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公元1911年​,清廷搞出了皇族內閣,民心盡失。而清政府仍不悔悟,緊接著又來了一波瞎操作就是所謂的收回鐵路所有權,激起民憤。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武昌起義


四川發生了群眾發起的保路運動,湖北新軍主力被調入川鎮壓這次運動,留守的湖北新軍革命黨趁機發動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在革命黨和北洋軍閥的雙重壓力之下,1912年二月十二日,六歲的宣統皇帝頒發遜位詔書宣佈退位。

清帝退位詔書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自此中國最後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清朝​滅亡了。長達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也隨著清朝的滅亡而走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王朝,它承襲了幾千年的君主專制,並且將君主專制推向了頂峰。帝王統治術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正是如此清廷遠遠落後於西方,當面臨西方船堅炮利,制度先進,科學發達等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清政府收拾不了局面,將天朝上國的大好形勢搞成了爛攤場。

清朝的突然崩潰,帝制的瞬間瓦解,並沒有解決清政府本身的問題。反而留下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給民國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深深影響了民國的局勢和走向。

清朝的歷史遺留問題可以說在我國古代王朝中最為嚴重複雜。其解決之困難,影響之深遠極大的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武昌起義


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有不平等條約問題,領土問題,軍閥問題、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問題、移民問題。民國為解決這些問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導致民國負重前行,國力衰弱。

(一)​不平等條約問題

自公元1840年以來至​公元1911年,清政府因為戰敗等種種原因與英、美、法、俄、德、日等列強簽訂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條約如下:

南京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德通商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日北京專條,中英煙臺條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中英會議藏印條款,馬關條約,中俄密約,中日通商行船條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中俄旅大租地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訂租威海衛專條,廣州灣租界條約,辛丑條約,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滿洲里界約。

《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馬關條約》: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一兩白銀;開放重慶等地為新的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辛丑條約》:1、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2、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3、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4、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鬥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5、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不平等條約

清朝滅亡後,民國成立了,為了爭取列強的承認而繼承了清朝簽訂的這些不平等條約。

這些條約的簽訂使國門大開,清政府喪失了國家主權,或領土被割讓,或修建了租界,或以關稅抵押支付賠款;而各種賠款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政府的財政壓力,為了賠償這些款項,清政府失去了關稅自由,海關由英國人把持;隨著中國的大門被打開,中國內政問題要看列強的臉色。

我國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極大限制了我國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命脈和工業發展都掌握在列強手中,我國成了列強的原材料供給地和工業產品傾銷地。民國時期,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還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國。

我國為了解決這些條約問題想盡了辦法。1909年,駐美公使梁誠發現美國在庚款賠償上鬆了口,便要求美國將庚款不實的部分用在培養留美留學生;這個建議被美國政府接受,美國將退還的庚款用來建設中國的教育和文化事業。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北京大學


英、法、荷、比等國相繼退還,悉數用在教育上。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協和醫院等等機構都是庚款退款建立的。

到了一戰爆發,北洋政府內部為是否參加一戰爆發了“府院之爭”。大總統黎元洪認為國家實力弱小,參戰損害本國的國家利益。而總理段祺瑞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認為參戰才能保證本國的國家利益。

這個時候,內心對清朝感恩戴德的張勳帶領辮子軍入京,搞了短短只有十二天的復辟鬧劇。段祺瑞馬廠誓師,入京平叛,再造共和,從而將北洋政府大權掌握在皖系軍閥手中。段祺瑞確定了參加一戰的戰略。

1917年8月,中國加入協約國參戰,中國派出華工十四萬人前去歐洲參加一戰。民國作為戰勝國,廢除了對德,奧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蘇俄為了爭取各國承認,自願放棄在中國的特權,實際上並沒有完全兌現。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通過談判逐漸收回了關稅權。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日之間的所有條約終止;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英美為了表示對盟友的尊重,宣佈放棄在華特權,與中國簽訂平等條約。

清朝共支付賠款白銀達12.195億兩白銀,加九百萬盧布。民國支付了賠款3.8億多兩白銀。巨大的賠款支付使中國的白銀大量的流出,民國的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工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國力衰弱,一派積貧積弱的現象。

(二)領土問題

民國在不斷的努力下,廢除了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然而一些​領土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那麼清朝到底留下哪些領土問題呢?

