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堪中興大任的南明第一位帝王—明安宗朱由崧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上吊殉國,從此以後大明帝國作為全國合法的統治地位,宣告結束。留守在南京,據有淮河以南半壁江山的大明殘餘勢力,決定擁立朱明宗室中的藩王為帝,以延續大明的國祚,

但是卻在擁立何人的問題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根據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訓’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是面對崇禎帝和其父親明光宗一脈男性子嗣的或死或失蹤的情況,所以按照‘兄終弟及’的順序,人選最終只能在明神宗的後裔中選擇。而作為目前神宗皇帝在世後裔中,年齡最大的孫子,福王朱由崧成了第一人選。但是以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人則由於之前的“國本之爭”事件,對朱由崧心存芥蒂,害怕以後這位福王會秋後算賬。就違心的為自身利益考慮,以‘立賢’為名,要求擁立神宗弟弟朱翊鏐之子潞王朱常淓。而同屬東林黨陣營的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則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他推薦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瀛,就在他們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福王朱由崧在太監盧九德的幫助下,獲得了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以及鳳陽總督馬士英的支持,成為最終勝利者。在五月初三,效仿代宗監國的事情,先在武英殿監國然後,又玩了一遍群臣再三上奏,他又在三請辭的古老手段,最終在五月十五,正式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即位,以次年為弘光元年,其國號依舊為“明”,史稱“南明”。

難堪中興大任的南明第一位帝王—明安宗朱由崧


朱由崧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皇位,一開始是讓他有種天上掉餡餅,砸到自己的感覺,但是沒多久,他就發現,其實並不簡單。支持他的四鎮軍閥,內心深處,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們以朱由崧的恩人自居,擁兵自重,誰都不放到眼裡,因此在朝廷中也沒人能制約了他們。最可悲的是他們經過對朱由崧的反覆試探,發現這個大胖子,跟他的祖父一樣是個酒囊飯袋,他的身上並沒有繼承其先祖,太祖,成祖身上的文韜武略,所以對這位依靠他們取得帝王之位的天子,越來越不當回事。

而弘光帝也確實是個昏聵無能之輩,此時建立的政權,那就像坐在火爐上燒烤一樣,稍有不慎就是國破家亡。外有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與之對峙,關外還有滿清攝政王統帥的十幾萬八旗鐵騎,虎視眈眈。內有軍閥割據,朝臣黨政,流民暴亂。但是朱由崧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面對著艱難時局,並沒有制定出相對應的政策來應對,反而在那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頗為用心。

比如說在政治上,給自己的父祖以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帝王追尊皇帝諡號,建文帝,明代宗都是他給追封的。又平反了一些殉難大臣,比如,方孝孺,左光斗等,確實也能爭取一些民心,籠絡一些人,但是在那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特殊時期,作用也真心不大。在朝臣安排上,不光任命原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辦事。而且還任用權奸馬士英為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並且在執政後期逐漸信任馬士英後,被他把持朝政。朝野大臣之間的爭鬥,越演越烈。在這個政權存在的近一年時間裡,發生的著名的南渡三案,就是圍繞著對朱由崧繼統不滿的政治背景下發生的。也把弘光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難堪中興大任的南明第一位帝王—明安宗朱由崧


軍事上,弘光朝廷採取的策略基本就是“聯虜平寇”為主。具體就是聯合滿清,對付農民起義軍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做法。說起這個詞,熟悉近代史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個政策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在操作上,弘光朝廷的情報系統做的實在差勁,著名漢奸吳三桂都已經投降清廷,被封為平西王了,他們還認為吳三桂是借清兵打闖賊裡,並且還大為讚歎吳三桂。真不知道這幫人除了內訌,還能幹點別的不。在事關爭取人心的大問題上,比如說減免賦稅,救濟災民,興修水利等,弘光朝臣,堅決的貫徹了不作死不會死的做法。他們依然按照崇禎朝竭澤而漁的賦稅政策,財政上除了豢養軍隊以外,收入的另一部分就是供皇帝、宮廷和官僚他們,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治下的百姓生活如同水火。最可氣的是這個混蛋,在這個時候,竟下令為自己和太后修建宮殿,為籌備大婚四出購買珠寶。讓人隱約的看到,煤山上的那顆歪脖樹向他招手,這樣的人,真的能擔當起來,王朝的復興重任嗎?真是可惜了他擁有的淮河以南的遼闊管轄範圍

難堪中興大任的南明第一位帝王—明安宗朱由崧


由於朱由崧在執政期間,沉湎於酒色。掌握朝廷實權的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是醉生夢死,利用手中的權力鬻官肥家。阮大鋮公然以行賄作為理財妙方。使弘光朝廷剛剛建立便露出亡國之象,讓他們大失民心,文武百官只管發財,不管百姓死活。而這個政權的覆亡也只剩下時間的問題了

1645年,三月,趁弘光政權內訌之時,清廷派豫親王多鐸率領大軍大舉南下攻陷歸德、潁州等地,並且渡過淮河,兵臨揚州城下。駐兵揚州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但是鎮將們個個擁兵自重、意圖觀望,最終揚州在被圍一天後淪陷,史可法殉國。清軍佔領揚州以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殺揚州百姓。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揚州十日’事件。隨後清軍繼續南下攻打,一路上官員或逃亡或投降。消息傳到南京後,正在與愛妃飲酒作樂的朱由崧立刻率幾十人棄城逃走,知道朱由崧逃跑的權臣馬士英,趕緊帶領鄒太后跑路,這對滾蛋君臣把滿城可憐的百姓,置身於了清廷的屠刀之下

一路逃跑的朱由崧先到太平府,以按察院為行宮,沒多久就到蕪湖,投奔江北四鎮之一的蕪湖守將靖國公黃得功,當黃得功知道他是張皇失措,棄都而來時。內心不勝感慨,但仍然決定以死報國,對這位新君效忠到底。隨後清軍攻佔南京,尚書錢謙益等文武大臣剃髮降清,獲得大勝的清軍繼續追擊弘光帝,並在蕪湖攻殺了勇猛護國的黃得功後,面對清軍的不斷追擊,朱由崧只好硬起頭皮和清軍作戰,但是卻被總兵田雄、馬得功等人,挾持獻給了清軍。隨後被多鐸關在江寧縣署。l

1646年四月九日,攝政王多爾袞,藉故把他和杭州監國的潞王朱常淓等十七人斬殺於北京的菜市口。

難堪中興大任的南明第一位帝王—明安宗朱由崧


朱由崧被殺的消息傳到南方後,監國魯王朱以海上諡號為赧皇帝,不久又上廟諡為質宗安皇帝。永曆帝朱由榔於永曆十一年四月改朱由崧廟號為安宗,並上諡號奉天遵道寬和靜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弘光政權的覆亡,對當時的抗清大業來說,是一次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失去了南京這個號令天下的地理中心位置,使此後的,南方政權四分五裂,而諸多宗室政權之間,為了正統,相互攻伐,極大的削弱了自己的勢力,讓來自關外的滿清勢力,得以各個擊破,使中興大明的希望,越來越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