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中的“白”是如何來的?

清風飛花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畫,不僅僅是講究技法那麼簡單,而是講究構圖,筆墨,技法之上的韻味和意境

中國畫,個人拙見,是中國博大精深文化底蘊的體現

留白,是中國畫的藝術精髓

留白,個人拙見,來自於陰陽相調和的太極圖,計白當黑,山水中的筆墨是太極圖中的黑色,留白的地方是太極圖中的白色

中國畫,注重意境

個人拙見,意境,是畫中給人留下想象,引發人聯想的餘地和空間

如同俗語所說,知人不必言盡,做人不必傲盡,鋒芒不必露盡

話不能說太滿,所以畫畫也不能太滿,不然會堵死一幅畫的意境



國畫中的留白,有些是水 的意境

李可染的水牛國畫,水的部分留白,不著一墨,但是我們可以從水牛潛在水裡的下半部分身體,聯想到水



馬遠的作品《寒江獨釣圖》,水的部分不著一墨,留白,惜墨如金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畫面煙波浩渺,浩瀚江河的意境



雲霧

馬遠的作品《踏歌圖》,畫面中間部分留白,我們可以聯想的山間的雲霧繚繞的意境



留白,可能是國畫的風的意境,下圖的風竹國畫,吹風的地方留白,我們可以從竹葉的擺動,聯想風的意境



留白,可以是國畫中的氣眼

中國畫,講究氣脈,精神脈絡

黃賓虹的國畫,山水中的留白,給畫面留氣眼

一幅畫筆墨太滿,就會堵死畫面的氣流和脈絡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中國畫,講究黑白關係,因為水墨畫依墨色濃淡千溼粗細來描繪事物。通常畫在白紙或絹上,從顏色上看,墨畫到紙上自然形成了黑與白的二種相對而又相成的關係我們前人提出了知白守黑的諄諄教導。

這就是說,要懂得一幅畫必須有黑有白的

虛實相生的理念。一張紙全浸黑了,不可能是畫,當然一張白紙,不著一點也不成畫。李可染先生畫的牧牛圖,只畫牛的上半部份,省去了肚子和腿部,空白處自然給人水汪汪的感覺。鄭板橋的竹子,畫面左邊竹竿挺立,點綴幾張竹葉,畫面中右大量空白,讓人感到空曠,有種空靈舒展感。我選的明人朱朗的白燕圖,畫中曲折的水面讓你體會到留白的巧妙和重要。你能理解春江水滿,燕歸農忙的愉悅氣氛。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中國畫中的白色是畫家精心佈置安排的,是畫家創作的重要藝術技巧。也是藝術理念的表達。

請讀一下新羅山人華嵒的一幅山水冊頁他把留白的技法幾乎用到極致,而空遠清渺的藝術境界呼之欲出。

當然國畫中的白色,也有許多是用白色顏料 (蛤粉,鈦白粉,鉛白…… )等渲染刷成。請看王蒙知交的元未明初畫家陳汝言畫的岱宗臥雪圖,這是用白粉畫出的雪景圖,清寒襲人,積雪覆蓋山路,樹木,異常精緻。

結論,國畫中的白色是畫家動用各種藝術手段得到的藝術效果。可以是留白,也可以是渲染描繪而成。 留白講究的就是完美

的體現畫家的藝術思維,創造獨有的藝術境界。










孫杰鋒


來自中國哲學陰陽辯證的原則,白是黑的對立,是黑的憑藉形式,離開了白,黑則無法存在。在中國畫中,沒有了白的形態變化,墨色的形象也就無所依託,所謂“黑從白現”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中國繪畫中,空白,是形象的組成部分,也是形象的延續與衍生狀態。她不僅與具體物象息息相關,而且襯托了主體同時也是畫家的創造過程可以發揮最大的主動性。