清朝自康熙以來到乾隆時期疆域達到鼎盛時期,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清朝疆域


然而自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與列強戰爭失敗丟失或者是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或者是讓列強建立租界,或者是讓列強介入中國地區。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譚嗣同詩說“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領土問題這是一個影響比較深遠的歷史遺留問題。自清政府簽訂條約後,洋人在中華大地橫行霸道,可以胡作非為,崇洋媚外的氣氛高漲,導致國民精神不振,民族精神收到了打擊。給以後的中國帶來了不少領土領海的糾紛或者限制了中國的發展。為後世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條約割讓的領土:

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二,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改為中俄共管。

中英北京條約:中國割讓九龍給英國。

中俄北京條約主要內容:一,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歸俄羅斯。二。中俄兩國西部邊界以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三,俄羅斯在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設領事官,擁有“治外法權”。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主要內容:一。重新劃定中俄西段邊界,新界以西原屬中國的領土劃歸俄國。二,新邊界線附近居民歸所有國管轄。三,位於俄國一側的原有中國所屬卡倫,在一個月內遷往中國。塔爾巴哈臺所屬巴克圖卡外民莊五處,限十年內遷往中國。

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主要內容:一,清政府允許葡萄牙統治澳門及其屬地。

馬關條約主要內容: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主要內容:英國租佔從深圳灣到大鵬灣的九龍半島全境九十九年;租借完全由英國管轄。

滿洲里界約主要內容:中俄兩國重新劃定由塔爾巴幹達呼第58界點起,至阿巴該圖第63界點的國界。該條約設置的界點位置嚴重偏向俄國,致使中國喪失數百平方公里土地,很多本屬於中國的許多河中島嶼也劃歸俄國。

這些與英國、俄國、葡萄牙、日本的條約使中國失去了將近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幾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這些失去的領土有的再也沒有收回來。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雖然蘇俄當初要放棄沙俄侵佔的別國土地,但是很快這件事就沒了音信。民國期間軍閥混戰,加之日本入侵,自顧不暇,無力解決領土問題,反而喪失了不少土地。

外蒙古地區向來被沙俄和日本盯上,有獨立傾向。後來民國將領徐樹錚出兵塞外,維護了領土主權。皖系軍閥很快倒臺,外蒙古問題在此擱置。蘇聯勢力不斷滲透外蒙古,二戰中,蘇聯以外蒙古獨立為條件答應出兵東北攻打日本。美國為了換取蘇聯出兵東北,私自承認了這件事。極大的損害了我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東面海域,日本侵佔琉球群島,清政府放任不管,後來甲午戰敗又割讓了臺灣;二戰後,美國羅斯福總統想讓國民政府接管琉球。但是國民政府軟弱無能,為了準備發動內戰,自願放棄了琉球,讓美軍接管。我國作為戰勝國,國民政府收回臺灣,香港和澳門問題在二戰後,蔣介石沒有得到解決。

清政府簽訂的中英藏印條約給了英國可以插手西藏問題的口實。英國後來搞出來麥克馬洪線,將藏南問題擴大化,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並沒有承認,但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租界的問題:

清政府時期(1911年)共有英、日、德、法、 俄、美、奧等租界共38處。租界裡洋人有治外法權,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權益。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當然租界也拉動了經濟發展,也為中華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傳播近代民主和科學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不少政治流亡者提供了庇護的場所。

1917年中國參加一戰,收回了德租界和奧租界。1924年蘇聯成立放棄俄租界。1927年,大革命時期,收回了一部分英租界。1945年,國民政府收回了所有的在華租界,然而一些外國公產沒有收回。

(三)軍閥問題及其社會問題

​如果說清政府為軍閥問題打下了基礎,那麼袁世凱就打開了軍閥混戰割據的潘多拉魔盒。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從頭說起。

自1851年太平軍金田起義​連克數十州郡,攻入金陵佔據江南半壁,和清廷分庭抗禮;清朝起家打天下的八旗綠營兵早已腐朽,已經不能剿滅太平軍,兩次江南江北大營被太平軍攻陷,標誌著八旗綠營兵走進了歷史。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李鴻章


