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棚裡傳出來的笑聲

香菇棚裡傳出來的笑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周崇紅 宋志斌)離開108國道沿著洋鐵路北上,在洋縣戚氏街道辦上趙村西北方向有一個500多戶1300多人的山區鄉村叫安豐村。脫貧攻堅實施以來,受黨的各項優惠政策陽光雨露的滋潤,村民生活、交通出行發生了質的變化。洋縣中學駐村工作隊員宋志斌說:“我駐的這個安豐村主要的產業就是袋料香菇,咱去看看。”

跟著宋志斌進了溝約兩公里的地方,山腳下大田裡有一塊五六畝大的地方,黑色遮陽網下,一排排塑料大棚展現在面前。走進棚內,菇架上一朵朵肥大厚實的香菇招人喜歡,務工的社員們以其嫻熟的動作採摘著豐厚的勞動成果。

在東邊沿河畔的香菇棚裡,第一小組婦女陶秀珍邊採摘著香菇欣喜地告訴筆者:“我不是家裡的主要勞力,我從年前11月開始在這裡幹活,最多的一天摘200多斤,掙上100多元錢。這晌天干得很,兩天摘一次。兩個月隔三差五地幹,也掙了2000多塊錢,都已經拿到現錢了。”

香菇棚里传出来的笑声

在中間大棚裡採菇的婦女曹金俠說:“這園裡的活碌多,不復雜,明眼人一看都會,這在門上哩,務工也方便。一天採摘一兩百斤也能掙上幾十上百元,划算的很。”

洋縣中學駐村工作隊員宋志斌介紹說:“這個香菇場是2018年春季建起的。當時國家投資了18萬元,袋料香菇週期短,2019年第一茬結束時盈利1萬元,沒有給社員分紅,把盈利部分用於後續發展。今年村上調整了菇場管理人員,由調解主任李羊生負責管理哩。”

正說著,一位個子高大,有些人清瘦的農民提著滿滿的一袋鮮香菇從菇棚裡走出來。“他就是李羊生。”宋志斌介紹說。

香菇棚里传出来的笑声

不等我提問,李羊生就說:“截止目前,我們這22000袋香菇巳產鮮菇20000多斤收入40000多元。這一袋香菇從上架到產菇,共計能收四茬。現在只收了兩茬。”

他扳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說:“我們這個香菇按往年的情況,外地客商銷售價格每斤5元,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外地車開不過來,我們的貨又銷不出去,過了年沒有車來,為了減少損失,我們利用村上的便民服務群,全體黨員幹部和網友在群裡發貼宣傳,往出去銷售。不管咋說,我們的貨還是銷出去,把錢賣到手了。”

鄉親們幹著手中的活兒,說笑著,談論著,幢憬著香菇產業給她們帶來的幸福生活,不時有歡快爽朗的笑聲飛出菇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