清代張式說:“空白,非空紙。空白即是畫也。”禪宗的“色《把有形有質,能使人感觸到的東西稱之為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出了空白與物象之間的關係。“空”是有形有質的,是畫中之畫,同時也是畫外之畫,她與畫中物象相互生髮,相輔相成。

中國人最根本的宇宙觀,是“易經”上說的“一陰一陽謂之道”“莊子說”:“靜而與陰從德,動而與陽同波。”這一陰一陽的生命節奏,不僅從根本上揭示了事物的變化規律,而且是虛靈的時空合一。中國畫構圖的空間感,也是憑一陰一陽————即一虛一實的流動節奏來表達,這是中國繪畫特有的空間境界表達法則。因此,空白在構圖中與物象是一種虛與實的形態關係,這是中國繪畫對空白把握的關鍵。

實者,黑也,黑者,畫材也;虛者,空白也,只有知白。才能守黑。知白,必須記白以當黑。深知白才能處理好黑處,黑從白現,虛從實生。但虛不等於無,她是一種具體形象的無象之象,這與西方繪畫的空白不同。中國畫的布白與實同功,是實的對應,以虛為實,以虛現實。通過空白的佈置,虛實相生,主動地利用虛的空間佈置去承擔畫面的造型任務展現廣闊的內涵,與實是辯證關係的存在。虛空中傳出動盪,空白中透出幽深,即筆墨所未到,亦有靈氣空中行。畫再有筆墨處,畫之妙在於無筆墨處。肆力在實處,而索趣在虛處。唐人詩句“無字處皆有意”對此絕妙的詮釋。


明月99326036


中國畫中的.“空白",所代表的意義,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的經典表達。中國畫中的空白,在繪畫的結構形式中,所起到的作用,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於自然萬事的認識一一虛與實。中國畫中的這樣一種,因為思想方式而產生的繪畫形式結構,非常巧妙的從我們先人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待萬物的看法中產生。也可以認為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的哲理與思辨的結果。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對於事物的認識,並不把它看作為對立,而是把這樣一種表面對立的現象,理解為一種相互之間的一一一關係。因為關係之中各種因素自身的作用,而產生由各自作用的整體結果。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文化思想中最具現實價值的基本思想。把這一基本思想,運用於中國畫中,於是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繪畫藝術形式中的一一一空白。。。因此,可以說,中國畫中的"空白",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中國畫中最具智慧的形式表達。(山水,華山下棋亭遠望,自寫)。


乾得堂


中國傳統書畫有兩句話,一句叫"書畫同源”另一句是"知白守黑"。

先說書畫同源,中國書法與繪畫是姊妹藝術,都是用毛筆蘸墨在宣紙上表達意象,中國字是象形文字,所以很難說先有書法還是先有繪畫;書法講究濃淡疏密錯落有致,國畫墨分五色,一個寫意一個造像,事實上歷代書畫名家多數既是畫家又是書法家,近現代有名的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吳昌碩等等大家無不是身兼兩家學貫古今。

再說"知白守黑"。

書法佈局講究"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前有引首章後有落款印,中間空虛意不足處還有補缺章,黑與白的藝術講究的就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以白襯黑以黑點白,白是黑的肌體黑是白的靈魂。

從書到畫,分出濃淡層次,以黑白互動黑白反襯,白是陽光是水是雪是飛瀑是流雲,黑是夜是山是頑石是樹是村莊,中國畫就是用簡單的黑白勾勒出一個生動的世界。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知白守黑"也是古代官場哲學,普世中庸哲學,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生生不息,知其白乃可守其黑~