清政府只好重用漢人地主武裝,曾國藩、李鴻章等以鄉勇團練組成的具有私人性質(軍隊將領只聽主帥,不受朝廷約束)的湘軍、淮軍來剿滅太平天國。太平軍被平定後,曾國藩明哲保身急流勇退,解散了湘軍。淮軍得到發展,因此成為了清廷的主要軍隊。然而甲午戰爭時期,淮軍師老兵疲,暮氣深重,不堪重用,遇到日本軍隊一潰千里;北洋海軍在海戰中英勇作戰全軍覆沒。

清廷開始重新編練新軍,讓袁世凱以​淮軍舊部為基礎,在天津小站全部採用西式方法練兵,成為了北洋軍閥的基礎。袁世凱將新軍打造成了自己的私人部隊,除了袁世凱沒有人能指揮這支部隊。

很多北洋軍閥就是小站練兵時候的人,如“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後來擔任各省督軍或巡閱使的“李純、曹錕、吳佩孚、王佔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沖、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田中玉、盧永祥、齊燮元、孫傳芳”

等等。

然而民國的軍閥也不只是這幾個人,還有張作霖、陸廷榮等等。原來清廷在1900年庚子國難後,在全國各地也開始編練新軍,比如著名的湖北新軍(發動武昌起義)、雲南新軍(發動護國運動)、山西新軍、四川新軍、廣州新軍、東三省新軍等等。

然而各地新軍都是隻是表面上聽命於中央,但是實際上都聽命于軍隊主帥。各地新軍統屬不一,各自為政。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袁世凱


1911年,湖北新軍發動武昌起義通電全國後,又有十三個省宣佈獨立,有的省份的清廷督撫大員搖身一變成為民國大員。

1912年,清帝宣佈退位,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各地尚且安定,也能收到全國各省份的稅收,中央財政還能維持。各省的軍隊和官員還能聽從政府的命令。袁世凱也沒有解決軍隊統屬不一、各自為政的問題。

而袁世凱稱帝,蔡鍔在雲南發動護國運動,討伐袁世凱。袁世凱一死,手下的將領誰也不服誰,再也沒有能夠控制這些驕兵悍將的人了。軍閥割據的局面形成。

這時的軍閥主要有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以馮國璋,曹琨,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閥,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還有云南以唐敬堯為首的滇系軍閥,廣西以陸廷榮為首桂系軍閥徐州張勳的辮子軍等等大軍閥和小軍閥。後來大革命失敗後形成的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軍,閻錫山為首的晉軍,龍云為首的滇軍,西北三馬,川軍等等新軍閥。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北伐戰爭


這些軍閥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發生了許多的戰爭,張勳復辟戰爭,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北洋軍閥南北戰爭,四川軍閥之間的混戰,蔣桂戰爭,蔣馮戰爭,中原大戰,張桂聯軍反蔣,蔣馮閻中原大戰等等諸多戰爭。

軍閥之間的戰爭帶來諸多的社會問題。首先中央政府威信掃地,地方不服從中央,全國沒有統一的政策,諸如法律,稅收,行政各自為政。再加上政治變動過於頻繁,北洋政府16年來先後共經歷了袁世凱、皖系、直系、奉系四屆政府,每一個都有不同的政策。直到大革命以後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才得到緩解。

軍閥各自為政,有的窮奢極欲,貪圖享樂,軍閥張宗昌就被稱為“三不知”將軍;有的擴大自己的實力,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民膏。許多清朝都沒有的苛捐雜稅一下子就落到老百姓身上,名目繁多達數十種,居然老百姓從城裡拉糞也要收稅,美其名曰糞捐,有文人寫對聯諷刺到:“從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剩屁無捐”。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民國女人


一遇天災,老百姓就無法抵抗,到頭來還要忍受軍閥帶來的人禍,老百姓賣兒賣女是極為平常的事。不少妙齡少女就被買到妓院,民國的妓院是非常之多的,甚至還產生了花國選舉,選妓女為花國總統,總理等等;最著名的紅燈區就是京城的八大胡同、上海灘十里洋場、江寧的秦淮河畔、廣珠的珠江河畔

有的就做了包身工,豬狗不如。青壯男子被買到美洲,南洋做苦工,有的被軍閥抓為壯丁做了炮灰。軍閥之間的戰爭又給老百姓帶來了苦難,生存不易,商業也難以發展,商人在混戰中由於運輸物資被扣,釐捐關卡勒索,市面不穩,幣制混亂等等而感到不便,甚至蒙受損失。

