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民族醫吹響了抗疫集結號

千百年來,民族醫藥在防病治病、養生保健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於“瘟痧”、“疫瘴”的防控、救治,更是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效驗作用。這對地域廣闊、地形複雜、人口眾多的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文明延續,具有魯班石的意義。

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的危急形勢下,疫區內外,人人擔憂。正當人們著急上火的關鍵時刻,聽到民族醫藥吹響了響亮的集結號!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個集結號吹響之後,有哪些重要的抗疫防控行動,以便給我們每個人吃上一顆定心丸、養神丸!也讓嚴峻疫情下面滋生的無名恐懼感,從此煙消雲散!就在武漢疫情迅速蔓延的時候,民族地區的民族醫醫療機構、民族藥生產企業的會員單位,全面投入疫情防治阻擊戰。讓我們一下子感受到了民族醫的力量,感受到了疫區有救的希望之光。

發倡議,獻計、獻策、獻藥、獻方,民族醫大無畏出場。

2020年1月27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向民族醫藥專家和會員單位發出民族醫藥獻計獻策獻藥獻方倡議書。倡議發出後,民族醫藥專家學者和醫療一線的醫護們馬上行動,有在抗擊SARS中發揮過作用的方劑及地道藥材,有現在臨床上應用的驗方,有防病康體的保健方劑,截止2020年2月4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共收到來自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朝鮮族、瑤族等民族的近30種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方藥,有藥芳香辛散、辟邪祛濁、醒脾利溼、抗毒解毒防病的蒙古族藥方劑,將草藥製成藥香包隨身攜帶,以達到芳香醒脾利溼百毒不侵,這一特色護身健體防疫的特色療法《薰香法》一直沿用至今。製成30克的草藥香包,佩戴於胸前,7天更換一次。這個“蒙藥草藥香包”,在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派遣的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人醫療隊,每人佩帶一個整裝出發,趕製的“蒙藥草藥香包”直接帶到疫區。寧夏黃寶棟回醫醫院院長黃寶棟捐獻了傳世三代用於流感病毒空氣消毒香。彝藥專家張之道老先生捐獻了用於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彝藥臨床驗方,等等。

同時,協會向國家民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有關部門報告,隨時將有關的文件、信息、動態按國家相關文件的要求彙報,並積極號召民族地區做好各個民族地區接診和病人的診治、搶救、防治工作。

民族醫組織有生力量馳援湖北、武漢,並在全國各地發揮抗疫排頭兵作用。

在抗擊這場疫情的戰鬥之中,國醫大師、中國民族醫藥協會適宜技術分會會長李佃貴教授,積極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擔任了河北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顧問。他主持制定了河北省中醫藥防控方案印發實行並取得顯著療效,同時還針對不同人群,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控手冊》。他還主動要求深入石家莊市第五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收治定點醫院)隔離病房,對所有患者逐一床頭詢問症狀、察舌把脈,通過辨證施治對患者治療方進行了調整,就中醫藥對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認識、診斷、護理和防護,提出指導性意見。

重磅消息!民族醫吹響了抗疫集結號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蒙醫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協會專家智庫副主任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院長奧.烏力吉(蒙古族),在第一時間通過《通遼日報》給出疫情預防的方法。充分發揮蒙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的特色優勢,積極組織蒙醫藥專家配置蒙藥方劑,迅速上報內蒙古自治區藥監局。獲批了蒙藥製劑批准文號(內藥製備字),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截至2020年1月29日,已有8種疫情防控蒙藥製劑通過自治區藥監局審批。目前藥品已應用於患者的救治中,療效顯著。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副會長、貴州百靈藥業(國家民委十三五定點民族藥生產苗族藥企業)董事長姜偉親率團隊,春節抗擊疫情。根據國家衛健委頒佈的《治療指南第四版》,帶領員工加班加點,生產維C銀翹片、金感膠囊、複方一枝黃花噴霧劑、雙羊喉痺通顆粒、板藍根顆粒等疫情防控急需的46箇中藥、苗藥品種,還累計配送N95及醫用外科口罩等逾120000個、防護服及隔離衣400餘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400盒、抗菌洗手消毒液等6000餘瓶、紅外線測溫儀200餘臺。在1月30日深夜經連續三天的海陸空聯運,緊急從國外採購10萬枚防護口罩,連夜派出百靈專車運往武漢,緩解了當時藥品、醫療物資緊缺。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常務理事單位雲南大理瑞鶴藥業有限公司(國家民委十三五定點民族藥生產白族藥企業)心繫一線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全國三八紅旗手鄭昆芳(白族)董事長迅速組織,向大理市紅十字會捐贈熊膽粉2160瓶,珍熊膽丸384盒,龍澤熊膽膠囊1200盒,瑞鶴熊膽牙膏1440支,瑞鶴喉寶含片6000粒,瑞鶴熊膽茶2600袋,共計總價值31萬餘元的熊膽系列產品。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專家智庫專家、青海省名藏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老中醫工作室、青海藏醫院龍巴(藏族)老師,將個人價值近五萬的藏香全部捐獻給青海省紅十字會,用於支持武漢災區。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新疆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在疫情到來時,第一時間將本醫院的病人安排專車轉送到市人民醫院,迅速開闢醫療綠色快速接診通道做好接診準備。同時在院黨委的帶領下積極組織醫療隊,奔赴農村、牧區、社區、街道進行消毒。哈薩克地區的村民和牧民們冒著嚴寒和積雪,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重磅消息!民族醫吹響了抗疫集結號