三老爺車


作為一個山水畫家,我理解的“白”是中國畫裡“境”,沒有白,就沒有虛,沒有虛,就沒有實,中國畫有了黑白,有了虛實,才產生意境。

中國人有自己完整的一套哲學思維,太極八卦,陰陽乾坤,代表了整個世界,詮釋了大千世界的發展規律。

中國畫裡的黑白,就如太極思維中的陰陽乾坤,黑白是中國畫裡的筆墨對立關係,也是共融的關係,去掉誰,另一方則不成立。


白,是留白;白,也是一種顏色。中國畫的白,是虛的表象,虛可以襯托出實,白是虛無縹緲的意境,帶給人想象,帶給人高妙的審美體驗。


中國畫的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它根植於中國的哲學,無為既有為。中國畫是虛淡靜的藝術,留白,是虛無縹緲的最佳表現。

世間事物剛柔相濟,中國畫關係黑白相間,可以說,中國畫如果沒有了白,就失去了它表現世間萬物的精髓。


陳莊水墨畫家


中國畫中的“白”就是繪畫中的“留白”,作者根據立意進行構圖,在畫幅中留下較多的空白,可以用來表現水、霧、風等,同時讓畫面簡潔,讓觀者更有想像空間,令人回味無窮。如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一葉小舟,一個垂釣的漁夫,卻讓人感受到了煙波浩渺。

元馬致遠的曲《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讀來也有一種中國畫留白的意境。寥寥數語,卻讓人想像無限,感慨萬千!

明張岱《湖心亭看雪》有“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之描述,讀來彷彿一幅中國留白的山水畫躍然眼前。



一蓑煙雨sunshine1990


“留白”,既是中國畫獨一無二的美學特色,也是大寫意精神的文化載體。善於不善於“留白”,“留白”的哲學高度,文學感染力,藝術價值品質的終極評判標準往往以“留白”作為尺度,區分高下!

“白”,漢語中也當“說話”講,所以“留白”的深層語境是“留下你的人生感悟,留下你的美學理念”。八大山人的大面積的“留白”,物象卻簡之有簡,原因就是八大山人托墨言志,緣物寄情。讀八大的畫,不是看他畫什麼,而是聽他說什麼?八大山人的書畫,就是他生命的“獨白”,苦難的揭諦,正義的上訴,生命尊嚴的宣言書!……

中國畫的“留白”,源於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道統價值觀。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藉此注彼,借天道說人道,借萬物消長生髮講社會倫理和諧文明。毫無疑問,這種人天互彰的審美觀,是中國畫黒白互彰美學源頭!通過繪畫傳承道統,這是中國畫“留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沂州老莊


中國畫中的“白”,很有講究。留白是國畫藝術一個非常重要的技法。像畫水可以留白來表達,畫空間用留白來表達,畫雲氣用留白來表達,畫遠景用留白來表達。總之,“白”的藝術運用很巧妙,不會留白的畫家不是好畫家!

一幅畫,沒有留白畫面就顯得太擁擠,就沒有層次感;沒有留白就沒有畫面的三度空間;沒有留白就沒有上下關係;沒有留白就顯現不了主輔關係;沒有留白就沒有聚散關係;沒有留白就沒有虛實關係;沒有留白就沒有疏密關係!

國畫中的“白”是符合畫理,符合道家哲學思想,符合人們思維模式的。就像八大山人的畫,畫中大量留白,卻給人簡約而絕不簡單的感覺,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給人無盡的國畫意境韻味!


如虎添翼


中國畫構圖中空白的利用是中國畫一大特點。其之所以被稱之為“布白”,是因空白的運用是構圖,即“置陳佈勢”、“佈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形式及內容融為一體的意象形態,所以對空白的布排,是中國畫家藝術創作的一大關鍵環節。

根據中國哲學陰陽辯證的理論,白與黑是對立的,也是辯證共存的,離開了白,黑則不能存在。在中國畫的表現中,如果沒有白之形態,墨色的形象也就無所依託,所謂“黑從白現”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中國畫講究“黑白、明暗”對比,在中國畫繪畫中,適當的空白,不僅是繪畫技法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形象的延續與衍生狀態。其不僅與具體物象息息相關,並襯托了主體,同時也使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可以發揮最大的主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