即使如既是實業資本家,又是政府官員和資產階級政治代表的張謇也都怨嘆其處境是“若乘漏舟在大風浪中,心膽悸慄。”再加上官員腐敗,軍閥的軍隊軍紀渙散,兵就是匪,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為此找不到出路謀不到生計的人落草為寇,靠打家劫舍,販賣鴉片人口,著名的有湘西姚大榜,女土匪駝龍等等;有的加入了黑幫,著名的黑幫有青幫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軍閥混戰為土匪黑幫的發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魯迅


魯迅詩說: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老百姓頭上有兵、匪、貪官、苛捐雜稅、天災、戰爭,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生活何其的艱難,命運何其悲慘。

更重要的是軍閥造成了更為不可收拾的局面,中國四分五裂,戰爭造成國家羸弱,屢受列強的欺辱,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而山東的權益被出賣給了日本,列強資本的介入攫取中國的財富而中國工商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政府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紛紛選擇列強為他們的靠山,出賣了不少中國的利益。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實際為六條),段祺瑞西原借款向日本出賣了東北的權益,東北王張作霖就是因為沒有答應日本關於西原借款的要求而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

軍閥各自為政,割據一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出賣一切而沒有什麼現代國家主權意識和民族意識。老百姓也對國家不抱希望,看不到出路。軍閥混戰導致了民國的虛弱。

日本人也因此看中了寫一點,在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之後。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攻佔東北。而張學良為了保存東北軍的實力,選擇了不抵抗政策,不發一槍一彈拱手將東北讓與日本人。

抗戰中軍閥們和軍閥的軍隊多次投降日本人,甘當漢奸賣國賊,汪朝宗、張景惠、張敬堯等等軍閥和東北軍西北軍大部分軍隊石友三、孫良誠孫殿英等等都投降日本做漢奸。韓復渠放棄山東讓日本人渡過黃河。這也是蔣介石重視嫡系黃埔中央軍(黃埔軍官很少投降做漢奸)不重視雜牌軍的無奈吧。這種國情導致了中國基層的民眾出現了許多的漢奸。

當然軍閥也並不是全部都是缺點,軍閥雖然擁有軍隊,但是大多都是行伍出身,對教育,財政,外交等等並不通曉。軍閥也有自知之明,就重用一些有才學的人,唐紹儀做民國第一任總理,顧維鈞處理外交,梁啟超做財務總長,蔡元培做北大校長,張作霖重用王永江,韓復渠讓梁漱溟做鄉村實驗等等。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梁啟超


軍閥也重視教育,重視知識分子,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對教育經費從不拖欠,民國的大師頻出,大學也非常出色,出國留學生也能得到重用,擔任政府高官;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留學高潮也因此興起。

軍閥有時候也能維護國家主權,1917年段祺瑞加入協約國參加一戰,為後來解決一些德奧兩國在中國的特權打下了基礎,1919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迴歸中央政府的統治下。

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使軍閥問題有所緩解,但是民國自始至終也沒有解決軍閥的黑暗統治。

(四)清朝皇室及其遺老遺少問題

縱觀歷史,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會有前朝皇室和遺老遺少。自南朝宋武帝劉裕對東晉皇室趕盡殺絕後,新的王朝建立後經過戰亂或者流血政變,前朝皇室嫡系子孫都會被趕盡殺絕。前朝的遺老遺少只要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意識,改認新主,就會在新朝重新做官,這樣皇室和遺老遺少問題就被解決了。

但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是開天闢地的變革,是一次經歷過流血起義和和平政變的革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皇帝制度就此消亡,伴隨皇權生存的舊官僚體系不復存在,兩千多年的皇權帝制一去不復返;然而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因為和平政變保留下來。這些人給後來的民國帶來極大麻煩和問題。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溥儀


首先是財政問題。根據《清室優待條約》:皇室每月都有四百萬銀元的政府撥款,這種優待條件給財政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皇帝溥儀和隆裕太后仍舊可以在住在皇宮紫禁城之中,保持清室原來的習慣,還有一定的特權。雖然皇室不能干預政事,實際上皇室成為民國境內的“國中之國”,史稱“遜清小朝廷”。然而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對失去的特權仍舊不甘心,抱有恢復皇權帝制的幻想和美夢,無時無刻不在準備這樣做。

