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超20万!宅家“云参观”泸州环保设施 网友赞形式新颖又接地气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市民纷纷响应号召宅家“抗”疫,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现场参观活动也暂时停止。泸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泸州新闻网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开展了环保设施向公众线上开放活动,让市民宅在家里便可身临其境“云参观”。

点击超20万!宅家“云参观”泸州环保设施 网友赞形式新颖又接地气

辟蹊径 创新线上模式

“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去了哪里?到底是怎样进行处理的?让我们带着疑问,跟随主播的镜头,一起走进生活污水处理厂,来看看污水是怎样实现处理达标排放的。”近段时间,不少泸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环保设施“云参观”的活动页面刷了屏。

“云参观”活动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拍摄制作生动形象的环保设施科普短视频,以线上播放的形式向公众直观呈现。“云参观”视频中,亲和力十足的“绿芽”主播作为向导,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环保设施作业现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生硬专业的工作流程,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便可直观了解环保设施运行全过程,切身感受环保设施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极大提升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据悉,本次“云参观”开放了第二批、第三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名单中涉及泸州市的全部4家机构,覆盖环境监测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四大类,受到市民广泛好评,活动视频上线后短短一周,线上参观人数便超过10万人。

点击超20万!宅家“云参观”泸州环保设施 网友赞形式新颖又接地气

扣热点 消除公众疑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市民十分关心涉疫情医疗废物是如何处理的。由于对收集和处置过程不了解,部分市民甚至会担心医疗废物产生二次污染,危及健康安全。

为了消除公众疑虑,此次环保设施“云参观”活动中将医疗废物处置作为宣传重点,通过精心策划拍摄科普视频,按照《泸州市医疗废物收存运处规范流程图》,将分区单独暂存、双层以上包装消毒、“专人专车专线”24小时内收集转运、高温焚烧处置、废气处理、实时监测、飞灰炉渣处置、废水处理的全过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全方位展现。

“这个活动真是形式新颖,又接地气,让我们在家体验了一次云游,直观了解了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原来大家丢掉的口罩是这样处置的!再也不用担心二次污染问题了!真是涨了不少知识啊!”网友“羊贝贝”在“云参观”活动页面这样评论道。

点击超20万!宅家“云参观”泸州环保设施 网友赞形式新颖又接地气

拓渠道 凝聚社会共识

为了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社会影响,凝聚社会共识,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充分挖掘新媒体传播潜力,结合环保宣教特点,做优做强新媒体产品。利用“泸州生态环境”官方微博、微信和抖音平台,分别采用图文和不同时长的短视频形式展示,搭配大气污染防治、废弃口罩处理、水资源保护和垃圾分类等科普知识,分为4期专题推出。同时,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也在官方微信转发了活动视频。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不能按时返校,泸州环保设施‘云参观’视频正好可以用于学生在家观看学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西华师范大学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友平在网上看到活动视频后,主动联系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准备将视频用于该校大学生环保科普教育。

点击超20万!宅家“云参观”泸州环保设施 网友赞形式新颖又接地气

“云参观”活动微信、微博被中国环境新闻、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今日国土杂志社、成都水务、无锡生态环境、济宁生态环境等多个大V账号转发,活动单条抖音视频播放量超7万以上。

点击超20万!宅家“云参观”泸州环保设施 网友赞形式新颖又接地气

此外,主办方还积极借助新闻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泸州新闻网开辟活动专栏,及时上传科普视频,开展线上互动,方便网民全程参与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云参观”活动。目前,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网易、腾讯网、四川日报、封面新闻、四川观察、四川在线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推出报道“云参观”相关稿件30余篇,活动视频在各类平台上网络点击量已累计超过20万次。

下一步,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相关要求,认真总结此次“云参观”活动经验,结合泸州环保“绿芽”行动,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开放机制,创新开放活动形式,推动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环保设施开放活动成为展示环保工作和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杨希 泸州新闻网记者 段婉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