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在哪裡?

沙頭角在哪裡?


沒怎麼去過沙頭角的人,對那裡的印象一般只有兩個字——“偏遠”。


在明斯克航母那裡,在中英街那裡,在去大梅沙的那條路上。沒通地鐵,要坐很久的公交車,是個沒多少人願意去的地方。


可對於在那裡生活的人而言,沙頭角是一塊風水寶地。


這裡低調、寧靜,處處充滿著生活的氣息。是天堂,是被深圳人遺忘的世外桃源。


沙頭角?在哪裡?




O1

- 沙頭角,和鹽田不一樣 -


雖然沙頭角屬於鹽田區,但在沙頭角人民心中,鹽田是鹽田,沙頭角是沙頭角,二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老沙頭角人,喜歡將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叫做“沙頭國”。


一方面,因為在粵語和客家話裡,“角”和“國”的發音很像,這樣有一種調侃的意思。另一方面,這裡與深圳的快節奏很不一樣,來到沙頭角,就像來到了另一個地方一樣。


提到鹽田,給人的印象就是週末人擠人的大小梅沙,以及讓周邊居民叫苦不迭的貨櫃車。而沙頭角,因為一國兩制和一街兩制,早已名聲在外。


沙頭角?在哪裡?



曾經的沙頭角管理區,是特區中的特區,如果能辦到一張進中英街的《前往邊防禁區通行證》,就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情。如果能在裡面買一點“進口”的洋產品,親戚朋友們更是會像看到寶貝一樣高興。


而隨著深圳的發展,沙頭角這個一度十分響亮的名字,逐漸被鹽田區這個名字給涵蓋,被人遺忘在了“遙遠”的東部地區。


不過多數沙頭角人,是十分享受這樣“被遺忘”的感覺的。低調的悶聲發大財,才對得起深圳人均GDP第二區的名頭。


///



O2

- 深圳最慢的地方 -


在深圳,慢節奏生活絕對稱得上是一種奢侈。



不過在沙頭角,這樣的奢侈卻到處都是。


街上的行人不多,腳步也不像福田、南山的上班族那樣匆忙,見到最多的,是拎著袋子推著小車從中英街“滿載而歸”的大叔大媽們。


沙頭角?在哪裡?



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向那個名為“三家店”的公交站。


三家店,這個聽起來有些奇怪的地名,是沙頭角的發源地,中英街、沙頭角口岸均在這附近,沙頭角人的老地方——田心市場也在這裡。


沙頭角?在哪裡?


自1983年建立至今,已經有36年,這裡對檔主和居民而言,也是一種別樣的記憶。


田心市場的品類十分齊全,有各類肉檔、水果檔、水產檔、青菜檔、雜貨檔、乾貨檔、面檔、花卉檔、冰鮮檔,還有自己親手醃製醃菜的檔口,什麼菜品都可以在這裡一站式購齊。


所以每到家裡準備大餐的時候,他們就會來這裡買菜,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當地人的生活節奏,也能從這裡窺見一斑。


沙頭角?在哪裡?


每天早上,橋東新村的金融路街市就開始熱鬧起來。這是一條可以合法“擺地攤”的街市,也是大家最常來買菜的地方。


攤主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說著粵語、客家話等方言,也賣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水果、海鮮、蔬菜,甚至還有自家種的紅薯,甚至還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東西。


沙頭角?在哪裡?

沙頭角?在哪裡?


市場的不遠處,是傳說中的“縫補一條街”。


二三十家做縫補生意的小店連在一起,每家門前都掛著自家的字號,如“黃記”、“盧記”等。


櫃檯上則整齊地放著各家的收款碼,手藝師傅們正聚精會神地為客人縫補衣服。


沙頭角?在哪裡?



或許是因為手藝好,加上做的也都是熟人的生意,幾乎每家店的門前都有客人在等著拿衣服,絲毫感覺不到冷清。


見到這樣的場景,彷彿回到了老家一般。所有人都在專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那股不緊不慢,悠然自得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



O3

- 這裡到處都充滿著人情味 -


比起冰冷整齊的超市貨架,金融路街市裡的東西雖然雜亂,但多得是街坊鄰里之間的人情味。


在深圳市區,買東西基本上是問好價格,然後迅速付完款走人。可在這裡買東西,基本都是能討價還價的。


“日日都幫襯你,平滴喇。”


“哎呀,小本生意,最多再送你幾隻(蝦)啦。”


沙頭角?在哪裡?



不管走到哪裡,也都會有人主動和你打招呼。


其他地方的人,大多隻會客套地說一句“”、“吃了嗎?”,這裡卻是會十分熱情地說出“又黎買蛋撻啊?等幾分鐘,好快出爐”“近排都無見你過黎喔,忙緊乜啊?”“前兩日你個沙中同學先黎過”……


以至於他們會調侃說,出門是萬萬不敢在背後講人壞話的,因為這裡都是熟人。



///



O4

- 一個充滿回憶的美食聖地 -


年輕,奮鬥,拼搏,是深圳這座城市的主題,可是來到沙頭角之後,感覺卻完全不同。


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山好,水好,適合養老。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光是沙頭角名字的由來,就自帶一股曼妙的詩意。


吃完飯去附近的海濱棧道走一走,吹著海風聽著歌,看著對岸的香港,整個一副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以至於他們說,沙頭角是一個來了就不願意離開的地方。


沙頭角?在哪裡?


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在沙頭角一住就是一二十年,周邊的一些小店,也都陪著一代人長大,成為沙頭角人私藏的美味老店。


橋東市場裡的“大家旺麵包餐廳”,從2000年開始,幾乎承包了沙頭角人所有逢年過節以及過生日的蛋糕。


沙頭角?在哪裡?



店裡招牌的芒果卷和蛋撻王,更是這家店經典的象徵,價錢合適,分量也足,在沙頭角足足火了19年。


那家香港風味小吃店,曾經是學生們的課後小基地,搬家到海濤路之後生意也依舊紅火,也有了空調和WIFI。


沙頭角?在哪裡?

沙頭角?在哪裡?


還有原沙頭角中學對面的法記開心粉面店,在這裡生活的人,基本上從小學就來在這裡吃東西了。很多在沙中畢業的學生,還會經常去法記吃早餐,回憶一下當初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還有中英街旁邊賣糖水的阿姨,這也是在沙頭角人心中佔有重要分量的。據說賣糖水的阿姨,就是法記老闆娘的妹妹。


不得不說,沙頭角真的太小了。


沙頭角?在哪裡?




///



O5

- 沙頭角人,寧願被遺忘 -



沙頭角人最擔心的,反而是明年8號線通地鐵的事情。


準確來說,他們是一半欣喜,一半擔憂。


地鐵通了之後,他們與市區的聯繫會變得更加便捷和頻繁,鹽田的發展也會向前邁出一大步,可以說改善了沙頭角及整個鹽田片區的生活方式。


然而交通便利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會來這邊玩耍,甚至搬來鹽田居住,原有的寧靜也很有可能會被人流的喧囂打破。


沙頭角?在哪裡?


對沙頭角人來說,他們有這麼一點點的“私心”和“排外”,不希望被別人打擾,反而更希望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繼續被人們所遺忘下去。


因為與世無爭,就是沙頭角的代名詞。


因為被遺忘,所以造就了今日的沙頭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