1915年,袁世凱本身有稱帝的野心,在諸多清朝遺老遺少,楊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聯了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和嚴復成立籌安會,段芝貴﹑袁乃寬﹑梁士詒﹑朱啟鈐﹑周自齊﹑倪嗣沖﹑王佔元﹑龍濟光,奕劻、載灃、世續、那桐、錫良、周馥、王闓運、馬相伯、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等人的慫恿下稱帝復辟,然而袁世凱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在全國一片聲討之下,絕望的死去了。袁世凱和清朝遺老遺少復辟的大夢破滅了,但是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復辟的大夢沒有破滅。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末代皇帝溥儀


後來1917年,張勳借調停黎元洪與段祺瑞“府院之爭”率辮子軍進入北京城,一干清朝遺老康有為、世續、勞乃宣、朱家寶、雷震春、楊度、陳寶琛等人,再加上清朝皇室也有再次君臨天下的野心。清朝皇室上演了一出復辟的大戲。一場維持了12天的復辟鬧劇,在全國人的反對下終結了。

1924年,''倒戈將軍''馮玉祥再次倒戈,推翻直係軍閥的北京政權,囚禁曹琨,發動北京政變,將清朝皇室溥儀等人趕出了皇宮紫禁城。因為清室參與了張勳復辟,清室優待條約也進一步修改,清室沒有了原來的特權。

末代皇帝溥儀逃往天津,與清朝遺老遺少謀劃再次復辟,與日本人來往甚密。

1931年,日本人發動九一八事變,攻佔我國東北,為了統治奴役東北人民。溥儀在土肥原賢二的策劃下,逃離天津來到東北,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一干滿清遺老鄭孝胥、張之洞之子張燕卿等人的幫助下,當上了偽滿洲國執政康德皇帝,當了漢奸。

為此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幫日本人騙過了國聯的調查,蔣介石企圖將東北的事務通過國際社會英美等國在外交途徑壓迫日本人解決東北的打算破了產。

從此日本人通過清朝皇室及其遺老的幫助下,控制了東北。東北人民在日本人的奴役之下,過著奴隸般的生活。東北成為了日本全面侵華的橋頭堡和物資供應地,給民國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清朝皇室及其遺老遺少倒行逆施,反對民主共和,做漢奸幫助日本人侵略中國,最終被人民拋棄。清朝皇室到現在也不受人的待見,不僅僅是近代喪權辱國,也有這個原因吧。

1945年,日本投降戰敗,偽滿洲國也因此壽終正寢。清朝皇室溥儀及其遺老作為戰犯被羈押在戰犯管理所。至此,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的春秋大夢算是完全破滅了。民國對清朝皇室和遺老遺少並沒有採取什麼極端措施,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反而是時間解決了這些問題。

(五)國內外移民問題

清朝末期存在各種因素導致國內外移民問題,有移民國內,也有移民國外。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為您一一道來。

古代王朝歷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國之根本,一切以務農為先,勸稼農桑。為了農業生產,各個王朝對農民的控制嚴格。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就搞出來一個官憑路引。農民要想去哪裡,必須到官府開官憑路引,沒有這個就不能上路,各個路口的關卡都過不去,也不能住旅店,這樣一來就把農民牢牢的控制在了原地,不能遷移,明朝的幾次移民都是官方主導的。

明朝滅亡,清朝繼承了明朝的制度,仍舊實行官憑路引制度。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改變了土地稅收政策。清朝實行攤丁入畝的土地稅收政策,還承諾永不加賦,​導致清朝的人口數量是中國曆代最高,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達到四億人口。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朱元璋


然而在小農經濟的社會基礎下,隨著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積卻不會增長,清朝在推廣土豆、玉米、番茄等高產作物養活了越來越多的人,然而在小農經濟有限的耕地面積下,養活的人口也有限,人越多越貧窮。

隨著清朝王朝末期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清朝皇帝越來越昏庸,清朝吏治的腐敗越來越嚴重,苛捐雜稅越來越多,清政府對整個社會的控制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再加上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簽訂的《南京條約》國門大開,英國將工業革命以來生產的優質工業產品迅速破壞了古代王朝所依賴的小農經濟的社會基礎,農民和手工業者迅速破產。

