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從上個世紀到現在,中國發生了幾次很大的地震。每次大地震均造成死傷無數以及經濟巨大的損失。這種代價跟現代建築的建造方式和用材有很大關係。

現代建築主要是以混凝土材料和磚砌材料為主,因此剛性較大,沒有彈性,遇到稍大點的地震,很容易撕裂。

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鋼筋混凝土框架

而我國古代建築是以木結構體系為主,木結構體系的核心就是榫卯技術。榫頭和卯眼能通過各種不同的契合手法,讓連接的構件被穩穩地固定住。

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榫卯技術

榫卯結構是如何抵禦地震的呢?其原理為在榫卯結合處,留有一絲的縫隙,這樣就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

可以說組成我國古代建築的結構體系的斗拱,還是樑柱坊等因為運用榫卯技術,都具有很好的彈性作用。

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山西應縣木塔

當然木頭框架體系本身就是軟性材料,不像我們今天所用的鋼筋混凝土柱樑結構。這也是古代建築抵禦地震本身所具有的優勢。

這是古建築能抵禦地震的軟性特點,接著說下其硬性方面的原因。

首先,地基上比較有講究,比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西安小雁塔,在建成距今1千多年來,遭受了很多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

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西安小雁塔

歷史上小雁塔曾有遭遇地震而“三開三合”的奇蹟。經專家研究發現,其防禦地震的措施為地下基礎部分為半球形夯實土,直徑達30米,小雁塔正好位於其中心,其實就組成了一組“不倒翁形”,這也難怪小雁塔不倒了。

其次,我國古代建房子之前,要先砌臺,其實臺本身就能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避免了地震和建築的直接接觸,從而減弱了地震對建築的影響。

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高臺之上的太和殿

還有就是,我國古代建築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屋頂在整個建築中佔的比例很大,換句話說,重重的屋頂壓在建築上,在防震上,能夠使建築更加穩定。

為什麼說古人在建築防震上更勝於今人呢?看完就明白了

屋簷深遠的佛光寺

怎麼樣?看完後,是不是對我國古代建築上的防震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呢?

我是古建說,置身冰冷混凝土世界,弘揚中華古建築之美。喜歡的,歡迎關注與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