新疆百餘位抗疫勇士,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抗疫第一線。

民族醫藥奇效抗疫,把國家抗疫意志變為有效行動。

新疆結合其氣候和地域特色,組織專家制定並印發了“新疆版”中醫藥防治方案,按照調節血液質、涼血降熱、解毒、增強主配器官功能、恢復機體自然力的治療原則,針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特點,制定了中醫藥(維吾爾醫藥)預防和治療措施,包含1個預防疾病的處方、3個治療疾病的處方,目前已在臨床推廣使用。

發揮哈薩克醫藥應對突發傳染病防治優勢和作用,結合新冠肺炎易感人群的體質特點,新疆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阿勒泰市中醫醫院組織哈薩克醫藥專家制定了《阿勒泰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哈薩克醫預防與防治方案》。指出此次疫情屬於喀哈爾勒疾病、俄孜格瑪病症,此疫要力求避免致病因素,除了隔離,同時在居室、生活場所點燃阿爾沙、苦蒿等哈薩克地區地產藥材,利用藥物薰香起到淨化環境。還採用哈薩克族哈醫的傳統手工工藝製作黑皂清潔雙手,用高濃度的鹽水進行餐前餐後的漱口。放鬆心情,正確對待疫情。

瑤醫藥抗疫有特效。在瑤族地區,春天是溼瘟病的高發季節,天氣變化無常易產瘟疫。因此,瑤醫對於“瘟痧疫瘴”致病,具有豐富的防治經驗。從新冠肺炎的發病情況和臨床表現看,正好歸屬於瑤醫“瘟痧”“疫瘴”範疇。在病性上屬於陰病,是以傷陽為主線。從病位即邪氣攻擊的臟腑來看,主要是肺和脾,所以在治法上,針對寒和溼,治療寒邪,溫散、透邪,用辛溫解表之法,治療溼邪,芳香避穢化濁。

覃氏瑤醫第十三代掌門人、民建中央人口醫藥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瑤醫醫院院長的覃迅雲教授,勇擔使命,全程指導各路瑤醫的一線救治工作,並參加到一線抗疫的遠程會診之中。作為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市豐臺區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核心專家,其團隊在SARS的抗疫中,曾治癒了31個非典患者,且無後遺症。現已治癒8位新冠肺炎患者。做到了一天控制發燒,兩天止咳,三天肺部的陰影就開始消失,而且5—7天就可以很快治癒出院。特別重症患者,可做到最長11天治癒出院。但是一般的抗疫療法都要治療20多天,長時間不能治癒出院,結果不明顯。目前瑤醫的兩支醫療隊正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北京瑤醫醫療隊、武漢瑤醫醫療隊捷報頻傳。(詳參:本公眾號2月8號發表的《[原創]瑤醫傳捷報:治癒新冠肺炎有奇效!》)

重磅消息!民族醫吹響了抗疫集結號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及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科學部署。

廣西壯族自治區根據廣西衛生健康委發佈的“要發揮廣西中醫藥和壯、瑤醫藥資源優勢,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特別是病毒性疾病,提高預防能力和救治水平”的要求,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結合壯醫臨床經驗,2月3日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壯醫防治方案(試行)》,讓壯藥抗疫的特色和優勢系統發揮出來。

內蒙古自治區於1月30日,由22位來自肺病、血液、兒科、腫瘤等各科室蒙醫醫療救治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連續召開3次討論會,圍繞蒙醫病名的選擇、致病誘因、臨床症狀、發病機制、分型分期、治療原則、用藥、預防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終於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蒙醫預防與診療方案》定稿,並送審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和浩特市蒙中醫院、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錫林郭勒盟蒙醫醫院等醫院等,從重點醫療科室抽調黨員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阿拉善盟蒙醫醫院在醫務人員極度緊缺的情況下,遴選出6名業務骨幹(其中中共黨員4名),組成疫情防控先鋒隊,前往人流密集的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抗疫防控支援工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及時組織專家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中國民族醫藥協會智庫主任委員、寧夏回醫藥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寧夏吳忠黃記天澤醫院院長黃寶棟(回族)的《送瘟神》預防方“少食節食肥厚擇,過食積食百病根……”,辟邪祛濁,醒脾利溼,給出了在疫情期間做好自身具體防護的保健方法。

青海果洛州藏醫院名老藏醫卡洛(原青海藏醫院院長)專家,依照《四部醫典》,針對新冠肺炎的臨床症候、密切接觸者、傳播途徑等,提出了藏區的防治、治療措施及原則:初期治疫病,中期清熱症,後期降“隆”,並需增強體質。形成了不同疫情階段、對應的系列藏藥應用方案。

其他各民族醫也都積極行動起來,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組織人力物力抗擊疫情,相關材料彙總整理後會,及時向國家民委及國家相關部門彙報。

(作者:劉驚鐸,生態體驗理論創始人,國家開放大學政法學部部長、澳城大等博導;姜才珅,生態體驗網編輯一部主任、生態體驗理論國際原創品牌公眾號主任編輯、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