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大家都很清楚,若是李世民失败了会怎样?

上古风玉子


若是李世民失败的话唐这个朝代肯定没有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不过历史本来就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你这个问题无法回答,有可能唐在李建成的统治下有个建成盛世难说,也有可能唐朝就毁在李建成手上了,但是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成王败寇的关系。


马坤讲故事


要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失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是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毫无防备之下出手的,短平快加上稳准狠,胜算在握。

假如李世民是人算不如天算,真的还就失败了,唐朝没有“贞观之治”,李渊可能还要当一段时间的皇帝,而不出意外的话,李建成日后就继位。

两边谁失败,朝廷始终要有个皇帝,而且没有“贞观之治”也会有另外的盛世,李建成或者李元吉并非一无是处。

在李渊创建唐王朝的过程中找答案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开国功臣,追封唐国公。父亲李昞在隋朝任安州总管,袭封唐公。李渊由担任州刺史、郡太守到中央卫尉少卿,在任命他为军事重镇太原留守时,李渊觉得时机已到。617 年,他自太原起兵反隋,进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唐。

当时有割据称雄的地主军阀武装,有风起云涌的隋末农民起义军,还有突厥的威胁。又有王漫天的一支人马,大概有数万人之多,自称历山飞,结营于太原之南,上党(今山西长治市上党区)、西河、京都因而道路断绝。

李渊亲自出战,大败“巧手攻城,勇于力战”的历山飞,收降数人。

  • 这段历史记录在《大唐创业起居注》的第一卷,从中可知李渊并非平庸之辈,接着往下看。

  • 父子同心时期:李渊父子进一步结交英豪,善待下士,收拢人心。当突厥攻太原时,据守险要,开门迎敌,智胜突厥。
  • 兄弟二人同心时期:有“兵向西河,大郎二郎在路”,这里大郎和二郎指的是,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他们两人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而且军纪严明,所谓”民间近道果菜已上,非买不食,义士有窃取者,即遣求主为还债,亦不诘所窃之人“。全体人员上下齐心,势如破竹,顺利取得西河。
  • 李渊任命四子李元吉为太原郡守,他领兵入关,一路上礼敬年长者,救济穷困之人,选任贤能,清理狱讼(特别是冤案)。
  • 进军途中,忽报突厥乘虚犯太原,李建成和李世民坚决反对因此中途退兵,两人领兵驰骋战场,屡立战功,使李渊大军得以长驱直入长安。

小结:

李渊建立唐王朝,并非是李世民主要掌控,从他的出身以及官至什么位置,便可知当时的老大还是李渊。所以玄武门之变,假如李世民失败,唐王朝不会没有建树的,李渊既然敢想敢做,就不会太差。

唐代史书中大多只说李世民,或者要说李建成就基本是差评,可上面记载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大郎。倘若他为皇帝,唐王朝想来不会败在李建成的手中,有这种认为“李建成当皇帝必会葬送了唐王朝”的人,很多呀。

李元吉也完全变了个人似的,那么记载这些内容的《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人是谁呢?可信度多少?本书作者温大雅,随李渊起兵,自始至终都在李渊身边,所记多是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可以说是第一手史料。

所以玄武门之变,若是李世民失败了,历史的年轮仍然会继续转动着,皇帝不同而已,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果笑


选择玄武门这个地方来动手,李世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也想过万一失败怎么办。

玄武门位于长安太极宫的北部,是皇亲国戚和众臣们进入皇宫的必经之地。关于玄武门在当时的重要地位,陈寅恪先生曾有评论:“玄武门在唐代多次政变中均处于关键地位,谁能控制它,就容易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取得胜利,因此乃兵家必争之地。”

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集团之所以选定在玄武门起事,一是因为这里是进出皇宫的要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听诏入宫一定会从此经过,而且如果在玄武门设伏失败,还可以利用地利控制住唐高祖,为自己谋求一条后路。

换句话说,题主的问题如果真的出现。李世民还是有机会通过控制他爹李渊来反败为胜或拼个两败俱伤。

但最后的结果,依然会是李世民胜出。因为毕竟对他忠心的武将要比太子集团的多得多。

我们来回顾一下“玄武门之变”惊心动魄的过程吧:

在决定发动政变后,李世民首先派人收买了玄武门的守将常何,以此来保证日后在玄武门的设伏不会受到阻碍,加大政变成功的概率。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高祖召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入宫,准备着手调查他二人是否如秦王所说在后宫有淫乱之事。后世有人认为李世民举报太子和齐王淫秽后宫其实是“调虎离山之计”,将二人调离东宫。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入宫之前,李世民已经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张公谨、公孙武达、刘师立、杜君绰等人早早埋伏在了玄武门。

事实上,老天还是给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后一个逃生的机会的,就在李世民等人在玄武门积极准备的时候,后宫的张婕妤似乎觉察到了异常状况,并派人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说秦王府有异动,要他们多加防范。对于张婕妤传出的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李元吉对这个消息非常重视,认为应该托病不要入朝,静观其变,并让东宫的军队做好准备,以防不测。但是李建成却认为皇宫“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建成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京师本来就是他的久居之地。他比李世民要熟悉得多。而且这里的守兵都是自己的人,他相信李世民不会敢在皇宫设伏,因此便放松了警惕。李建成未免太过自信,根本没想到玄武门的自己人早就被秦王集团策反了。

他和李元吉就这样一步步迈向死亡的深渊。

当天、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像往常一样,骑着马从玄武门入宫。一行人走到临湖殿的时候,才感觉情况有些异常,立刻准备退回东宫,但为时已晚。李世民已经在此等候多时,见状便纵马而出,追了上去。

眼见李世民追了上来,骑着马的李元吉回过头来张弓就射,但此时他内心十分惊慌,根本不住神,所以几次都没能射中。而李世民则沉着冷静得多,他一箭就将李建成射下马来。这时,秦王府的伏兵尽出,李元吉寡不敌众,也在乱箭中摔下马来。

此时,因李建成当场毙命,玄武门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李世民的坐骑也受了惊吓。可能李世民在一箭射杀了自己的亲兄弟后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所以身经百战,弓马娴熟的他没有控制好跨下的骏马。这匹受惊的马带着李世民跑进了树丛,随后一人一马都被困住不得脱身。李元吉见回转的机会来了,便赶紧跑上去,准备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关键时刻,尉迟敬德赶了过来,一箭将李元吉射死,解救了李世民,然后又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砍了下来。(这一年,李建成三十八岁,李元吉二十四岁。由于在政变中立下大功、在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尉迟敬德成为受恩赏最多的官员,得到了齐王府的所有珍宝。)

闻得太子在玄武门被杀,东宫的两千将士在薛万彻和冯立的率领下,马上拿起武器赶到了玄武门、准备反击。在激战的过程中,敬君弘与吕世衡被气势涵涵的东宫军队杀死。张公谨见一时抵挡不住,使下令将宫门关闭,以此来抵挡对方的猛烈进攻。

薛万彻等人见玄武门难以攻克,掉头准备去攻打秦王府,但当他们看到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的尉迟敬德后,便知大势已去,随后便纷纷逃散了。

就在玄武门发生像案之时,完全不知情的唐高祖还在宫中和宰相们泛舟湖边,准备稍后审理太子等人后宫淫乱之事。当他看见身穿饱铠甲、手持长矛前来的尉迟敬德时大吃一惊,知道出了大事。

唐高祖问发生了什么事,尉迟敬德禀报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犯上,秦王已经举兵诛之,现在特地派臣前来保护陛下的安全。”

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唐高祖是李世民最顾忌的人,他派尉迟敬德这样的武将前来,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唐高祖的安全,其实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逼宫篡位。

高祖听后,便问此时在旁边的裴寂和陈叔达等人:“联不曾想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现在该如何事好?”

陈叔达和萧瑀就说:“太子和元吉本是无义之人,又无功于天下。他们嫉妒秦王的公德,共为奸谋。如今秦王已经将他们除去,更是天下归心。陛下如果立他为太子,将国事交与他就无事了。”

见朝中大臣都已经倒向了李世民,高祖终于明白局面已经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了。只好言不由衷地地表示同意:“善,此吾之夙心也。”

说实在,高祖如今就秦王这一个嫡子了,而且兵权在握,大臣们知道李世民迟早是要做皇帝的,谁愿意去反对他呢?在封建社会,与其说大臣忠于皇帝,还不如说忠于自己的饭碗!