更為嚴重的是清朝晚期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老百姓抵禦不了天災再加上官員腐敗帶來的人禍,清政府和洋人的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為了消滅太平軍,捻軍等等農民起義軍所爆發的戰爭。

還有社會動盪等等原因導致了破產的農民手工業者為了求生吃飽肚子逃避戰亂背井離鄉尋找出路而四處流亡或者被人販賣。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闖關東


最後這些人流亡的主要方向形成了三大著名的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闖關東:​關東是山海關以東,清朝的龍興之地,清朝極為重視嚴禁開墾而沒有開發,導致這裡人煙稀少,土地肥沃。再加上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於咸豐十年(1860年)正式開禁放墾。從此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以振興關外的經濟。

清朝末期,黃河下游災害頻發,黃河屢屢決口給民眾帶了巨大的災難,山東、直隸受害最為嚴重,兩省的民眾興起了闖關東。這些穿關東的民眾飄洋過海,跋山涉水在東三省淘金、開墾土地、開礦、開工廠等等行動極大的開發了東北,東北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區。闖關東也是三次移民潮中規模最為龐大的,約有三千萬人次闖關東。

走西口:​西口是西北的交通樞紐殺虎口,可以通向內外蒙古。清光緒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現被稱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嚴重的旱災,甚至部分地區寸雨未下。

嚴重的自然災害,逼迫民眾紛紛背井離鄉尋找出路。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興起了走西口。這些走西口的人紛紛湧入歸化城(呼和浩特)、包頭、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在內外蒙古開墾土地,從事商品交易,繁盛了蒙古地區的商業的發展和城鎮的興盛,開發了蒙古地區。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走西口


下南洋:​南洋主要是指現在的東南亞,接近廣東、福建等沿海省份。清朝在就沿海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沿海民眾生活艱難。鴉片戰爭以後國門大開,清政府結束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再加上國內戰亂頻發,為了逃避戰亂,謀求生路,廣東,福建兩省民眾來到南洋。

華人在南洋開闢農田、挖掘礦產、經營商業、苦力勞作等,只要哪裡有生存的空間,哪裡就有華人的身影。華人勤奮耐勞,什麼活兒都肯幹,很受當地人歡迎。華人頭腦靈活,頗有經商頭腦。“下南洋”的中國人,就這樣成了當地經濟開發的主力軍。

下南洋是三次移民潮中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下南洋的華僑掙了錢就投資國內工商業,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轉型。抗日戰爭爆發後華僑捐款捐物著名的華僑就有陳嘉庚還有四萬華僑直接回國參戰。下南洋也成為了中國人走向世界的大壯舉。據不完全統計,印尼兩億人口中,約一千萬是華人。馬來西亞兩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六百萬。泰國六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二千萬,佔了將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五百萬人,華人約佔75%,是海外華人佔所在國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一個國家。

華人在東南亞政治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對經濟的把控也越來越高,最後導致本土的居民屢屢發動排華事件,華僑遭受的傷害比較嚴重。

由於清朝的土地政策崩潰後,人口流動也越來越頻繁。自從沿海開埠​以來,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在城市從事各種行業。一座座沿海近現代化城市上海、天津、青島、大連、廣州崛起。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當然在這個過程也有許多人口販賣問題。人口販賣主要分為兩類,男的被賣為勞動力,女的則被賣為妓女。例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幾萬太平軍就被賣到南美洲,現在在南美洲還有許多的華僑;還有許多被賣到北美洲的美國,美國橫貫東西的鐵路大動脈就是14000多名華工修建的;這些被賣到外國的華人當初遭遇悽慘,美國還搞出來排華法案來排擠中國人。

歷史遺留問題沉重,民國負重前行

民國疆域


民國的時候這種問題更加嚴重,戰亂頻繁,災害頻發。人們為了求生四處流動。人口販賣更加猖獗,人口遷移也是十分常見。

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就像枷鎖套在民國的脖子上,給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帶來了阻力。但是民國並沒有被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阻擋其前進的腳步。

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民國解決了大部分清朝的歷史遺留問題,而且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掃除了近百年以來的恥辱。民國成為聯合國的創世成員國,成為了世界五大國之一。

民國時期思想空前繁榮,各種思潮學派不斷湧現。教育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出現了一大批大師級人物;也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為後來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