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

作为一门艺术,诗词总是受到人们的争议,它的每一个字、每个词都值得进行推敲。中国诗词大会是关于诗词的一挡节目,在第五季,除了主持人龙洋受到争议以外,一些题目也受到了争议。杜牧的《山行》这首诗,到底是云深不知处,还是云生不知处?

新题型争议多,单从字面意思难断正误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出了一个新题型,叫做“划去错误项”,因为选手的水平都很高,不可能都是一些明显又错误的选项,所以很多题目中有迷惑性选项。这也就导致有一部分题目容易受到争议,特别是在第九期节目中,有一个已经争议了一千多年的题目。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当时,备受人们看好的选手彭敏回答第二题。题目要求他从“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中滑去一个,留下正确的选项。这道题目一出来就引发了不少讨论,毕竟这首诗已经被人们争讨了那么久,甚至连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的读音都有两种说法。

两个选项都有人认为对,也有人认为这两个选项应该都算是对的。彭敏选择划掉“白云深处”,节目组认为他的选择是对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来看看杜牧写的《山行》这首诗,诗中描写了诗人在秋天上山所看到的情景。他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上山,在白云深处/白云产生的地方还有着人烟。因为太过喜欢深秋时节傍晚枫林的景象,诗人停下车来专心观赏,这枫叶经过秋霜打过,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白云深处”可以给读者美的感受。看过了沿路的风景,稍稍有些劳累,也觉得有些单调。但是在那有些虚幻缥缈的地方,还有人烟。这一家人每天看着美丽的山景生活,想想就别有情趣。人烟还给风景增加了活力,让整幅画面显得不冷清。所谓“妙在冷落中寻出佳景”,就是如此。

虽然说“深”字有它的妙处,“生”字也有自己的特点。让读者想象白云生成的场景,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仙境。所以在意境上,“生”字更能使人浮想联翩。两个字用到诗上都很好,因而单单是阅读全文的话,“白云生处”和“白云深处”都对,翻译起来都很通畅,没有不顺的地方。所以只看字面意思,无法判断这两个选项究竟是哪个错了。还是要翻阅史料,看看学者们考察的结果,分析杜牧究竟是用得哪个字,才能够下定论。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两种版本均在史料中出现过

《山行》一诗虽然十分有名,但它是在何年何月创作的,我们并不得知。史料中并没有人说自己亲眼见过杜牧吟诗写诗的场景,只有他留下来的作品可供我们研究。杜牧的《樊川集》中,有多处使用“生处”的地方,足以见得杜牧十分青睐这个字。杜牧亲自著作的书籍的说服力比较大,比较能反映他本人的写诗习惯。所以后世在讨论他的这句诗时,往往会提到这一件事。

在明朝何良俊所作的《四友斋丛说》中,卷三十六“考文”中,有关于《山行》的评述,说是杜牧亲自在甲秀堂帖中刻下《山行》,用的就是“生”字。并说“生”比“深”的意境好很多,用“生”更加恰当。但是何良俊不是和杜牧一个时期的人,说这是杜牧亲笔,我们也只能半信半疑。

历史上还有很多史料用的是“深”字。比如明万历赵宦光刊本,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御定全唐诗》。

这些书籍的权威性都很高,也是比较可信的。还有一部非常有名的典籍,竟然把两种版本都收录进来,可以见得判断谁对谁错的难度之大。这部典籍就是《四库全书》,大概是官员们也拿不定主意,只能都收入进去,让后世分析哪个对哪个错。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教材版本不同,选用的诗句也不同

现如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发现

孩子学的东西和自己学的不一样。所以现在的说法在未来也可能会变,现在得出的结论以后不一定适用。如今的专家得出的结论,以后也有可能被推翻。在统编三科教材工作座谈会上,陈先云先生就表示,教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许多家长通过不同的渠道向编辑部表达自己的看法,工作人员会参考收到的意见,结合自己能查阅到的资料不断编辑完善教材。

在很久之前,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山行》,选用的还是“白云深处”,而在改版了几次之后,现选用“白云生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杰说,很多古诗在传给后代时就有多种版本,如果要进行最专业的考证,就要看最初、最原始的版本。最初版本是权威,具有很大的说服力。他还说,虽然现在这两个版本都有,但用“白云生出”的地方显然更多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并且张教授还拿出了一些现在的典籍,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选用的是“白云生出”,当时还有记者翻看了一些典籍,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是选用了“白云生处”。张教授还从小学生的理解力来讲用“生”字的原因。他说,这样更能表现出白云缭绕的情景,画面感更鲜明,更利于小学生去感受。

有了上面的这些讨论,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彭敏的选择。不过,在以后的节目中,还是应该避免此类争议性比较大的题目。而且出题的目的应不只是考察选手的记忆力,死记硬背是最差的学习方法。节目组也可以选择一些不常见的诗句,考察选手对诗句的理解,让选手们在不知道原句是什么的情况下分析哪个字用起来更好。

诗词大会引千年议题:白云深处还是白云生处?或许我们都背错了

答案也不一定是死的,文学有的时候并没有固定答案。一些诗句,在人们口中流传后反而意蕴更加深厚,更有意境。像是“昔人已乘黄鹤去”一句,原本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变化后的版本更为朗朗上口。我们探索文学,不仅要严谨,也要懂得变通,这样才会让文学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