李建成的失败,是他的性格与自信不匹配的自然结果。李世民即使在玄武门没有杀掉他,在李世民挟持高祖后,李建成一样活不了。

所以说,玄武门之变,基本上不存在如果……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3055185558737454"} --}

知行史话


李世民如果失败了,李建成当上了皇帝,那么历史肯定会被改写。首先,李世民会被挂上乱臣贼子的名号,第一个被杀死,也就后续没有所谓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可能不复存在,武则天之流也可能不会独霸朝权。而此后的唐朝皇位继承权也应当是嫡长子继承制,不会有安乐公主造次,宦官之流作祟。其次,李世民光辉历史被掩盖之后,李建成虽然没有具有李世民那么强的威信和实力,但是也是一个当皇帝的人才之选,手下也有很多能臣武将,如果当上了皇帝,也绝不是一个昏君,可能不会,也或许可以开辟另一个太平盛世。

李建成如果论不足的话,最大的地方是少了皇帝的不怒自威的一股霸气。李世民登上皇位不久,突厥几乎冲破了唐朝的屏障,眼看唐朝不保,李世民单枪匹马便跑去与突厥谈判,这股胆魄和气场不是什么人都有的,李世民敢做,如果是李建成呢?唐朝覆灭或许不会,或许做得更好,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解决不了突厥这个难题。






大忙人猛弟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以前就有准备,首先,玄武门的守将常河被收买策反,又对秦王府的精干将领都有安排,接应、阻敌非常周全。李世民在行动之前可能跟带领过的外地部将都有书信联系,以备失败后策应。作为心思缜密的李世民,成功与失败两方面都有预备方案,以防突发事件留后路。

秦王所让人举报太子和齐王在后宫有淫乱之事,是这次行动的一部分。首先要把太子和齐王调离各自的宫府,还不能让他们有怀疑之心,以有应变之策。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高祖招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入宫,调查两人是否如秦王所说在后宫有淫乱之事。秦王府开始行动,李世民的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张公谨,公孙武武过、刘师立、杜君卓等人已早埋伏在玄武门。

皇帝后宫的嫔妃张婕妤似乎觉察到了异动,派人告诉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约李元吉过来商量应对情况。李元吉觉察事情可能有变,寻思着皇宫有危机存在,让太子托病不入朝,静观其变后再做打算。太子自以为是太自信,认为皇宫戒备森严,守备宫门的将领都是自己人,他对宫廷情况比较熟悉,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要和兄弟一同入朝,了解调查事情的原由。

其实太子一点不知道,所谓的自己人早已经被李世民策反了,便放松了警惕,和兄弟李元吉骑马直入玄武门,到临湖殿时觉察情况有异常,想要退回东宫,后来被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把两人射杀。

玄武门事件李世民是胜利了,他也松了一口气,假如太子和李元吉有防备带上各自的防备兵马一同前往,玄武门的战争就不可预知哪方胜利。再退一步,就像李元吉劝李建成托病不上朝做实不出宫,这次李世民的所有准备会功亏一篑亏,就没有办法再实施下去。

这件事情如果泄露出去被唐高祖得知,一定会偏向太子,李世民更不好收场,有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判乱谋反之罪”秦王府一干人等都会受到牵连,会被处决。李世民的盛唐治世“贞观之治”就不会存在,再不出意外李建成顺利继承皇位,唐朝的历史又是另一个场景。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拿着兵器,穿着盔甲能够直接上朝,李渊和众大臣看到朝堂上已惊乱。或许当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上朝,李世民带着众将直接逼迫父皇李渊改立太子或让父皇禅位,这样的胜算有多大还不可预知。

总之,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已经成功,李渊就剩一个儿子,迟早会让李世民坐上皇位,大臣们也不会反对李世民做皇帝,因为李世民的功绩在哪放着,实力又是最雄厚的,大臣们不会自讨不自在。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后代全部不在了,就没有人威胁到李世民的皇权。

