艮嶽”最高峰一百五十餘米,山分東西兩嶺,引景龍江水注流山水其間,水聲潺潺,如歌如訴。其中更有亭臺樓閣、小橋曲徑、奇石異木、珍禽瑞獸,集中國古典園林於天成。

好一場紙醉金迷的奢靡!


感謝耐心閱讀,本系列還未完結。

感謝讀者喜歡我的學術理論及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