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婷:大病初愈就上岗,39天“连轴转”

郭婷婷:大病初愈就上岗,39天“连轴转”

逐条核查名单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核查任务。

水母网3月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 通讯员 李勇 张玉昌 摄影报道)3月6日上午,开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民警郭婷婷从久坐的电脑前向后轻轻一靠,抽空休息一下疲惫的双眼。

抽空吃饭、抽空采访、甚至抽空睡觉……自开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郭婷婷和她在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战友们,坚守岗位,昼夜奋战,已经连续超负荷工作39天了。

对于郭婷婷,她比同事还要多一个环节:抽空吃药。但是,工作一忙起来,有时就顾不上了。自大年初三起,她就夜以继日地扑在了工作上。可谁又知道,这位“拼命三郎”,春节前夕刚刚完成大病治疗,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直接加入到了战斗队伍里。

与时间赛跑

她24小时随时待命

在指挥中心办公室,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去匆匆,办公桌上整齐地码放着各种文件材料,一项项数据、一条条信息在这里汇集,经过一番激烈的“碰撞”后,一条条指令又从这里发出。

数十个岗位上,键盘敲击声交相呼应,电话铃声、电台指令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通过疫情防控平台传回的信息,镇定地下达一道道指令。

这里是开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在这里24小时不停上演,夜夜灯火通明。

“这个指令抓紧下发”“核查数据有没有报上来?”“将新增的数据导入系统 ”……6日上午10点30分,记者来到指挥中心大厅看到的这样场景。作为疫情防控专班信息流转组的一员,半小时内,郭婷婷几乎没有坐下来的功夫,办公区内,随处可见她与同事交流沟通的身影,采访也只能“见缝插针”进行。

这种分秒必争的忙碌,是她39天来的“常规操作”。1月27日,大年初三,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开发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已经在满负荷运作。疫情防控专班成立后,郭婷婷日均工作15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过一天。

她和同事快一秒

市民便安全一分

上午11点,郭婷婷回到岗位,拿起保温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面对同事或是采访,她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娓娓道来。

“获得疫情信息后,我们按照归属地,将信息发送给派出所,派出所展开随访工作,落实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档。”郭婷婷介绍,“汇总、研判、跟踪直至数据清理,社会随访的任务量大,必须反应迅速,要在第一时间找到人,进一步完善信息,上传下达,实现信息的双向推送。”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的前两天,专班的首要任务是核查人员信息,查找“高危人员”,推送责任部门落实管控措施。但是,上级推送的人员信息来源非常多,飞机、火车、旅馆业、110报警、卡口检查等信息全部汇总至专班,其中很多信息内容不全,核查难度非常大。

“‘这个人曾经到过开发区。’浩如烟海的信息里,太多这样的模糊信息,不知道他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甚至不知道‘他’是谁。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析,将这条信息补充完整,使之具体。”郭婷婷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自主研判,化被动为主动,为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信息支撑。”

一个字,就是“熬”。郭婷婷双眼布满血丝,眼睛干涩,这是长期紧盯电脑屏幕,眼部疲劳的“后遗症”。“累了趴在桌子上睡会,醒了接着干,连轴转了这么多天,没有人抱怨,这是有意义的事,必须按时完成。我们快一秒,市民便安全一分。”

39天处理4万条信息

她没有丝毫松懈

疫情专班成立以来,郭婷婷印象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2月上旬的一天,上级部门下发了829条人员信息,有744条只有电话号码,有108个是空号,人员信息核查难度极大。

信息核查工作没有捷径,只能一条一条查,郭婷婷和其他同事迅速投入到信息核查工作中。经过反复排查落实,查到本人的,就赶紧推送;查不到本人的,就查亲属;信息落实不明确的,就直接电话沟通。期间遇到很多拒不提供信息者,甚至口出怨言,她和同事们都要耐心解释沟通。

时间就是生命,上级要求核查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从白天干到晚上,又从晚上干到下半夜,最后还是有少量信息实在无法落地,好多同事都累得在座椅上睡了过去。