假如李世民会失败,只能是后人的一种猜想和茶余饭后的说资,历史是不会改变真实存在。


五六居河西


李世民失败了毫无疑问,被李元吉和李建成当场杀掉。

李建成一直把李世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旦有机会毫不犹豫的杀掉他这个弟弟,因为他这个弟弟李世民可了不的,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唐朝的江山百分之八十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后来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可见李世民当时多厉害!能把瓦岗寨的人都收复了,全是顶级人才,都心甘情愿的为李世民卖命,所以李世民失败的几率为零!




顺达机械CEO


李建成应该不会杀他,应该是软禁。李建成的心没李世民狠,再说李建成是合法的继承人,为显仁义和大度,既然祸乱平息,留下二弟的性命是有可能的,除非李世民的余党异常猖狂,不杀他不行。

李世民是篡位谋逆,必杀李建成,只有死人不去辩解,李世民放心的粉饰一切。

李世民杀李建成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的手下太强了,只有李世民登上大位,他们才能加官进爵。还有若是不发生政变,李建成顺利登基,必定会削弱秦王的实力,李建成不会杀秦王,但秦王的手下必遭屠杀,只有去除爪牙的秦王才能让李建成安心。秦王手下的那帮强人早就料到这一点,所以一直游说秦王发动政变,最终秦王为了以后幸福生活,把屠刀伸向了自己的亲哥。



饕餮中国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其实很惊险,当时李世民在和李建成的斗争中并不占绝对上风,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用弓弦差点把他勒死,幸亏尉迟恭及时赶到救了他。

假设历史上李世民真的失败,那么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控制了局势,李世民和他的手下被杀的杀,抓的抓。李渊发布圣旨,昭告天下,给李世民定个擅自谋反的帽子后,和秦王府相关的人被一网打尽。李建成坐稳了太子的位置。

当李渊去世之后,李建成继承帝位。由于李建成在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因此可以想像他的统治不一定会输给贞观之治,并且有魏征,李世積,褚遂良等名臣辅佐,李建成可能也会成为一代明君。

后面的事情就比较难于预料,例如是否会有武则天,是否会有三女乱唐,这些就不一定会发生了。但是历史的大趋势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朝代更替,盛极而衰,这是历史的规律,因此,若干年后,大一统的唐王朝必然重新陷入分裂中,再由新的王朝来取代。


莫冬宝


首先若是玄武门之变失败,那么李世民肯定是身首异处,其次是玄武门之变的中间力量他们就成为了叛军,下场也肯定凄惨。

其他的并不会有很多的变化,李渊肯定是他的太上皇,只是皇上换成了李建成。

魏征依然为相,大唐依然会强盛,只是过程有那么一点曲折,这个结果会让一部分的命运变得不同,有的人却可以变得风生水起,真正改变的可能只有一代后面的唐朝依然会按着历史的走向去发展。

就像有的人说过,历史拥有自我的修复性,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风清水浊


大家好,我是“辽宁有历史”,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的“玄武门之变”,说的是公元626年发生的一件兄弟自相残杀的事件。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玄武门,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为争夺皇位,杀掉了太子,也就是他的哥哥李建成,还有他的四弟李元吉,以及二者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承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那么,回到题主的这个问题:如果李世民失败了,会怎样呢?

 

第一,李世民的家人可能会遭到清算。政变之惨烈有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像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家人被株连一样,如果李世民失败了,其家人也会面临这样的横祸。  

第二,唐朝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虽然说李世民通过政变这种不是很光彩的方式夺得了皇位,但就能力、胸怀、韬略等各方面来讲,他是一位称职且堪称优秀的帝王,因此才会有“贞观之治”等后续的盛世。如果李世民失败了,李建成会当上皇帝,虽然他的个人能力也比较强,但仅仅从“玄武门之变”这个事件而言,他就不及李世民具有警惕心,以及前瞻性。所以说,他当上皇帝唐朝发展的会怎样,不是很好预测。当然,历史也不允许假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