虽然身心俱疲,但是郭婷婷一直不肯休息。她在信息查询方面有优势,就拿过名单一条一条核查。幸运的是,这些信息最终一一落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核查任务。

截至3月5日,39天的时间里,郭婷婷带领6名队员,累计处理信息4万余条,先后整理上报表格300余份,自行研判摸排重点地区人员6名,完成各级下发随访任务5093人次,均做到日清日结、一刻不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最准确的数据,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大病初愈

她只告诉了两名同事

11点30分,郭婷婷手机铃声响起,伴着沉稳的脚步和电话那头急促的声音,她朝着上级领导办公室走去。

“沉稳”“干练”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在指挥中心的同事看来,你一旦有困难向郭婷婷反映,她会想方设法立即解决。

“同事里没见过这么拼命工作的,更何况她现在还在康复期。”提起这位“拼命三郎”,与她共事十几年的指挥中心副主任王立军,语气中充满敬佩之情。据他介绍,郭婷婷从确诊至今,除了告诉部门主任、副主任之外,没有和任何同事说过自己的病情。

“刚出院一周,她和没事人一样回到岗位上班,平时很少请假,都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治疗。她不想因为自己的困难与痛苦,让同事们分心。”在指挥中心副主任王立军眼里,这个身材瘦弱、语气柔和的同事,内心却无比刚强,完全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说到她的仔细认真,王立军回忆起一件事。

专班刚成立时,晚上12点回家是常态。一天凌晨,王立军刚回到家,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早上6点信息必须清零。情况紧急,王立军赶忙联系郭婷婷。“收到,我现在就出门,麻烦你到小区门口接我。”电话里,郭婷婷声音疲惫,但没有一丝怨言。赶回单位后,她忙到凌晨3点,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今年春节假期,本来是难得的调养身体的时间。但得知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后,郭婷婷还是将自己的病痛、医生的嘱托、亲人的担心统统抛却脑后,义无反顾地返回单位,加入分局疫情防控专班。

“我问她为何这样做,她说‘生病是我自己的事情,疫情防控是岗位职责所在,不能因为个人情况耽误正常工作’。”“唉,没见过这么犟的人!”王立军无奈地笑了笑。

带病坚持

她有多少光就发多少热

中午12点,工作人员纷纷去食堂就餐,指挥中心也迎来每天难得的寂静时光。郭婷婷没有径直加入“大部队”,回到工位后,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包饼干,午餐就在工位上解决。

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治疗药物会对肌体产生较大伤害,心脏、肠胃、肾脏等器官功能低下,医生嘱咐郭婷婷绝不能熬夜、过度劳累。但是,她一工作起来,就将这些嘱咐抛之脑后。她说,有时虽然很饿,但是胃疼吃不进去饭,饼干点心就成了最好的伙伴。

随后,郭婷婷又从保温杯里倒了点热水,打开从家里带来的包裹,开始吃药。

吃完药,郭婷婷又从包裹里掏出一个苹果。这是当医生的妈妈,每天在女儿出门前准备的营养补充。由于女儿的病情,郭婷婷的母亲专程从菏泽老家来烟台照顾。母亲是医生,她最清楚女儿这时多么需要休息好,看着女儿疲惫的身体,她只能把早饭做的营养更丰富些,尽可能增强女儿的抵抗力。每天回到家,无论多晚,老公都给郭婷婷做做按摩,为了让她有个好睡眠。

从大年初三起。郭婷婷晚上最早回家的时间,也已超过晚上8点。除了早餐,全家三口人一个多月来,没吃过一顿团圆饭。连续不间断高负荷运转,家人对她身体充满了担心,“你自己的身体,自己心里要有个数”。

“我只是在后面汇总情况、统计一下数据,还有很多的同事都冲在了防控的第一线,最危险的他们都没说什么,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她对家人解释说。

“特殊时期,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只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大家也可以安心睡上一觉。”郭婷婷边说着,边收起包裹,揉了揉太阳穴,继续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时钟指向12点15分,正午阳光洒进窗台,吃完午饭的同事纷纷回到指挥中心,办公区又恢复了日复一日的繁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